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诗词的“特殊味道”

    翻开幽香书卷,唐诗宋词中关于中秋圆月的吟诵不计其数。不论初唐、盛唐、晚唐,抑或宋明清的词人们,传颂古今的诗词中,都有对中秋明月的美丽书写,古人或对月缅怀,或凭吊心事,或讴歌团圆之情。浓浓的诗情画意里,中秋那轮圆圆的月亮,悬挂在历史的天空中,成为美好的象征。

   

中秋诗词的“特殊味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众多的诗篇里,不乏朗朗上口背诵的名篇佳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被誉为“孤篇压全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千古绝唱。纵观如此众多的佳作,我们发现很多中秋诗词中都各有风味,有着别样韵味。

  玩味浓。从《十五夜望月》到《八月十五夜玩月》,从《望月怀远》到《彩云追月》,从这些题目中,我们也可感受中秋圆月对诗人的影响,有月之景,有玩之情,不仅仅局限于望,延展为玩,联想之丰富,思路之跳跃,是诗人们创作的很大创新。而以《八月十五夜玩月》为题的,不只有刘禹锡,还有栖白,更有宋朝喻良能,“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夜深云散月华来,疑是山阴踏晴雪。”

  感伤味重。“人间天上,佳期胜赏,今夜中秋。”面对又大又圆的中秋明月,并非所有的诗人都是满满幸福感。苏轼在《中秋月》中就饱含了感伤之情,“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首小词就是苏轼和弟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之后所写。赏月这样的乐事,自然很是惬意,浩渺银河寂静无声,皎洁的月亮玉盘一般挂在天上,但是团聚后之后还要分离,这样的哀伤与感慨,格外让人惆怅。离人心上秋的思绪,清丽的语言里,不仅意味深长,而且这样的感怀诉说出亲人和家乡之人离别情愫,很是让人难忘。

  创新味多。中秋诗篇里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最富有创新发问最多的一首诗词。就是来自辛弃疾的《木兰声慢》。一贯豪放的辛弃疾,这次是在中秋醉酒到天亮时所作。“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这首被王国维高度评价,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表扬:"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如此之高的点赞,可见这首词的不一般。别人写月亮升起,而辛弃疾则写月亮落下,别人对月感怀,他则对月发问,更是把月亮的运行路线,这一科学断想当时看起来很多人不懂的天文知识进行了质疑。屈原《天问》据说对天追问了一百七十个问题。而辛弃疾这几问,从天到地,从历史到未来,被今人称为最有科学创新精神的诗词,是一点不为过的。

    自古月亮就是诗人词人创作的重要主题,月下相思最为打动人心,月亮诗被称为“月光文学”,据说李白写月亮的诗作就达300多首,站在月下赏月的诗人们把明月这一主题,演绎的独具风格。有资料统计,《全唐诗》中吟诵中秋明月诗篇116首之多,诗人们用各种方式进行美轮美奂的表达,或悱恻缠绵或情意独特。除却团圆、相思等大众所熟悉的各种味道,种类更多,品味也更多中秋明月诗也以它们独特的美和韵味,受到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萧蔚琴

中秋诗词的“特殊味道”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秋诗词的“特殊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