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应该以提高火车票价的方式来解决春运难题”的论述,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来了,直到近些年来,由于自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发达,这种看似有违常识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声音每当被提出,就被网友铺天盖地地指责甚至咒骂,说这些经济学专家不过是道貌岸然的“砖家”。
坦率地讲,其实大多数普通民众对于经济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都是不甚了解的。我们每个人都更擅长从经验直觉,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思考,正如央视特约评论员王志安先生在某次谈及治堵时对于公众心态的准确概括:“治堵可以,但不要妨碍我自己的利益”。
好,如果你可以暂时放下直觉和立场,平心静气地来分析,为什么说提高火车票价是解决春运难题的有效手段呢?我从薛兆丰老师所著的《经济学通识》当中找到了答案。
有个前提需要提前明确——我们讨论的是“在现有铁路运力的基础之上,如何有效分配有限的火车票”,而非“如何增加火车票的供给”——诚然,长期来看,增加铁路运力,打破铁路部门的垄断,都是有利于解决春运难题的根本途径之一,但我们也悲观地看到,虽然直至2015年底,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比2012年末增长23.0%;其中高铁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铁路运力大大提高了,但春运难题仿佛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地改变,“史上最难抢票年”不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接踵而至吗?
这也刚好从另外一个方面印证了,单单靠提高铁路运力,并不是解决春运难题的办法。而最好的办法,是提高票价。
过年回家也是种商品
人们时常有鸵鸟心态,在讨论价格的时候,常常认为那些触动他们神经的东西不是商品。既然不是商品,就可以不遵守价格规律。比如,在讨论药价的时候,说健康不是商品;在讨论学费的时候,说教育不是商品;在讨论火车票的时候,又说过年回家不是商品。事实上,经济学定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商品始终严格遵循着供需关系和价格规律,虽然你并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很显然,过年回家不但是商品,而且还是可以变得颇为昂贵的商品。媒体渲染说过年回家不需要理由,可是,要在特定的时候回家,就需要理由了。这就好像说泡澡不需要理由,但要想在从北京到芝加哥的航班上泡澡就需要很多理由一样。
事实上,任何商品,因为人们的需求没有止境,所以只要价格过低,就会出现短缺。消除短缺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价格提到足够高。商品从来未曾充足过,而危机却并不总是在发生,只有当商品的定价过低时,才会发生“短缺危机”。价格一旦提高,“短缺危机”马上消失。宝马轿车和前不久刚结束的王菲演唱会不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过年回家真的是刚需吗?
这里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个名词——刚性需求。很多人认为,过年谁不回家啊!这肯定是刚需呀!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刚需”,人们以为对某种事物的刚需,事实上只是比较和权衡的结果。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生命健康和安全是刚需吗?维持生命最基本的呼吸是刚需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在北京,为什么每天还有几千万人明明知道每天呼吸着重度雾霾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却仍然选择坚持工作和生活呢?连生命也不是什么非要不可的“刚需”,一切只不过是比较和权衡的结果罢了。
或许你会说我举的例子太极端,说穷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总算是刚需了吧!所谓衣食住行,我们就拿出行来举例。
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夕,广州市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全市地铁全部免费!这下可好,当日地铁客流暴涨一倍!为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市政府赶忙收回成命,恢复原来的票价,但以补贴的形式,还是把这种出行的优惠发给每一位市民了。照理说,里外里等于没变,应该还是有大部分市民拿着这个补贴的钱去坐地铁才对啊,但地铁客流并没有再次出现增长,马上回到了和免费之前一致的水平。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坐地铁——这种城市里最便宜的方式出行并不是他们的刚需,这笔补贴的钱,对他们来说完全有更重要的地方等着去花。
这一切还是比较和权衡的结果。春节回家也是这样,如果真的有人把春节回家视作刚需的话,那这部分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回家才对,就不需要非等到放假才回家,也不需要非得坐火车才回家了。
事实上,过年回家不仅算不上刚需,甚至连迫切的需求都算不上。看看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迫切的需求吧!为了帮助这些迫切需求,那些真正的慈善家早就行动起来,你要是不信,可以用“慈善基金会”这几个字搜索一下,你会发现,艾滋、乳癌、唐氏、孤寡老人、失学儿童,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春节返乡过年基金会”,回家过年,算老几?
提价对穷人公平吗?
相信这是绝大多数人反对火车票提价的重要原因,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觉得自己很穷……从经济学来看,提价并没有伤害穷人,因为:是且只是旅客之间在春运期间的竞争,增加了穷人的负担。火车票的价格,已经被,而且只被,旅客之间的竞争推高了。
需要人们认清的是,火车票的价格,是且只是由旅客之间的竞争程度而决定的,是一个恒定的值。也就是说,只要客运的班次不增加,供需关系不改变,那么无论票价高低,乘客所需支付的“总成本”是不变的!现在,只是“总成本的组合”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火车票的票面提价不足,其余部分的成本便以其他的方式体现出来了。对于穷人来说,这或许意味着要起早贪黑打地铺到售票窗口排大队;或者另外付高价找黄牛帮自己抢票,并承担随之而来的“反复周旋、讨价还价、鉴别真伪、受骗上当”的风险。
说到黄牛党,我们真的不应该去责怪他们,因为他们是应邀而来的。是过低的票价和过高的需求之间的差额邀请他们来的。他们的确赚了钱,但赚的不是乘客的钱,而是铁路部门的钱。因为每位乘客的“总成本”不变,所以他们只不过是领取了乘客在春运高峰期本来就愿意支付的高票价或排队成本而已。
最后谈谈“公平”。“公平”二字,恐怕是世界上最难以公平定夺的字眼。出于人性的自私,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分配标准是最公平的,恐怕也是最有利于他自己的——强壮有力的人觉得应该靠体力角逐才公平;有知识的人觉得应该按照学历分配才公平;官职高的人觉得应该按照贡献的大小分配才公平……这样的比较,经济学真的无能为力。但若要论“效率”,经济学则可以证明,只有“价高者得”的竞争规则,才能减少浪费和刺激生产,从而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
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学专家会提出“火车票涨价”这个看起来有悖常理的论断。因为经济学有一套与我们普通人日常所用的完全不同的观察体系和方法理论。正如薛兆丰老师在书中所说:“经济评论的任务,应该是客观解释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给读者发送歪曲的信息,流于用一厢情愿的愿望来博取读者的欢心。”
本文的诸多论点及案例均来自薛兆丰老师所著的《经济学通识》,由于篇幅和我自身认知能力的有限,未能净尽其意,还是推荐大家阅读原著。其间裨益,正如扉页上的这句话:
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
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