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IP、TCP、UDP 协议--理论篇

协议(protocol):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格式约定、标准。

TCP/IP 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设备之间传输的标准。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四层网络架构协议体系: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层级 名称 说明
1 应用层 HTTP、FTP、Telnet、SMTP、SNMP
2 传输层 TCP、UDP
3 网络层 IP、ICMP、IGMP
4 链路层 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

1. 应用层
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几乎各种不同的TCP/IP实现都会提供下面这些通用的应用程序:

  1. Telnet 远程登录
  2. FTP 文件传输协议
  3.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4. SNMP 简单网络治理协议。

2. 传输层
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CP/IP协议簇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协议的报文中包含端口信息(包裹IP报文)。

报文(message):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报文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很不一致,长度不限且可变。

3. 网络层
也称作互联网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例如分组的选路。在TCP/IP协议簇中,网络层协议包括IP协议(网际协议),ICMP协议(interne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以及IGMP协议(internet组治理协议)。

4. 链路层
也称数据链路层或网络接口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它们一起处理与电缆(或其他任何传输媒介)的物理接口细节。

IP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互联协议

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

TCP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需四次断开连接,只能用于端到端的通讯。
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

3次握手过程
条件:主机A、主机B

  1. A发送一个含有同步序列号的标志位的数据段向B,并请求建立连接,该数据段中,A告诉B两件事:
  2. 我想要和你通信。
  3. 你可以用哪个序列号作为起始数据段来回应我。
  4. B收到A的请求后,用一个带有确认应答(ACK)和同步序列号(SYN)标志位的数据段响应A,并告诉A两件事:
  5. 我已收到你的请求,你可以传输数据了。
  6. 你要用哪个序列号作为起始数据段来回应我。
  7. A收到数据段后,再发送一个确认应答,确认已收到B的数据段:“我已收到回复,我现在要开始传输实际数据”。

如此完成3次握手,主机A和主机B 便可以传输数据.

特点:没有应用层的数据SYN这个标志位只有在TCP建产连接时才会被置1握手完成后SYN标志位被置0。

4次断开

  1. 当A完成数据传输后,将控制位FIN置1,提出停止TCP连接的请求。
  2. B收到FIN后对其作出响应,确认这一方向上的TCP连接将关闭,将ACK置1。
  3. B再提出反方向的关闭请求,将FIN置1。
  4. A对B的请求进行确认,将ACK置1,双方向的关闭结束。

通过三次握手和四次断开可以看出,TCP使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使发送数据端和接收端在数据正式传输前就有了交互,为数据正式传输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ACK TCP:报头的控制位之一,对数据进行确认。确认由目的端发出,用它来告诉发送端这个序列号之前的数据段都收到了。比如:确认号为X,则表示前X-1个数据段都收到了,只有当ACK=1时,确认号才有效,当ACK=0时,确认号无效,这时会要求重传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SYN:同步序列号,TCP建立连接时将这个位置1。
FIN :发送端完成发送任务位,当TCP完成数据传输需要断开时,提出断开连接的一方将这位置1。

TCP包头结构:最小长度,为20字节

名称 长度 名称 长度
源端口 16位 目标端口 16位
位序列号 32位 位回应序号 32位
TCP头长度 4位 reserved 6位
控制代码 6位 窗口大小 16位
偏移量 16位 校验和 16位
选项 32位(可选)

UDP协议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1. 是一个非连接的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
  2. 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包括收发状态等,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3. 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
  4. 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调节,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传输带宽、源端和终端主机性能的限制。
  5. 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表(这里面有许多参数)。
  6. 面向报文的。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报文大小。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其实“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

UDP包头结构

名称 长度 名称 长度
源端口 16位 目标端口 16位
长度 16位 校验和 16位

TCP、UDP的区别

  1. 基于连接与无连接;
  2. 对系统资源的要求(TCP较多,UDP少);
  3. UDP程序结构较简单;
  4. 流模式与数据报模式 ;
  5. TCP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可能丢包,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TCP/IP、IP、TCP、UDP 协议--理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