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这件事难点颇多,在前几篇文章中提到逆人性是投资的核心难点,也是基础问题。此外,技术层面,也有一个重要的难点在于引入什么样的因素,建立什么样的模型才能有效、快速、准确判断标的物能否购买。
同一因素对不同标的物的影响因素几乎完全不同。比如股市相对有效的市场平均PE,在地产市场中对应的是一个城市的租售比。如果按照租售比看待今天的一线房价,那么早就该崩盘了,比疯牛市的创业板平均PE还要高得多,但实际上都知道一线房价距离崩盘二字还有日月星辰的距离。
即使同一大类标的,也有很多不同体系和方法,导致使用同一因素难度很大,比如股市中有些行业几乎永远是低PE,而有些行业一直是高PE,如果仅看PE低就认为有价值那就会跌入陷阱;而周期行业PE低时很可能行业周期已经见顶,反而是要逃离之时,恰恰高PE才是买入时机。
楼市中有人用人口密度来测算房价趋势,解释香港、澳门以及一线高房价的,但2014年10月20日《兰州日报》的文章称兰州核心区人口密度4万人/平方公里,远远大于北京2.2万人和上海密度最大的虹口区的3.6万人,其实当时兰州核心区域房价也不过单价1.5万元不到。
而不同因素,在同一种投资品中如何赋权排序,也就是判断哪种因素更重要、哪种相对次要其实也很难。
在房产投资中,经常会听到有人在争论到底是配套重要还是交通重要,是楼层重要还是户型重要,到底是老破重要还是次新重要,到底是市区重要还是郊区重要。
在股票投资中,也有很多人问到底是行业重要还是企业重要,是资产重要还是现金重要,是小盘重要还是大盘重要。
这其中的配套和交通、楼层和户型、行业和企业、大盘和小盘对于不同的投资体系,是权重完全不同的因素。
投资的确是一个权衡和选择的过程,需要考虑大量的因素。比如房产通常把地段放在第一位,华人首富常青树李先生说:地段、地段、还是地段(不过现在很多人对地段提出质疑)。地段一旦确定,还要考虑朝向、楼层、户型。在重庆、佛山主流就是100平米以上三房,在上海内环则是刚需的一居流转更快。西南有些城市偏好顶楼和一楼,而大多南方城市顶楼、一楼折价极为厉害。
在股票投资中,技术派要给趋势、均线、K线组合和单体K线排序,按照因素排序来选择股票。
对于价值派,要区分企业资产结构,对净资产、现金流、PEG、PE、PB排序,赋予权重。
由于因素的众多,往往投资人会陷入选择性困难,一会觉得这个因素重要,一会觉得那个因素不错;或者正方支持因素1、2、3,反方支持因素4、5、6,都很有道理,导致无法决策。
举个例子,万达第一个一线城市的万达旅游城建在广州花都,对于这个项目,多空双方都有充分的理由。多方认为品牌、未来建设、配套、人流引入等都是利好;空方认为位置、风水、喧嚣、消费成本被游客抬高等等都是利空。其实作为投资者这样子比较下去永远没有结果,因为利好因素和利空因素无法赋予权重排序,无法定量分析,最后就依靠投资人个人喜好和偏好来判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得不出一个能让大多数信服的结论。对于花都万达,位置偏僻未必就是利空,随着未来建设的推动,很可能在万达附近形成一个全新的繁华区域,与花都现有的商业区对应(从这个意义上,两块繁华区之间的空间更有投资价值)。喧嚣也未必是利空,因为花都现在的商业区一样喧嚣,但是最贵的楼盘恰恰就在喧嚣之地,也没见多少居住者不习惯,反而选择者趋之若鹜。而配套也未必就是利好,花都万达距离现有成熟商业区如此之近、交通如此之方便,如果万达周围的价格定位和商业设计不合理,大量的消费者就会选择到市区居住和就餐、购物,导致配套空置。所以利好、利空并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很多城市、区域、楼盘之所以在投资者中无法达成共识也是因为因素众多,无法统一评判导致的。
模型
由于诸多的因素对不同标的物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对于同一标的物不同时间节点影响也是动态变化的,各种因素排序、赋予权重非常复杂,导致很难给出快速决策、甚至陷入决策困难。
于是人们希望能简化因素影响,理清因素间的关系。于是模型出现了,一个模型仅包含几个因素,用简单的公式或语言描述因素间的关系。
一个统一化的模型大大缩短了决策的时间,减少了决策的难度。
模型化的判断才是有效和简洁的。
模型化的优势无非几点:1.逻辑清晰;2.因素(变量)少;3.因素间关系明晰;4.节约决策时间。
所以,每一个主流的投资流派都有一个包含三到四个因素,以及因素间关系的判断方法,这就是模型。
能力强大的模型可能是几个公式,判断模糊的模型可能就是几个关键词和一段说明。比如股票投资中的巴菲特投资的几大要点、彼得林奇的估值公式等等。在房市中也有某某流派的一些公式,或者某类地产投资的几大要点,这些都是试图通过建立模型形成迅速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