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戏:喜在何方

走出影院,回想历时两个多小时的《一出好戏》,我最大的感受是欢笑不足,沉重有余。

回程翻看了许多人对于这部影片的解读,直中我心的是,一出好戏是黄渤从演员转型成为导演的首秀,所以他既要体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又不能舍弃观众所追求的娱乐性。这段话可以说是贴切地表达出了我一个普通观众的心理。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观影的习惯大致是,先选择自己偏好的分类,按照大众评分排序,选择前几位,看影院排片,选座买票。所以选择了排片分类在喜剧的一出好戏的我就这样上了一艘贼船。

片头虽然以陨石坠落作为引子,但是看过电影梗概的我自信地不以为然,仍然坚定地认为这是一部喜剧,即使是荒岛为主的。老潘的谄媚、马进的倒霉以及中6000万的尬舞更是蒙蔽了我的双眼,误以为这是一部喜剧,放下爆米花做好了爆笑的准备。

万万没想到,进入荒岛后开始的不是一部荒诞荒岛求生喜剧,而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简史。突如其来的发展让我这种纯观众有点不知所措,让人不由想起了当时被《我不是药神》标签“喜剧”欺骗的悲伤。

《一出好戏》的“喜”,不是有些喜剧那种低俗的笑点,但也不是那种让观众不由自主哈哈大笑的包袱,而是看到这个点的时候让观众清晰地意识到这是导演放的一个笑点缓解缓解气氛,其实如果不放这些笑点,单纯地做一部剧情片,一出好戏未必不会比现在的差。

除了“喜”这点让我失望外,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编剧的“狠”。编剧很有心思,从小王代表的以武力为王的领头人,到以张总为主的以谋略服人的领头人,再到以马进为主导的精神领头人。很多影评都说这代表了三种社会体系,我觉得这也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小王对于野外生存有经验,既能够找到野果帮助大家维生,又能够发现洞穴给大家安身之所,满足了大家对于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是大家的最佳选择,因此成为了王;在生活稍微充裕了一点以后,不用再为饿肚子发愁后,社交和尊重需求都是王无法给予的,他在生活上压迫其他幸存者,使大家的关系不再平等,辛苦劳作的食物有大部分要上供给不再劳作的王以及谄媚的潘主任等人,这时宣扬着自由平等的张总确实是大家最好的选择;马进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自然界无法在晚上形成的光,家人的影像等等。

编剧设计了这么多的场景,描述了双方的冲突,但是却没有安排一些人的“死”,其实挺让我意外的,这也导致虽然故事沉重,但是却没有那么的震撼心灵,那么的真实。

被迫来到孤岛,四面环水,不仅仅是淡水是有限的,野果、鱼都不是应有尽有的,编剧也刻画了人性本恶的形象,但是在真正冲突的时候却很奇怪的收手,让应该为了资源而互相争斗的人小打小闹了一场。而明明代表了三种不同理念的团队也飞快地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始终觉得如果编剧如果能够狠下心或许能成就一部不得了的描述人性的巨作呢,不过也有可能适得其反不能被放映吧 :-)

其实,一出好戏的故事内容是比较好揣测的,人群、孤岛、人性的变化,所以在黄渤上黄磊的“向往的生活”时,黄磊随意地揣测了一下故事的发展基本就和故事的主线相近了,所以对于荒岛上的幸存者心理变化的刻画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理念的冲突、交融也是一大看点。从大体上而言,虽然会有一点点小瑕疵,但是总体上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

除了故事内容外,或许是因为做看喜剧的心理准备,骤然看了一部剧情片,接受了许多的负能量,导致在观影后期,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这部电影太长了”。在小兴黑化的时候,其实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很可惜有点浮躁,没能完全沉浸在电影中。

总体而言,《一出好戏》值得观影,但是观影前请做好不是纯喜剧的准备,同时对时常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出好戏:喜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