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搜神记》中《三王墓》的一些现代看法

《搜神记》卷11的《三王墓》写的是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三年后才铸成宝剑,楚王生气杀了干将,干将去给楚王献剑前猜到楚王会杀他,所以他临走时只带了雌剑并嘱咐怀孕的妻子莫邪若生下儿子要为他报仇,并留下雄剑在南山松下,其子赤长大后知道了这件事后处心积虑、昼夜不忘为父亲报仇,大概他苦大仇深的意念影响到了楚王,所以楚王做了恶梦后,悬赏千金缉拿赤的人头,赤知道后在山间边唱边哭巧遇不知名的侠客,赤以头奉客,把报仇的事寄托到侠客身上,侠客精心安排,用计杀死楚王,后自砍人头,三者的人头煮烂于一锅,没法辨认,所以把汤和肉分开来埋葬了,后人把它们统称为“三王墓”。

对《搜神记》中《三王墓》的一些现代看法_第1张图片

《干将莫邪》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其中教学目标有“理解赤不惜生命,客以身殉义行为的可取性和局限性。”针对这个目标它的课程是以辩论的形式展开“赤不惜生命为父报仇,客也不负诺言,以身殉义,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他们的行为怎么看?然后分“正方:这种行为是可取的,反方: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用“分组对抗赛——每组有一个记分牌,起平分60分”的教学方式进行这个教学活动。

“理解赤不惜生命,客以身殉义行为的可取性和局限性”这个教学目标是没有必要的。首先,为什么要理解这种行为,放在现代我们这样做是犯法的,这种杀父不共戴天之仇,儿子誓死不惜都要报,要是可取,这父亲做得,是想让自己断子绝孙?还有儿子“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他长到了大小伙后,才想起自己有个父亲?这就需要我们脑补很多了,既然莫邪要儿子替父报仇,那为什么不自小就教他习武;还有,赤不可能长壮了,到大伙子后才问自己的父亲在哪的,那之前,莫邪是怎么蒙混过去的?就当赤比较特殊,真的到长成青年后才想起“我的父亲在哪”,“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那他对他的父亲,也没多少情怀吧!所以就算他真的只是长到了那么大,才突然想到他的父亲,那为什么他还:“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这么情真意切,苦大仇深。这根本不符合现代人的情感态度,根本不是现代人的做法,要真是这样做,那就是有点做作,虚伪了。一个是从没有得到过父爱的孩子,一个是没有一起生活,没有照顾过自己,连见一面都没有的父亲,赤不惜生命,在还没知道侠客能不能替他报仇的情况下就自行了断了自己,到后来“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上,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赤毫不犹豫地自刎然后在客说了不会辜负他后,他的尸体才倒下,这样更像表演一样,只想要艺术形式上的的悲壮,这样拿自己生命作赌注,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更像是弱者想都没想一下的拼死一搏,这样就更不能理解赤不惜生命的可取性了,叫他死他就死,要孩子理解这种做法,这不是教坏孩子吗?

对《搜神记》中《三王墓》的一些现代看法_第2张图片

赤和他父亲的关系,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只是提供了一颗精子,之后,在赤的生活中,再没有出现过了,为什么他不能好好活着,孝敬辛苦养育他的母亲,这里就关系到古代女子地位低下的问题,所以为什么要理解赤不惜生命的可取性?用这个话题作为辩论对抗赛,正方对抗的论题是:“这种行为是可取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这对于更为现代的孩子们是很为难的呀!

现代人会相对容易理解“客以身殉义”,因为他“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是间接剥夺赤生命的人,他英勇无畏一刀子杀了楚王后的自刎,很悲壮,够意气用事,所以赋予之以“义”之名,这个能理解,但是放在现代人身上,真的做不到啊!因为初二老师说侠客的行为是:“见义勇为”,放在现今,对不慎落水者该不该见义勇为,对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等等这些问题,现代往往会有很多人情愿背负“见死不救”的骂名也不要可能是一命换一命的见义勇为,当然也有其他结果;或者让座这些相对低等次的助人为乐的行为也得深思熟虑一番,引起一波波网络喧嚣,经久不息。所以作品中客的见义勇为的行动为什么可取,是想要孩子们学习客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暴安良,智勇双全最大目标是瞄准黑社会头目吗?

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之下,刺客的自我牺牲、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确实是可歌可泣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暴力统治的嚣张气焰。马克思说:“应当使受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从而使现实的压迫更加沉重;应当宣扬耻辱,使耻辱更加耻辱……为了激起人民的勇气,必须使他们对自己大吃一惊。”刺客一刀子杀了楚王然后自刎,“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这样确实能使读者大吃一惊,要是人民群众也身处残暴专横之下,这样足以引发群众的武力倾向,激起他们斗争的勇气,但是放在现代这种行为怎么可取了,不是不提倡这种以暴制暴吗?所以主要还是要探讨里面的局限性嘛,但课程的设计好像忽略了这点!

赤舍弃自己的生命为父报仇的行为,为什么要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他的可取性,而不是古代?若是站在古代还好理解,古代提倡孝义为先,讲究"百行孝为先",因此赤的行为在当时是孝的典范;客是重诺言、轻生死,智勇双全、侠肝义胆的英雄豪杰的典范,由于当时暴君横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官逼民反,成就了乱世出英雄,因此除暴安良、杀富济贫作为英雄典范的"客"也因此义不容辞,担当了如此重任。所以我们理解了在古代,"客"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着侠义心肠的另古代人崇敬的英雄,那么就不难理解赤这么一个欲为父报仇的孝子的苦大仇深了。但现在我们应当辨证的对待“孝”和“义”,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过放在现在客以身殉义的行为,不可能真正解决政治上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因为客以暴制暴和共同营造和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冲突,现代人,提倡的是反对武力,拥护和平,这真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搜神记》中《三王墓》的一些现代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