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诗意

一个人安静的看世界,即使只是静静地听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

——海德格尔


诗意是竹林接纳无家的风时奏出的空灵妙乐,诗意是流水轻抚落花时浸染的点滴红晕,诗意是上古在水一方采撷参差荇菜的伊人,诗意是带月荷锄悠然于山水田园间的隐者。

今天,我想邀请诗意。

其实,我知道,诗意是不可以邀请来的。如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换来满腹愁肠,半樽残酒。

犹太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一千多年前的李白,今天的我,是否也因这份有些幼稚的邀请而惹得明月和诗意发笑呢?

然而,那笑必定也是充满诗意的。如含露欲滴的花瓣,如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如躲在绿叶身后的阳光,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女,温暖而有些嗔怪。

诗意,远看是一处风景,近看是一种优雅的气质,走进内心,则是一份从容淡定的了悟。

真正的诗意,必然浸染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底蕴,是真性情在吟诗,奏乐,为文,作画生活中的自然舒展。邀请诗意,便是邀请这份真实、自然、优雅回归社会。

“一大群苍蝇聚在一起也不能体味惺惺相惜的情感,但对于仙鹤来说,两只就够了。”这就是诗意的妙处,它仿佛默默的盈盈一水,看似平静,水底却是两股河流在不断交汇,融合,从而以一种内在的诗一般细腻的情感达到精神上的共鸣。

然而,在国人告别了婉约,告别了娴静的同时,似乎也在与诗意渐行渐远。且不论效率驱赶着人们行走的步伐,且不说“素食恋爱”“相亲速配”省却了秋波暗语,鸿雁传书的步骤。连本该与诗意联系最紧的文学也渐渐蒙上了世俗功利的阴影。大众化的语言风格固然无可厚非,但低俗迎世的情感却让人心寒。

文学本源于生活,但好些人好像忘了它又是高于生活的。没有对生活诗意的体验,就难以在笔尖流动诗意的美。有些作家试图营造诗意,然而单靠华丽辞藻拼凑出来的诗,读起来像是无根的浮萍,好比给一块破布镶了无数的花边,依然难以掩饰其低劣的本质。邀请诗意,邀请更多对生活有深度的思考。

诗意,不只是空灵妙乐,红晕点滴,不止于在水一方的伊人,遗世独立的隐者。诗意不矫情,不崇高,只需从容淡定的心,真实自在的个性,以及对生活不那么浅薄的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邀请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