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史上的五次大战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时又是东亚最强的两国,历史上的恩怨可不少。

历史上中日之间的战争,分别是即大唐新罗联军和倭国百济联军的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元日战争(1274年至1281年)、明朝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甲午清日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唐朝白江口海战(中日首次大战)

背景:唐高宗时期,当时朝鲜半岛处于新罗,高句丽,百济的三国鼎立时代。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公元660年,唐高宗派左卫大将苏定方率水陆军十三万前往,新罗武烈王闻讯既率军五万与唐军会师,同年,百济为唐、新联军所灭。而百济战败后,向倭国求援,倭国齐明天皇和中大兄皇子甚至欲亲征。(当时还是倭国,701年时,日本将国号从倭国改为日本)

过程: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展开激烈海战。当时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力量对比悬殊。唐将刘仁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唐军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倭军被杀或溺死。         

结果: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也是中日战争中日军损失最惨重的战争。直接导致百济的彻底灭亡,对新罗来讲,是最大的受益者。唇亡齿寒,高句丽失去了南面的屏障后岌岌可危,5年后的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灭掉了高句丽。对唐朝来讲,白江口之战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大唐帝国对朝鲜半岛的统治奠定基础。 而倭国的势力则彻底被逐出了朝鲜半岛,战后,倭国派出的遣唐使的规模和频率都超过了战争之前。

一句话点评:崛起的大唐帝国,在白江口之役一战成名,载入史册的首胜

中日史上的五次大战_第1张图片

二、元朝三次远征日本

背景:自从唐代后期到蒙古人建立元朝,日本和中国脱离外交关系长达4个世纪之久,忽必烈出于安全和国家发展的角度考虑,前后共五次遣使前往日本,要求其向蒙古进贡,但均为日本政府拒绝。忽必烈咽不下这口气,不顾蒙古与南宋激战正酣,下令准备军队、船只、粮饷,进攻日本。

过程:(一)首次远征:公元1274年,忽必烈令“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为此高丽人、汉人被迫造船、运粮饷,充当士兵,深受其害。但忽必烈执意攻取日本。元朝军队仅仅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一些战果。而日军虽然在武器和经验上处于劣势,但是战斗过程中突然降临的暴风雨使蒙古军队和船舰损害惨重,不得不无功撤退。

(二)二次远征:忽必烈(公元1281年)结集南宋新投降的十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东路军由洪茶丘、忻都率领,集结蒙古、高丽、汉军共四万军队,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军乘海船九千艘,从庆元、定海启航。 东路军先行侵袭日本对马、一岐两岛后,进抵筑前志贺岛登陆。日本守军已有对抗蒙古的经验,他们构筑防御工事,与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元军战败,退至鹰岛、对马、一岐、长门等地,与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会合,出现无法协调作战的问题。双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日本海岸,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溺死。第二次远征再次惨败。

(三)三次远征:愈挫愈奋的忽必烈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人为他出征日本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终于在1286年放弃对日本的战争。

结果:两次台风让元军大败,日本完胜,日本人认为是神武天皇的鬼魂掀起的“神风”击退了元军,二战时期的神风特工队取名于此。蒙古扩张力量由盛转衰,元朝试图建立大陆主导的东亚统一帝国秩序未能完成,而在中华帝国秩序外的日本、最终证明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一句话点评:天时不利,使得不可战胜的蒙古帝国神话破灭,看来忽必烈应该下载个墨迹天气再开战。


中日史上的五次大战_第2张图片

三、明朝两次抗日援朝(又称万历援朝战争)

背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自感武力强大,迫不及待地发动战争,打算征服朝鲜,以此为跳板侵略明朝。(1587年他在给爱妾浅野氏的信中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刚刚统一的日本,军队强盛。而朝鲜经历了几百年的太平,毫无战斗力可言,再加上内部的党争,不到几个月,宣祖李昖就不得不离开了都城平壤。于是明军出兵援助。

过程:(一)日军第一次入朝:1592年,丰臣秀吉坐镇名护屋为统帅,宇喜多秀家担任前线总指挥,调动军队30万6250人,以15万8700人的陆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迅速攻占朝鲜京城和大片国土,但由于其海战能力弱,被朝鲜将领李舜臣通过两次海战,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致使日本陆军的北进受到牵制。明朝政府派遣的援军李如松部近5万人与朝鲜军队配合,相继收复失地,日军战败。其中,平壤大捷最值得称道,明军付出阵亡790人的代价,给予日军超过1万余人的损失,戚家军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平壤此役中戚家军攻打日军要塞牡丹峰(日军防线的第一要塞),成功牵制了日军主力。


中日史上的五次大战_第3张图片

(二)日军第二次入朝:1597年丰臣秀吉吸取经验,在使用反间计陷害李舜臣之后,出动陆军141490人,水军7200人,水陆并进再度入侵朝鲜。黑田长政在稷山被3万明朝军队击败,海军也被李舜臣在鸣梁海面重创,4万明朝援军继续入朝,进击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部队。1598年8月丰臣秀吉郁郁而终,日本撤军战败。还是戚家军功不可没。稷山之战,正是由戚继光亲手打造的蓟镇军死守,击退数万日军进攻,终为明军大反击赢得了时间。围歼日军加藤清正部的蔚山之战,最早担任攻坚的,还是陈寅率领的戚家军,连破日军两座大营。而攻破日军最后据点顺天郡,全歼小西行长部的,终归是戚家军。


中日史上的五次大战_第4张图片

结果:丰臣秀吉虽然战败了,但是他是日本近代扩张的始作俑者,其先朝鲜再中国的大陆扩张模式深深地影响了后人。这一战也是明朝最后的辉煌。

一句话点评:谁说明军不行哒,戚家军威名远播,倭寇克星。

四、清朝甲午战争

背景: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同时,经过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日本军备整顿完毕,大批特务到中国和朝鲜搜集军事情报,绘制了详细的军用地图。

清朝方面,政治腐败,人民困苦,官场中各派系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军费都给慈禧老佛爷用来修颐和园了。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北洋水师的战舰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基本败局已定。


中日史上的五次大战_第5张图片

军力对比:日本占优。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其中174017人在国外参战。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当时北洋水师有舰艇25艘,实际参战部队主要以淮军为主,只有十余万人(有说法是最多20万人),参战兵力还不如日军(17万人)。

过程:(一)1894年7月,丰岛海面日本不宣而战。日本联合舰队的“浪速”舰悍然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商船上的1000名清军士兵哗变把这个船长就给扣押起来,说我们坚决不投降,结果日军开炮,把高升号给击沉,871名土兵殉国。

 (二)平壤战役。平壤之战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可惜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由于其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导致清军失败,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战局。(据说叶志超逃跑是因为后勤跟不上,弹药只够撑两个钟)

  (三)黄海大东沟海战。平壤陷落的第三天,中日海军主力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决战。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有12艘,士兵3916名,火炮268门,平均航速14.5节。北洋水师处于极大的劣势,在火炮数量(195门)、总兵力(2126人)、平均航速(10.2节)方面都大幅度落后于日军。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中日史上的五次大战_第6张图片

 海战使得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之后的鸭绿江江防之战和旅顺之战,由于陆军的溃逃,日军没费多少精力就占领了当时的“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渤海湾大门洞开,北洋水师岌岌可危。

(四)1895年1月威海卫战役。战争到这里基本没有悬念了,外无援军,北洋水师在威海卫一点点被勒死,弹尽粮绝,将领刘步蟾和最高统帅丁汝昌等人相继自杀。但是即使在最后一百天,北洋水师还是负隅顽抗,打出很多漂亮战。比如说在摩天岭炮台定远舰发炮,轰死日军大寺安纯少将,甚至海军还派出三百人的海军陆战队,到岸上去争夺炮台,当然这三百人全部壮烈殉国。

结果:清朝赔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全国三年税收,洋务运动破产,在国际上再无地位。日军则再接再厉,在1905年打胜赢了日俄战争。

一句话点评:甲午悲歌言不尽,北洋水师英灵安息。

五、抗日战争

此段就不必阐述了,相信大家比我还熟。推荐下自己之前写的文章:

《抗战初期为什么德国援助中国》

《壮志凌云 ——聊聊中国空军抗战史》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暴行的原因分析》

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中日战争,可以看:书籍《龙战三千里》、《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五部、《甲午悲歌》、《北洋水师的最后一百天》、《抗日战争的细节》以及文章《【中日战争史】之中日千年恩怨情仇大盘点》。

最后想说,当今时代,很难出现这种国与国之间的真刀真枪的大战,但是金融战、信息战等看不见的战争却屡见不鲜,保持忧患意识是有必要的,徐静波老师的音频节目《静说日本》中有一期就提到日本人有情报癖和全民间谍的潜质。日本,我们永远不可轻视的对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日史上的五次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