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读后感

世界太快,你怎么超前一步?

本书集结了全球经济、社会、科技、哲学等领域的新思想,并用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分享给你。


万维钢“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读后感_第1张图片

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普通人跟精英的区别

美国社会学家Herbert Gans曾经有个研究,比较了波士顿工薪阶层和精英阶层的文化差异。他发现工薪阶层的一个特点是只相信自己的亲友,而非常不信任外部世界,甚至可能对陌生人有一种自发的敌意。对比之下,中产和精英阶层的人没有那么强烈的亲缘意识,他们很容易跟陌生人合作,而且非常信任办事规则。

万维钢“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读后感_第2张图片

精英与普通人的区别

这样的差异还可以列举很多,请允许我用“精英”和“普通人”来标记这两种思维——

精英理解复杂的抽象概念,普通人处处使用简单形象思维

精英探索未知,普通人恐惧未知

精英从长远打算,普通人缺乏自控

精英注重个人选择和自由,普通人认为别人应该跟自己一样

精英拥抱改变,普通人拒绝改变

精英跟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交往,普通人只跟本阶层的人交往

精英爱谈论想法,普通人爱谈论人和东西

精英把自由时间花在学习上,普通人花在娱乐上

精英注重效率,普通人注重公平

对比今日的中国,不也一样吗?小城镇里人们特别讲亲属和熟人关系,没有关系寸步难行,这也是为什么有理想的年轻人非得去大城市。

什么叫发达?什么叫精英?真正的差异是思维模式。

如何才能成为精英

在美国中产阶级日渐萎缩的时代,中国中产阶级正在高速崛起。有人说非得有房有车或者年薪百万才叫中产,在我看来纯属夸张——只要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中产。

既然现代世界跟我们的直觉,跟心灵鸡汤、寓言故事、成语典故都非常不同,我们就想用精英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理解、玩转和改变这个世界。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亲身参与,而最快的办法则是读书。

读什么呢?

经典的东西都经过了时间考验,当然好,但是我更偏爱传递新思想。这可能是以前搞科研的职业病,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

所谓“新思想”,并不一定是距离我们生活很远的“前沿”思想,其实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观念都在不断地被刷新,也有一些老问题因为新思想而获得了新解释、新办法——

人怎么能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

房价为什么越来越高?

为什么当代物理学家没有爱因斯坦名气大?

不换人,怎么能让女朋友变得更好?

人应该什么时候停止尝试新事物?

成功是因为能力,还是因为运气?

引爆市场的歌曲和电影到底为什么能流行?

互联网公司怎么能让用户对产品上瘾?

我的三个硬标准

互联网上知识丰富,其实免费的信息价值有限。我们每天在新闻、论坛、微博和朋友圈看到的东西,大约相当于海滩上几个漂亮的贝壳。我的任务是通过广泛阅读,追踪英文世界里的最新思想,然后就好像一个厨师一样,把这些好东西做成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交付给读者。

我选题的标准有三个。

第一,要新

新到什么程度呢?最好是英文世界刚刚出版的书、刚刚发表的文章和论文,第一时间解读。图书方面最快的纪录是美国出版刚刚一周,我就开始连载解读。像《未来简史》、《注意力商人》、《平均的终结》、《出奇制胜》、《成功与运气》等书,都是我的专栏连载解读之后,国内出版社引进的。

第二,要过硬

所谓过硬,就是新思想背后最好要有学术研究支持,作者不能信口开河。这也意味着在“名人”和“学者”之间,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学者写的东西。中国的创业者经常发表各种看法,他们说的都很有价值,但是学者可以把很多很多创业者放在一起研究比较,给我们一个更科学的说法。

第三,要让读者能“得到”

要让读者“得到”,就得做到让读者看了以后能有用,或者“三观”能发生一点改变。找到这些思想,再用读者喜欢的方式解读,这个工作的难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一篇文章从选题、研发到写作,我自己就要花大概七八个小时。

《高手》这本书里选的文章,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那种作者凭着自己感觉的个人精选,而是“算法”的胜利。这些文章,根据用户阅读数量和点赞排序选出最受认可的,然后和编辑评判相结合,“人工”+“智能”,才打磨出了这本书。

本文转自尚活资讯,由氢创社发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维钢“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