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全民狂欢

王宝强离婚事件是一次美丽新世界的狂欢,表现出全民娱乐的威力。王宝强最初的声明与马蓉的回应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它们已经成为了我们消费的产品和佐料,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自身的参与、狂欢与认同。

后现代社会,由于公共领域对私人领域的侵蚀,使得公共领域无限占据我们的私人生活,公共和私人的界限变得无比模糊,并会在两者之间由于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消费市场的娱乐性而产生某种集体无意识的狂欢。

由于互联网等公共领域的发展,原有的基于人情关系的熟人社会秩序与规范被侵蚀而逐渐解体,人情共同体被基于观念认同的价值共同体所取代,人们依赖于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的方式完成观念认知的迭代与群体的身份认同。相对于现实人情社会的逐渐解绑,虚拟社群对于个体而言变得愈加重要,而相互之间在公共领域由于观念冲突产生模因战争,争夺话语权,而与此过程中,公共领域也会扩大边界而变得更加强大,增强对现实生活的主导能力,最终我们将会变得毫无隐私,私人领域消失了。

回到王宝强事件,由于消费主义主导的公共领域的存在,再加上人类普遍的窥视心理,使得整个事件本身具有了“通俗性”,产生信息连锁效应,从而是该事件快速发酵成为热点话题,并侵略到私人领域使得你不得不关注它,否则就是与某些群体产生脱节,而你有意或无意的关注和参与也帮助事件的传播与消费。

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集体无意识的长期存在,所有人都处于狂欢式的参与与消费状态,人们由于窥视欲而关注,推动事件随着信息被传播而扩大范围,并引发更大的消费和狂欢,人们讨论着、传播着、赞同着男主的品德、漫骂着女主的出轨、赞同或反对着别人对主角的赞同或反对………消费结束之后当整个事件进入后期同时也是消费准备结束之前,会有一个集体盖棺定论的反思阶段,然后在此阶段妥协出一个价值共识,并把它们加入到新秩序的建构和公共领域的迭代当中,公共和私人的界限又缩小了一部分;而妥协出的价值观念共识会反馈到我们的私人生活中,参与现实身份的认同与社会秩序的建构。最终消费周期结束,王宝强这一事件本身如同喝完可乐的可乐瓶子失去消费价值而被我们抛弃并遗忘,下一次集体狂欢还要等着下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

而美丽新世界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消费与狂欢过程中建立起来了,啊多么美丽而迷人的景色,让我们醉生梦死吧,在迷幻中中你将会到达幸福的彼岸~



个人微信公众号:北回归线之南


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全民狂欢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全民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