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day6

读《朝花夕拾》day6

鲁迅一生创作丰富,写过小说、杂文、文艺论文、散文诗、范围,尤其是小说和杂文的成就最大,时人和后人的研究也是以这两种为主。在鲁迅本人看来,《朝花夕》是和其他创作一样重要的。他把《朝花夕拾》与杂文区别开来,称它是“回忆的记事",把它和《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放在一起,特意说明,“可以勉强称为创作的,在我至今只有这五种"。这里所谓的"创作",是指文学性而言。所以《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与杂文有其共同性的一面,但他又毕竟是不同于杂文的,″称为创作"的一种,是以叙事记人、咏物抒情为个性特征的独立的文体,鲁迅把它叫做"回忆"的记事,就已标示出他的个性特征既区别于侧重思想议论的杂文的创作,也区别于以抒发内心的为主的散文诗《野草》的创作。

《朝花夕拾》自1928年9月出版以来,一直未能引起评论界,直到1932年元月才在韦素伯先生的《小品研究》一书中得到第一次评论。新中国成立后,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使得这两篇文章的单篇分析有了极大的提高,而综合分析依然不多,50年代末,《朝花夕拾”曾经引起了鲁迅研究者的较大重视,王西彦、陈鸣树分別撰文,对《朝花夕拾》作出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优美的抒情的诗篇"、"文苑中的奇葩"。进入80年代,《朝花夕拾》研究中又出现了王瑶、李希凡、范旭澜等人的有分量的论文。这些都表明《朝花夕拾》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又带有自传的性质,回忆他青年时期的种种往事,这对于鲁迅研究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鲁迅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以文学作为武器的斗争道路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作为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被收入中学课本,给中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中学生朋友们都喜爱朝花夕拾里那个多姿多彩的儿童世界。

随着我们对《朝花夕拾》的认识,越来越充分和深刻,对《朝花夕拾》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多《朝花夕拾》作为散文史上的一株奇葩,一定会大放光彩的。

鲁迅的作品始终贯彻着倔强的气味,无情的剥露着一切,幽默辛辣,可以说是针针见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朝花夕拾》day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