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操作系统”系统动力原理分析框架-02

“个人成长操作系统”系统动力原理分析框架-02_第1张图片
反思的五个层次,终于有参考了

1

本文接上文《“个人成长操作系统”系统动力原理分析框架-01》。这个系列里,我想聊聊对系统动力的分析,主要涉及了四个部分:问题原因分析、深度反思过程、模式和动力的关系、低耗损模式

第一篇完成了“问题原因分析”,谈到了对因果关系理解的4个层次及更进一步的认知。本文将主要讨论反思的层次以及如何进行深度反思。

“个人成长操作系统”系统动力原理分析框架-02_第2张图片
image

正式开始前,把图片再Po上来一次,高清大图请到后台留言关键词:动力分析

2

反思的重要性,不需要再累述,如果你问我只做一件事就能成长/创业/发展/提升,这件事是什么,我的答案一定是反思。不过,你有没有发现:越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概念,越是难以真正掌握,反思就有这个特点。让我们一层层地进入到反思的世界来吧。

Level1:只要认知放松就好了

“认知放松度”是卡尼曼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认知词汇,从认知放松到认知紧张,消耗的能量会越来越多,这和人类进化而来的“能耗最小原则”直接冲突,因此,未经过训练的人总是本能地让自己快快回到认知放松的状态

认知放松的内在需求,是一个很强的动力源,它驱动我们做出很多行为,比如说“归因需求”就是由这种动力驱动的。由于这种动力是本能带来的,所以,我们总是会放弃思考而直接采取行动,因此总是陷入直觉导致的错误中。

看个例子:路上摔了一跤(Trigger),你站起身来说:“真倒霉”(Behavior)。这个非常简单的触发器和行为响应的小例子,充分看出“认知放松度”这个固有模式带来的强大动力:摔跤了,我们会觉得很丢脸(情绪是认知紧张的一种反映),于是内部动机(motivation)出现,自己期待赶紧进入认知放松状态。于是,根据第一反应(也是固有模式)投放一个解决方案,让自己认知放松度需求得以满足,就是给自己最大的奖励。

从上面例子看到,很多人在遇到问题而带来了认知紧张的时候,会随意投放解决方案:大吵大闹、假装看不到/听不见、鄙视对方说对方傻、自己说服自己只有自己是对的……

确实带来了认知放松,但是这种“结果”,只能让自己获得“没有压力”的短期收益——自我欺骗,而不去思考“原因”,更别说“多层次、结构化原因”,长期来看将把自己被锁死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中,头顶隐形的天花板将无法突破。

3

Level2:知道反思很重要,但是不会用

基于“认知-认同-践行”来看,即便已经对反思有了认知、也认同这是很好的套路,但是总是一践行就被卡住,你会发现:看上去简单的东西还真是不会用啊。

在被困住的时候,自己就很容易掉到Level1阶段,随意下了个结论:“诶,这个技术我是学不会的吧”、“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吧?”、“他们说反思有用,都是忽悠的吧?”……因此,能量在Lever1和2之间不断爬上来、掉下去中被消耗殆尽。

此外,这个层次的伙伴有点分不清楚记录、总结、回顾、反思。我最近要求“做自己的CEO”的小伙伴做每天一反思活动,随着每天的深入,我发现大家普遍出现这个问题:

记录 :有的人会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记录得很详细、发生了什么、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这种状态就已经不错了,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缺少对事件原因的追问。

总结 :从字面上看,就是把分散的事情合成一个,反思是深入判断原因、模式、动力等,这和总结是不同的,总结是接在反思后面的,可以把形成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但是,没有反思只有总结,那就有点不知所谓,能总结出什么来呢?

回顾 :它和记录、反思、总结不是一个逻辑通路上的事情,它是在事情结束后进行的再次查看,以此可能从过往零散中发现规律。

“个人成长操作系统”系统动力原理分析框架-02_第3张图片
image

但是,这些做得再好,也并不是反思,你必须进入到下一个层次。

4

Level3:知道反思是要向自己提问

“做自己的CEO”的学员笔记里这样写着:“今日我的觉察是……”,比如情绪波动、自我控制等等。那么,“觉察”和前面所说的“记录、反思、总结、回顾”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觉察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事情,它出现在每个流程里:事件发生的时候你能觉察到可以直接启动反思、记录的时候可以觉察到需要记录的内容、反思过程里可以觉察到不同原因、总结的时候可以觉察用什么方法总结更好……

觉察是什么?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归纳出它的定义:觉察是一种向自己提出问题,并有动力自行回答的状态。它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动作,比如说我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向自己提问:“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呢?”,然后很主动去回答,这种行动就是觉察(指技能)、状态就是觉察状态。

进入到第三层次的人已经可以开始觉察了,这和前两层有了本质的区别。觉察很重要的,从TMBRT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不过是“ 刺激 - 响应 ”不断积累之后的结果,如果没有觉察,很容易成为“原始大脑”的傀儡,只要有刺激就会在第一反应的控制下给出响应。

觉察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冥想、内观、数息等等,让人看上去就不太想去训练(虽然它们确实很有用)。我喜欢站在概念上思考:既然觉察是一种向自己提问并愿意回答的状态,那究竟向自己提出哪些问题呢?

围绕着“刺激-响应”,我给出以下话术体系,作为觉察能力训练的新途径:

  • 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刺激),让我做出了响应?

  • 我刚才做了什么响应?

  • 我如此响应是我想清楚之后决定的还是第一反映做出的?

  • 在这个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这个响应?

  • 我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响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选作)

多练练会有明显的收获,如果想要扩展更多知识,请移步至:《积极主动,一切成长的第一保障》。

5

Level4:形成经验,了解反思要提问哪些原因

达到这个级别的反思者,敏锐度通常较高、觉察能力也很强、反应阈值很小。

“个人成长操作系统”系统动力原理分析框架-02_第4张图片
image

这里对反应阈值进行定义。我们通常会对事情有个预期,事情发生后,如果超出预期叫做满意、达不到预期就是不满意,但是,究竟超出多少之后自己才会感受到满意/不满意呢?这个范围就是反应阈值。

如果反应阈值很小,那么,外部的刺激很容易就会激发你的反思能力,开始对刚才发生的事件进行反思,而这个表现就代表着你的敏锐度和觉察能力都很强了。

这个级别的反思者会根据外部事件(触发/反馈)来启动自己的觉察过程,这也是整个大流程图最左侧所呈现的部分。这个时候的话术就会变得比上个层次的更加高级:

• 刚才的刺激和回应分别是什么?

•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回应的原因是什么?

• 有没有什么第一反应(模式)在起作用?

• 按照TMBRT分析的话,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之所以我有/没有这份动力,主要是哪里在起作用/出问题?

• 这一次我可以优化我的什么假设?

• 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可以调整优化?

这已经达到了深度反思的水平了,再结合三层系统的方式对那些循环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升维处理,则很有可能跳出轮回,形成全新模式并让自己获得人生更好发展的下一个境界。

相信我,从一无所知到第四个层次的反思者,刻意练习3个月就够了,一旦来到这个层次,你的成长的内驱力就可以形成。并且,反思是成长的最小行动、是极具复利、边际成本递减的高级手段,它表面上不张扬,内在却极其高级,一旦掌握,你就会一往无前!还是那句话:如果只学一个技能,那就是反思,早早上手吧。

6

Level5:理解原理、掌握方法、持续实践的反思者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仅了解方法的框架、具体的话术,还能够对每个细节有着丰富的心理表征,最后,从兴趣到能力最后到价值,充分体会到反思的价值后,成为坚定的实践者,这就是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不是终点,只是一个里程碑,扎实投入时间,一年时间就可以轻松达到,再之后,你就可以坚定地直面人生的各种挑战,那都不是事儿了!

为了那些认可反思价值的伙伴达到这个里程碑,我提供一些我认为很重要的要点,供你在练习时参考:

对假设的理解。 有这几篇文章请查看一下:《只做一件事就能改变,我会选什么?》、《如何用复盘进行假设校验》、《复盘的底层逻辑都不掌握,怎么可能学会?》。

对方法的掌握。 我建议采用僵化-固化-活化的基本训练思路进行实践;在开始的时候先定位自己的层次,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水平,如果还在第二个层次就不要认为自己是第四个层次的;慢慢来、持续做;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每天一反思”,慢慢把能力提升至“需要时就可以启动反思能力”;还有,就是对你的反思能力进行反思,每当要放弃的时候,就立刻反思是什么模式在让自己成为一个不靠谱的人?

希望,未来某一天你会来到我面前跟我说:“永澄老师,我听了你说的建议,学会了反思的能力,它对我的帮助很大!”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个人成长操作系统”系统动力原理分析框架-02_第5张图片
image

反思很重要,在俱乐部五周年活动上,我一度要求全体成员必须进行反思的训练,真是念念不忘啊!我现在还是没有精力去大面积推广反思,但是,我已经在要求我的核心群“双核自驱引擎”的小伙伴,必须掌握这个方法。待我积累了经验,再投放给幸福进化俱乐部的其他伙伴。

最后,请看过第一篇的伙伴进行一下联系,“因果关系层次”和“反思者层次”之间有没有什么对应关系呢?

“个人成长操作系统”系统动力原理分析框架-02_第6张图片
image
“个人成长操作系统”系统动力原理分析框架-02_第7张图片
image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成长操作系统”系统动力原理分析框架-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