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谈论抑郁时,到底该谈论些什么?|老布的精神分析课笔记(3)

我们在谈论抑郁症时,经常不自觉会把自己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颐指气使地去说如何诊断鉴别,又或者是为该用哪种治疗方法去争辩个面红耳赤。而从来不曾和他们站着一般高,说普通人就能懂的话。


就像我们在说起一个人发烧一样,更多的只是在陈述他出现了怎样怎样的症状,但是并没有搞清楚这个人为什么会得病,抑郁症也是如此。不管是DSM-5,还是ICD-10,主流的教科书都是在促使我们去学会如何判断这个人抑郁的严重程度有多重,抑郁持续了有多久。可是并没有教大家怎么去判断抑郁症是怎么来的。


事实上对于抑郁症这种病因尚未阐明的疾病,过多的解释反而会让人迷茫,不知所措。不过在听完老布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抑郁症的课程,又不禁感叹心理学真的很神奇,我从未从这样一个角度分析过思考过。


在谈到抑郁症类型的很多很多清单之前,我觉得先有必要用一张图来说明抑郁的情感体验所包含的两部分内容:

我们在谈论抑郁时,到底该谈论些什么?|老布的精神分析课笔记(3)_第1张图片
图:抑郁情感体验的两个部分


坏事已经发生的想法,换一种说法就是在过去发生过一件不可挽回的事件,譬如亲人过世、遭遇创伤性事件(如车祸)等等。


抑郁症类型清单


1. 因“丧失”而导致的抑郁;

2. 源自于“内疚感”的抑郁;

3. 由于低自尊而产生的抑郁;

4. 充满愤怒的抑郁;

5. 病理性人格特质继发的抑郁;

6. 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抑郁。

“丧失”顾名思义就是失去的意思,失去恋人,失去工作,失去爱物,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不断得到和失去的重复么。

第二种是内疚感,不细说。

第三种指的是一个人在自尊方面存在问题,在《战胜低自尊》一书中对自尊是这样定义的: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那么低自尊则是你对以上的这些有着较为负面的评价。

第四种充满愤怒的抑郁也是很常见。可能大家很难理解,有心思去发脾气去发怒在怎么着也跟抑郁搭不上边吧,其实不是这样的。这类患者的确很容易愤怒,但他们并没有把这种愤怒表达出来指向该自己不满的事或物,而是转而将愤怒指向自身。这种的一种做法也是防御机制,叫做把攻击转向自身(专业名词准确叫啥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像临床中有些自杀案例就和这个有关,有了杀死自己的想法自然就是把攻击转向自身。

第五种是一种人格特质,这类人呈现出比较严重的被动性,往往会把自己的情况搞得很糟糕。

第六种是创伤性事件,这个患者本人可能是创伤性事件的受害者,或者说他的父母或者祖父母曾经是创伤性事件的受害者,延续下来这个患者可能会患上抑郁。

创伤性事件不单单会影响当事人,更有可能延续到下一代人。尽管这种创伤并没有当事人当时所遭受的那样无法承受,他们自身也试图去掩盖和忘记它们,但这些仍然存在于个体的无意识中,通过“言传身教”向后代传递。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像我们父辈如果遭受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的,尽管后面条件变好了,但我们这一辈也还是会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抑郁症常见防御机制


1. 理智化

理智化,不断地用各种各样的术语和理论来武装自己。比如一个来访者说自己头疼,感觉自己脑髓那里出了问题。这样用一些专业术语来防御自己所遭受的情感体验的做法,就是比较典型的理智化。


2. 回避

回避一切可能让你感觉到痛苦的东西。不去回忆失恋的场景,不去回到那个伤心之地,不去提起那个人。


3. 压制

试着想像这样一个场景,你的伴侣喋喋不休的在数落你的不是,什么你总是不从Ta的角度考虑问题,什么你总是很自大,而这些指责都是毫无根据的,你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为自己辩解,继而这种辩解会演变成争吵,最后闹得个不欢而散。

当然也有一种做法就是压制住自己想倾诉的欲望,默默地忍受委屈,等到双方的情绪慢慢平复后再就事论事。

另外,当患者不断地讲述关于药物治疗方面的情况时,治疗师可以这样说:

“药物治疗确实很重要,但如果我们一直专注于药物治疗或者你脑子里存在的问题,就没法去了解抑郁背后存在的信息,这对于我了解你的抑郁症是怎么回事是有妨碍的。”


如何评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1. 自我功能完整性:

• 抽象思考能力

• 思维整合能力

• 现实检验

• 自我保存能力

2. 自我力量:

• 情感容忍力

• 冲动控制

• 初级过程思维容纳力

3. 客体关系

4. 超我:内疚/羞愧

5. 其它:记忆力


判断抑郁症是否应该用药,先评估“情感容忍力”、“抽象思考能力”和咨访关系质量。如果三者都不错,则建议心理治疗。


推荐读物


《自杀:社会学研究》,Emile Durkheim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Jerome S. Blackman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在谈论抑郁时,到底该谈论些什么?|老布的精神分析课笔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