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相信最近大家都收到消息,各家银行都陆续停止了对保本理财产品的销售了。

“未来,银行获将不在给理财产品定预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样按净值申购、赎回。银行没必要再自己贴钱保证客户收益。”

哎,妈呀!

你这是弄啥呢?

资管的新政来啦!

要打破刚性兑付!

去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这篇长篇大论的意见稿

我就不在这里念了啊

对于新人来说,或许会感觉有点蒙

什么是“资管业务”?

什么叫“表内业务”?

什么叫“表外业务”?

什么是“影子银行”?

什么是“刚性兑付”?

.....

我们一线员工需要了解么?

跟我们有几毛钱关系?

考啦认为

作为金融业的一员,虽然我们平时干的只是搬砖的体力活,但是,这些监管新规定将切实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解读新政,先从基本的概念入手,由浅入深,方可知其然和所以然。

来吧,跟着考啦的节奏~

一、什么是资管业务?

资管就是资产管理,就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把募集来的资金或者被人托管的财产,进行运作投资,获取收益的行为。

那么,很显然,我们大宇宙行的银行理财业务,就是银监会批准的资管业务。相比其他类型的资管业务,银行理财投资策略较保守,产品收益不算高。

原来如此~

二:什么是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

表内业务:

简单点讲就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所有业务。,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例如存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通俗的说,就在报表之中。

表外业务:

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时期可以转化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内容的或有负债业务。通俗的说,不是通过银行自身的资产来运作,更多的是提供中介服务和各种代理业务。表外业务也称为中间业务。

主要好处: 吸收的资金游可以离于监管之外。

那么,问题来了。理财产品是表内还是表外呢?一般情况是这样的--保本理财:一般都是表内业务,吸收的资金视为银行吸收的存款。

非保本类:为表外业务,吸收的资金作为代理投融资款项,不计入银行表内负债。

因 此

如果客户来我们行买的是保本类理财,就会入表内。而且,必须按照约定,兑付起码的“本金”或者“收益”。这就是下面马上要说的刚性兑付。

但 是

根据银监最新的《意见》稿明确规定:

“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管业务,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同时,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不设定预期收益率,按净值申购、赎回,不再保证投资人的收益,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为什么啊?为什么这样弄?

别急

咱们先了解下什么叫刚性兑付.....

三、什么是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的意思就是无论发生什么,资管机构都要分配给投资者本金和利息,给你兜底。你肯定要问,咱们国家还有这么好的规定呢?

当然没有啦~

事实上,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原来是业内默认的“潜规则”啊为什么银行都争先恐后的出保本类产品,宁愿给客户兜底呢?

因为

(银行理财的作用)

1、相比于存款、债券高出很多,本金甚至收益有一定的保证,跳出了利率上限规定,作为高息揽储、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2、期限设计灵活,可以合理调节银行的资金配置,到期后立即转换为存款,可以调节报表数据,利于时点存款的冲高。

3、保本理财被设计成结构化产品(约等于结构性存款),本金投资极低风险的资产,拿一部分未来到期的收益投资金融衍生品,即便到期亏损,本金仍然能够确保。

4、非保本理财资金可以游离出表内,在表外核算,可以逃离监管,就像影子。(影子银行就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高风险、高杠杆的资金配置。)好了,刚性兑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存在大家都懂了,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专家学者监管层天天喊着要打破刚醒兑付呢?

为什么要打破刚性兑付?

1、理财产品本应该由投资者自己应承担自己的风险(应该跟股票,基金一样自我承承当风险),但是一旦无法兑付时,风险就转移到了银行自身资产和广大储户身上。

2、公众在参与非法集资过程当中的心态是盈利归自己,亏损找政府。

3、所以,刚性兑付的文化下,中国目前只有财政,没有金融。财政是国家信用,银行是商业信用,很多理财投资者不分。

4、政府承担着无限的责任,在这样的压力下,由于责任不清,往往采取花钱买稳定,助长了刚性兑付的文化。

5、如果没有了刚性兑付,那就意味着好的信托资产,以及投资者手里钱都会流到那些风险控制做的比较好、资本比较雄厚、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信托公司,对于资源配置来讲是个好事儿。

6、对投资者,打破了刚性兑付,意味着你买的信托产品更加透明化了,你的收益和风险也会更加匹配。

最 后

我们讲利率市场化,没有风险的暴露,不打破刚性兑付,没有违约事件,哪里来的风险定价。

如果不打破刚性兑付,不真正的实现风险定价,中国只有财政,没有金融。

好了,讲完了,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钱都辛辛苦苦挣来的,投资的时候一定一定睁大双眼别犯困。

保本理财退出成定局:银行理财市场谁将唱主角?

2017年,银行理财市场持续发展,总体体量已接近30万亿元的规模,但增速逐渐下降。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监测统计结果,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共有47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包括外资银行)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达122290只,年内增速居于高位;而存续规模估计为28.88万亿元,较年初的规模29.05万亿元减少0.17万亿元。银监会在2017年10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增速连续8个月下降。

展望2018年银行理财发展趋势,业内人士认为,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即是资管新规可能落地。在“打破刚兑”的要求下,银行理财将逐步告别“保本理财”,转型为银行结构化存款。此外,净值型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会有明显上升趋势。

净值化转型有望提速

净值型产品通过合理的净值波动,可以客观反映投融资市场的真实风险与收益,实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理财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监测显示,2017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1183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相比于2016年全年发行的756款,同比增长率高达56.48%。

2017年11月出台的资管新规明确,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按照公允价值原则确定净值的具体规则另行制定。

“此次新规在资管产品形式的要求上采取了超过行业预期的‘一刀切’做法,要求所有资管产品在过渡期后都转型为净值型产品。和净值型产品形式要求相配套的是对刚性兑付行为的分类惩处和有奖举报,意指彻底打破刚性兑付。随着监管的推进,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的速度有望提升,预计2018年至2019年初,将有较多银行推出净值型理财产品以应对监管。

另外,从银行内在需求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期望通过净值化管理转移风险并实现成功转型。目前银行理财业务的突出矛盾在于,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即是“实际收益”,产品到期后银行应当足额兑付,相关风险由银行全部承担。尽管就产品合同而言是“卖者有责,买者自负”,但现实执行的效果是“卖者全责,买者无责”,这对银行理财业务转型显然不利。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形态对接实体经济新变化,用合理的净值波动客观反映投融资市场的真实风险与收益,以实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客户思维转变尚需时日

值得关注的是,从负债端看,净值型产品的“类基金”性质,要求投资者自主承担投资风险,这对银行理财资金端的客户思维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

理财专家认为,深受银行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多年熏陶,普通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思维定势是“保本保收益”,因而推广“买者自负”类基金的净值型产品显然困难重重。投资者“风险自担、收益自享”的成熟投资理念的形成需要逐步引导和教育。

让投资者接受净值化的银行理财产品,分步骤实施是唯一可行的操作办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普通个人投资者分步骤推出相应的净值型产品,避免在过渡期结束后集中推出,被动面临比较明显的客户流失和流动性风险。

有专家提出,在2018年,各类型银行机构可能会推出不同形式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以引导投资者逐步接受净值型产品。比如,类货币基金的理财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多,对理财产品设置收益率区间可能成为新趋势,即银行理财不再设定一个固定收益率,而是根据基础资产收益表现,设置收益区间,投资者能获得的实际收益率按最终资产表现而定。另外,在理财产品收益形式上,产品净值和预期收益率(每日变化)一同公布的方式可能会越来越流行。

从资产端看,稳定净值波动的关键即在于加强投研与风控能力建设,无论是配置型还是交易型投资策略,都意味着银行投资部门需要与其他资管机构在同一战场上进行竞争,这对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截至2017年11月,18家全国性银行中,17家已发行了净值型产品,在系统建设层面基本不存在障碍;而中小银行中,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很少,要在短期内搭建系统,压力相对较大。

保本型理财或将逐步退出市场

按照收益类型,银行理财可以分为保本型和非保本型,保本型又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根据资管新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属于资产管理产品,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不在其列。同时,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

普益标准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三季度,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仍超过5万亿元,其中,农村金融机构的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占比更是高达32.04%。

2018年,保本型理财产品可能会逐渐退出市场,转型为银行结构化存款。资管新规要求,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针对市场保本的客观需求,各银行可能会根据自身定位,设计不同形式的结构化存款产品。

此外,对于2018年的银行理财市场发展,业内专家还预计,从银行理财资产属性看,投资对象可能会更趋丰富,涵盖债权类、权益类、另类型等。与此相对应,银行理财收益的波动范围趋于扩大,投资者将承受与风险相适应的收益率水平。

从资管新规关于管理费的要求来看,即使银行机构只收取管理费的要求可能会放松,但由投资者获得大部分投资收益将成大概率事件,这意味着投资者也将不得不承担投资表现不佳引致的亏损成本。由此,‘刚性兑付’机制将逐渐被打破,2018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达不到此前公布的预期收益率水平。

金程推荐

银行培训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