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逻辑谬误破解

昨天在某个公司进行有关表达力培训时,给学员布置了一道上台表达的题目——介绍自己的特点。

有个学员上台是这么讲的:我这个人嘛,没有什么特点,如果非要说一个特点的话,我在公司的时间是十六年,算是骨灰级老员工啦。”

这段表述被我判为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然而这位学员很委屈,觉得自己这么说没问题,而且还体现了先抑后扬的幽默感。

你能看出这段话的逻辑错误吗?

的确,在我们一直以来的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上,我们对于文采的要求远远大于逻辑,这也是我们成年人之后一直不敢动手写作的根本原因。

还记得上学时代的作文有这么写的——这栋大楼漆黑一片,唯有一盏灯亮着。(话说这句话我在小时候的作文里经常用。)这样的表述还有可能被老师当做范文来表扬。

所以,我们对于自己的表达不够严谨应该释怀,真不是我们故意的,而是从小打下的根基不牢。

逻辑不严谨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太严重的危害。有时候我们明知违反了逻辑,还依然这么用,只是想通过制造“矛盾”的效果,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培训课堂上,有时稍不留意,就会说出一些自相矛盾的话来。

上述表达的例子都是犯了“矛盾律”的逻辑谬误。矛盾律,也有人称之为“不矛盾律”。专业的说法就是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能都对,一定有个是假的。

用白话解读就是:别自己打脸。

例如这句洗脑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脑白金。

史玉柱作为一个牛掰的企业家,他知道这句广告语是如此的矛盾么?我可以臆测一下,或许做出这句广告语就是为了迎合普遍缺失逻辑思维能力的中国消费者。

就如《教父》这部电影里面有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帮你“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即使我们会说出自相矛盾的话来,然而我们至少需要拥有能够识别逻辑谬误的能力。

“自相矛盾”的逻辑谬误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自相矛盾的概念。

有一些概念内涵和外延非常清楚,所以不会有歧义,你一眼就看出来,这是自相矛盾的概念。

比如一个黄昏的清晨,一个年轻的老人,手持一把锋利的钝刀,杀死了一个活蹦乱跳的死人。

黄昏的早晨,年轻的老人,锋利的钝刀,活蹦乱跳的死人,这些都是明显的自相矛盾的概念。

有些则因为概念的不确定性,可能就没那么明显。比如,很多商业人士特别喜欢说:“我用否定的心态来肯定你”,“你这是谨小慎微的胆大妄为”,“他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你觉得,这些话自相矛盾吗?

第二,自相矛盾的判断。

有时候我在课堂上会故意用自相矛盾的说法来烘托一下气氛:我很喜欢你们这个地方,早上从酒店出来,看到万里无云的天空上,朵朵白云。

有幽默感的同学会会心一笑,因为他知道我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它有两个判断:天上有云,天上没有云。这两句话,不可能同事都对。

这样显然自相矛盾的判断还有:“我承认万事万物都有矛盾,但是我认为我们公司没有矛盾。”“这个山洞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进去了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整个大楼漆黑一片,只有一个房间的灯是亮的。

你听到这样的话,不用直接反驳他,可以莞尔一笑,心里要清楚:这家伙满嘴自我矛盾的判断。

第三,悖论。

逻辑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自相矛盾,叫:悖论。

比如: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是一个经典的悖论。

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如果真是假的,那就是真的啊。如果我说的是真的,那就是假的啊。头晕了吗?悖论就是绕来绕去,可以从他的对推出错,从他的错推出对。

例如著名的罗素悖论:理发师说“我只给村里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理发师的头是谁理的?

感谢刘润老师在得到的专栏《5分钟商学院》第162课的内容,让我从更深入的角度理解了矛盾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相矛盾”的逻辑谬误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