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孩子的妈妈与我沟通孩子不懂拒绝、易受欺负的问题,以下是交流:
XXX:
我记得YY以前和FF发生冲突的时候,然后F打他,他就哭,他也不知道还手。然后我上次去你家就看到:FF打他,他就还手打FF,然后他也不哭了。你就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现在DD就是这样的性格,就是别人打她,她也不知道还手,遇事也不知道拒绝。
Mike:
YY以前跟YY起冲突,被打的时候,yy总是呈现出一副受委屈、手足无措的样子,那是他在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博得爸爸妈妈的关爱,是他无意识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是典型受害者模式,而这个过程中,妈妈经常也无意识配合他去演戏,去关心他,同情他,可怜他,实质上是加深他的受害者模式。
我清晰的看到这点,我也就不采用这个他一委屈就去同情他的方式,也跟他妈妈有过争执
XXX:
那和小朋友起争执的时候她来找我,我都是要求她自己去解决
Mike:
当阳阳委屈的时候,我能同理他,要他自己把这份委屈大声的哭出来,或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安心的陪他,等到他情绪平和的时候,就告诉他,你难受我可以陪,但这是他与姐姐之间的事情,你自己可以决定怎么办,我不能替你去出头,同时,支持他自己去表达自己,包括做些活动和他打打闹闹,做力量练习,慢慢的yy就在与姐姐的冲突中,能自己面对了
XXX:
DD很能纠缠,她释放情绪估计得1个小时,不停的哭
Mike:
所以我建议哈,当DD与小朋友起争执的时候,来找你,你需要看见她的委屈,能允许她有情绪,并且支持她把委屈表达出来,鼓励她表达出来,等到情绪平和的时候,去支持她自己去面对,我们不要给方法,要她自己去探索
Mike:
你要鼓励她大声哭,你可以告诉她,这个哭声小了,还要大声点、再大声点,她哭着哭着就不哭了
XXX:
她学校有个小朋友女孩。老缠着她。她回来和我说她不喜欢那个女孩要求她和她一起去厕所,老拽着她
XXX:
如果是你你怎么去解决呀
她烦到说不想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因为吃饭的时候埃在一起
Mike:
因为她其实是用无意识的哭来绑架你,而你中招了的话,她就会一直采用这招,如果你看见她的策略,她的方式,也不评判也不制止,也不起反应,她就不会再用这招了,等到她情绪放松下来,你支持她去跟小朋友再去互动就好了
Mike:
这是她自己的模式带来的呀
XXX:
那怎么办呀
她烦呀。
被纠缠
又不会拒绝
Mike:
你要支持的就是你要去看见,并也要DD去看见,并去清晰自己的需要,并表达自己的需要
XXX:
还有小朋友和她借东西。她也不好意思拒绝
Mike:
你去干预反而不好,这是她学习界限的时候
XXX:
那我怎么支持呀
一开始我没有支招。她说哎呀算了,以后上中学就不在一起了
不支招她自己想到的就是这个办法
Mike:
DD的模式就是面对一些能让她不高兴的事情更愿意去躲,而不愿意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与她自己一起去探索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这点清晰了,怎么拒绝她慢慢就会了
我们告诉她这么去处理,会剥夺她学习的机会
XXX:
对。她的感受就是忍让。她喜欢这样呀
她觉得这样她舒服
Mike:
这个过程也需要我们真的看见,和真的回到自己这里,不被孩子的状态带走,而纠缠在一起,我们自己起情绪
XXX:
需要时间,是吧
XXX:
孩子需要时间
Mike:
是呀,这是她需要面对的,她选择舒服了,就得选择舒服带来的负面效果,如果不想面对负面的感受,就协助她去体会和看见,去自己重新探索界定这个界限,界限内是什么,界限外是什么
XXX:
如果是DD和你反应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Mike:
我会问你当下是什么感受呀,委屈还是烦,还是什么?
去关注她自己的想法,更关注她的感受,也引导她去关注自己的感受
如果这时候需要情绪释放,就支持她去释放。她对自己的感受清晰了,自己的选择就清晰了,不用我们教她这么选择。
XXX:
哦。原来这样的
她自己就会说好烦呀
当时她和我说好烦呀
说完过程她就说好烦呀
Mike:
那就支持她去体会这个烦,表达这个烦
Mike:
这个过程我们的话尽量少,不去讲道理
XXX:
我是很少说的那种。
但是她烦完了就说算了以后我们就不在一个班了
这就逃避了
Mike:
她哭也好,闹也好,只是告诉她还可以哭再大声点,闹猛一点
XXX:
她不哭。就说妈妈我好烦呀。
我都不想去上学了
Mike:
如果她想逃避,也由她,后面还会遇到、还会来的,她想面对了,就去处理
这时候你要有你的界限呀,上学是必须的,只要不是身体生病的问题,情绪引起的,还是尽量要她去,
我们需要做的是坚定而温柔
Mike:
不被她带走
XXX:
我想她只是发发牢骚。
确实被她带走了
XXX:
看到她不会拒绝有点像我小时候,我就不懂拒绝别人。
Mike:
是的,这个过程我们需要看看,我们为什么会被她带着,这也是我们的功课
她现在的一些模式也是复制你的模式,因你平时也是这么对待她,她从你身上学会了一些模式,就用她的这些模式去与外界打交道而已
XXX:
哎。真烦
Mike:
我们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自己身上,去关注自己,去体会、发现自己的模式,我们逐渐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成长环境就是另一种环境,孩子也会逐渐去调整,她会天然适应并学会的。
Mike:
这个觉知自己方式比把大部分精力去关注孩子,更能支持到孩子的成长,也更有效。
XXX:
模式很难改
Mike:
恩,慢慢来,我们不是去改我们的模式,而是去看见、去提升处于活在的当下能力,当我们能清晰体会和看见,我们自然就会扩宽我们的模式
我们的模式是我们天然自带的天赋,不是把它改掉,是扩宽我们的模式
Mike:
孩子的模式是与我们的互动模式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