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我......

我在北京,我......_第1张图片

 我在北京,我......

其实我很好,比想象中还好,谢谢关心,嘻嘻。

来北京上大学已经一年了,九月份就要名副其实地成为一只大二狗了。回想过去的一年,从一名懵懂的高中生到大学生,渐渐懂事,有些许世故,有些许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种内心坚定的从容,一种学会负责的成熟,一种莫名的感谢。

坐标北京,就读的是高校林立的北京中一所普通的北京市属大学,同学中80%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遍布房山区、石景山区、朝阳区、海淀区、怀柔区等,之前网上疯传的一篇文章《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没仔细看文章内容就知道是所谓的“标题党”而已,但还是忍不住想辩白几句。

北京人是有方言的,特别是90后的父母及以上那几代,京味浓厚,语速快的话基本就听不明白了。最关键的是,北京太大了,不同区的方言还有略微的差别。记得刚到北京,亲戚家在东直门,但因为发音问题,我真的是很无奈,折腾了好久才找到。不过,想听地道的方言,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打的,北京的出租车师傅的方言很地道,他们喜欢称别人为“您”,刚开始有老人跟我说“您”怎样怎样,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再说一个,他们说的“膈应”是恶心的意思,哈哈哈。

北京人没想象中那么重视大学的知名度,他们更在乎的是他们中学的排名。人大附的和十一中的玩的比较好,他们通常会有些小瞧京郊的学校,尽管有些学校还不错,如怀柔区的牛栏山中学,只是位置偏一点而已。顺便说一下,越靠近市区的学校,他们高三晚上到八点的自习居然还是自愿的。

北京人认为的特产和我们所想的不太一样。她们会不停地辩白北京不知有焦圈、卤煮火烧,他们的豆汁也很好喝,炒肝也很喜欢。爸爸做的炸酱面固然很好吃,但土豆豆角焖面更是喜欢。可能是地理位置的原因,也可能是个人喜好,他们很喜欢吃羊蝎子,也喜欢吃羊肉,吃火锅必点,

北京人没几个会把北京的景点逛下来,但是,她们会很热情的约外地的同学出去玩,很细心的讲解一些他们知道的趣事。虽然在北京仅仅一年,但我已经逛了大多知名的景点,最喜欢的是从天安门开始往北走,逛完南锣鼓巷,就是游览北海了,这一路风景不仅漂亮,关键是好吃的好玩的特别多。

说了很多,当然也吐槽了不少,但只想说明一点我内心中对北京的印象。当时报北京的学校,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当时高考的分可以上不错的211学校,但深思熟虑之后并没有填报,记得高中班主任知道学校不是211的还很失望,嘻嘻,不过一点也不影响我。这一年最大的收获不是专业知识上,而是外延和内涵,我变得安静,变得不再热衷于在一群人中高谈阔论、泛泛而谈。变得更加宽容,可以倾听不同的声音,哪怕是反对的、非议的声音。这一切改变从大学第一次班会就改变了。我的同学中有高中就到荷兰做过交换生的:有因为喜欢韩剧就只身一人到韩国旅游回来后自学韩语,又因为要到法国留学而在学习法语的语言达人;有到美国探望男友而放弃期末的;有精通国内外名著能在课堂上和老师侃侃而谈的知识分子;也有在宿舍写小说不去上课但已和起点小说网签约的小说家;也有家里有五个孩子但异常有个性,赚了钱出去旅游的女孩......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来自天南海北,我们的家庭背景各异,但缘分让我们聚集在北京这座城市,我们爱她,因为她的包容、她的古韵典雅、她的繁荣等等。最重要的是,她唤醒了我们心底的理想,让我们觉得奋斗、努力是可以生存下去的。人的生活就像投资品价值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那个均值,就是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是你真正的欲望,是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她的包容,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都有努力打拼的身影。

世俗的选择永远都会给努力的人以入口,也永远给不努力的人以出口,只是你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么认识自己这件事,恐怕越早开始越好,因为越早,你就可以以越小的代价去选择你应当离开,还是应当留下。

我在北京等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北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