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记得的记忆会重返

爱伦坡的《人 岁月 生活》又被我提取出来。这次我重读了这本书的《序言》部分。其中爱伦坡是这样结尾的:我但愿用满含挚爱的双目使往昔的某些化石充满生机;同时使自己贴近读者:任何一种书都是自白,而写回忆的书籍-----这更是一种不愿以虚构人物的影子来掩盖自己的自白。

爱伦坡在这本自传体的文学中,让很多人活了下来。或者是长久的以鲜活的面目活了下来。例如高尔基、斯大林、托洛茨基等等同时代的人,以一种常人的形态在爱伦坡的笔下恢复。

但是我想探讨的是这本书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意味着什么?据我不确切的考证,爱伦坡的这本书是以灰皮书的形式内部发行进入中国的。而在这之前,在这本书中出现的人物或者是名字,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往往是具备神的光芒。这些人物或是名字,在他们的故土上,遥遥指挥或是改造了另外一地的文化脉络和思想,这些人的一言一行,被塑造成信条一样的坚不可摧,不容置疑。

当这本书呈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时,那些经过长时间光芒环绕的形象瞬时间塌缩了。爱伦坡的这本回忆录作为“解冻文学”的开路先锋,其意义不仅仅是对于辽阔的远东,更是让亚洲腹地的无数双眼睛看到真实。看到那个被无数光环和荣耀覆盖的国家是如何被拆解的支离破碎,同时这些读者心中的那个梦想的国度也随之原形必现。爱伦坡的回忆打开了真实记忆的河流,而在另一个国度的人们在这本书开启的记忆隧道中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因为他们所坚信不疑的以另一种面孔出现了。

再回到爱伦坡的这本《人 岁月 生活》中的序言中吧!我引用了结尾这句,我想我现在能理解爱伦坡的语言了,在回忆中将真实尽可能的释放出来,这些真实对他而言是生活经历的一部分,而在岁月将暮之时,可以从容的说点真话了。即便我们同时会认为说真话还是有保留的。这些只能在爱伦坡的絮语中寻找痕迹了。对于爱伦坡这样的文字高手而言,在语言中设置谜语一样的论述不是难事,当然写出答案也不是不会发生的事。

我阅读这本书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了。这本书的大多数人物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或是历史的遗迹。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所表达的叙述仿佛就是一个梦境一样,在一地结束之时,在另外一地才刚刚开始,或者是已经开始而无人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记得的记忆会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