专题学习的魅力

专题学习的魅力——参加第五届全国语文“模块课程,专题学习”研讨会

非常荣幸,我能够参加6月12-13号在北京举办的以“移动学习,核心素养,高考改革”为主题的第五届全国语文“模块课程 、专题学习”研讨会。这次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共同探讨语文教学何去何从。

在12日早上的大会中,北师大教务处处长郑国民做了主题为“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讲座,重点介绍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框架结构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建构与运用包括语言的积累和整合、语感与语理、语境与交流。

思维发展与提升包括实证与推理、想象与联想、辨识与批判、反思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包括体验与感悟、理解与鉴赏、表现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理解包括热爱与自信、关注与参与、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

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体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再教学中创设整合性、情景化、不完整结构的任务。

第一、尽可能向学生呈现一个综合性的、完整的现实性任务,需要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第二、情景化人物蕴含着大量的潜在线索和限制,有助于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辨析概念、建立关系和验证假设的能力。第三、不完整结构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提供给学生展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最终结果的机会。

核心素养重点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规律性的概念和知识、以及价值观念,创造性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从关注碎片化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到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解决;从关注对他人知识的理解或反应,到关注综合运用和主动创造知识;从关注学什么到关注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从关注自我学习,到关注团队合作和沟通。

北京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的李玉顺教授还做了以“平板电脑类智能终端支持下的“深度课堂”为主题的演讲,同时还给我们分享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信息化,介绍了多款教育APP,如作业服务类的作业盒子,这款软件可以帮助考试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布置作业,做到分层次教学;数学方面以洋葱数学为例,这款APP教学资源类通常来源于网络收集、与学校或培训机构合作获取原创优秀资源;语文学习方面的APP有微信阅读、蓝悦+墨水屏,让阅读变得更好!还有很多学习软件,如猿题库、跟谁学、盒子鱼、作业帮、网易公开课、学堂在线等帮助我们学习。

这些信息化发展下的产物帮助我们认识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迁移,同时向课外延伸。体现出教育“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特点。信息技术丰富环境下的课堂再建构让我们意识到:1、关注到每一类学生;2、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3、帮助孩子开放地思考、表达。

下午我们听取了来自江苏苏州著名教师孙晋诺的讲座,他主要强调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理解文本,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更要求教师有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而不是拿着教参宣读。

来自北京第五中学的王屏萍老师详细介绍他们在双课堂的研究成果,所谓的双课堂就是网络课堂和现实课堂的组合。网络课堂重点解决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网络课堂首先突破了时空限制,方便学生参与学习,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显性呈现能力发展状况。他们主要采取的阅读方法有:比较阅读、发现阅读、分类阅读、情景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点很小,引来同学的关注度很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既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符合当时的情境。

专题教学的优势:打开读写量;聚焦问题立体解决;学以致用;多方面的结构化。

双课堂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呢?

学生学习激情的呈现;学生自我的学习感受;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成长;学生学习经验的增长;学生问题的解决和暴露;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

在晚上的交流中,每一位做过专题研究的老师现身说法,来自成都的丘小云老师介绍了她的学生依据成都现有的资源,结合杜甫草堂做杜甫专题研究,让学生在杜甫草堂给游客讲解杜诗,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给学生不同的诗歌体验。

还有来自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张丽萍老师,她是一位很有个性的老师,她主要做的是汉字研究这方面的专题,在汉字王国中寻找中华文明的足迹。从文字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汉字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还有一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的金英华老师,她说专题学习还可以锻炼身体。当然,她从反面说明专题研究不是很轻松的活,是要求你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获得一点成就。

13号下午,我们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了方孟珅老师的《彷徨》专题和陈大伟老师的《长恨歌》专题。在观摩学习之前,我们通过微信直播,跟踪学习了这两位老师的课程。

现场方老师的课是个成果展示课,他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负责一个方面。第一组学生探讨的主题是“欲做奴隶而不得”。第一位学生总述他们的观点,第二位学生以“没有灵魂的躯壳”为主题,结合《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分析;第三位学生以“不是真正反抗的反抗”为主题,结合《离婚》中的爱姑重点分析。第四位同学的演讲主题是“女性何时能不再彷徨”,慷慨激昂的演讲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给我震撼的是第三组,他们的主题是“先行者”形象的探讨。有一位同学分析的是《长明灯》中的疯子形象。他在上台之后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题目和主要人物,他利用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播放了一组图片,和同学老师互动,这个小孩他问在座的老师,你们谁知道这是鲁迅哪一部作品的人物?他的名字叫什么?

当他把这个问题抛给老师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我在跟踪这个专题的时候,看了《彷徨》中的一些文章,我只知道这是鲁迅的《长明灯》,但是让我具体说出这张图片中的人物是谁,我还真的没有把握,当我在思考时。那位同学他锁定了第一排的一位老师,让那位老师说出自己的答案。我们都注视着那位老师,显然,那位老师也很紧张,正在脑海中搜索她读过的作品,分析是谁,那位老师和我想得一样,她也知道这篇小说的名字及故事情节,但是具体说不出图片中的人物是谁,这让我们有些尴尬。

方老师见状,赶紧过来解释:说他也不知道这位同学是这么设想的,他向那位老师说抱歉。

之后我们在一起讨论,有时候感觉我们真的不如学生,如果你坚持学习的话,就会被学生甩得很远,专题学习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仔细探究,深入学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全班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让我们看到了课堂的精彩,看到了学生在充裕的时间阅读,充裕的时间思考,充裕的时间表现。体现出语文学习的魅力!

专题学习作为当前语文教学困厄的突围之举,虽然得到了业界人士的普遍认可,确定了师生互教共读、教学相长的推广理念。专题学习的另一个魅力是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更棒的自己!

专题学习是一趟学生你既能学得有趣,又能发展独立思考,还能获得好成绩的学习旅行;是一场想学、能学、耐学,按个体时速、尽自己所能不断向前奔跑的语文马拉松,每一个有坚持、有耐心、不放弃的学生,都能在奔跑中抵达自己的终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题学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