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学完中国史,你相信吗?(四)

四、帝国时代后期

明、清是中国最后两个王朝。元朝末期发生饥荒,农民纷纷起义,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立了坚固的军事基地,1368年建都南京并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后,没有放松对蒙族势力的剿灭,他继续派兵追击蒙古人的残余势力,直到1382年攻陷了远在云南的最后一个蒙古军队据点。

洪武帝是一位独裁者,他废除了宋元两代政治制度中有高官参与重要事务商议的中书省,所有决定完全由他个人做出。到了14世纪晚期,由于需要处理的政务太多,皇帝成了行政中的瓶颈,如果不够勤奋,政事就会陷入泥沼,耽搁不前。

永乐帝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中篡夺了皇位,建文帝只当了四年皇帝。永乐帝的权力集中在北方,他也最终迁都北京,永乐帝在位期间的第一项成就是组织编撰了一部伟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这部书囊括了当时的全部学科门类,收集了中国当时存世的绝大多数书籍。永乐帝的第二项成就是修建了象征皇帝威仪的北京紫禁城。紫禁城的整个宫殿建筑群,都聚焦于君王一人,紫禁城众多的外墙、内墙、庭院及厅堂,均围绕着皇帝接见群臣的大殿,按照几何结构设计布局,层层递进。唐朝时,皇帝和朝廷要员坐在一起商议国家政事,宋朝时官员站在皇帝面前,到了明朝,皇帝则坐在高台之上,群臣则跪在皇帝面前。1425年皇宫中有6300位厨师,每天为1万人服务,到了17世纪,宫女有9000人,而宦官估计有7万人。

永乐帝的另一项壮举是在1405年至1433年,向东南亚、印度、阿拉伯海湾和东非派遣舰队,舰队由宦官郑和率领,第一次出海的船队,包括62艘大船,一百多艘小船,载有28000名海员士兵和商人。远航的主要目的不是贸易,而是将中国的光辉宣扬海外,并把那些遥远的国家都纳入大明王朝的朝贡体系中。这种航海活动耗资巨大,但回报甚微,使国库不堪重负,在第七次航海后就突然的结束了,与其开始一样突然。这些航行比葡萄牙人发现新大陆的航海早了半个世纪,而中国虽然拥有探索全球的航海技术,却没有坚持使用下去,确实很令人感到不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人缺乏不安定、信仰、贪婪和好奇心这几种因素的结合,而正是这些促使葡萄牙人出海远航,走向世界并实现了崛起。

明朝后期,由于与蒙古交战,在朝鲜半岛与日本交战,以及国内其他叛乱的影响,大明国力逐渐削弱。与此同时,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其继任者皇太极随后称帝,定国号为清。清朝都城还在奉天时,这个政权就建立了一套儒家行政体系,包括六部、监察机构和其他汉化机构,当明王朝叛乱四起、官军节节败退时,满族入关并打败了明朝军队和农民起义军,于1644年迁都北京,开始了新的王朝统治。

清朝第一位接触的皇帝是康熙,他7岁继位,13岁亲政,在位61年。康熙熟读儒家经典,在他的支持下,编修了《明史》、《康熙字典》和《古今图书集成》,得到文人学士的拥戴。他开放了四个对外贸易港口,兴修公共工程,加固淮河黄河堤坝,疏浚大运河。他在位期间,收复了台湾,使台湾成为中国国家统一整体的一部分。康熙的文治武功堪称千古一帝。

清朝第二位杰出的皇帝是乾隆,他在位60年,乾隆在位期间,清朝的繁荣强盛达到了顶峰。乾隆像康熙一样强健、睿智、尽职、细心、勤勉,他也曾巡视南方,他支持学士们完成了一项耗时近15年浩大工程——编修了《四库全书》,收录了经史子集约15000部书。乾隆帝直到晚年才有所松懈,容许他的宠臣和珅长期腐败,其腐败规模空前。乾隆去世后,白莲教起义爆发,嘉庆平息了叛乱,从此以后,贯穿整个18世纪的财政充盈局面不复存在。

清朝政府的最大特点是满汉分治,中央政府在关键职位上都任命一满一汉两名官员,清朝早期得到任命的汉人,多为旗人或效忠于满人的汉人。在省一级,满族军政官员监管汉人文官,在省级以下,大多数官吏和几乎所有的县官都是汉人。在军队,满族八旗、蒙古八旗的数量是汉军八旗的两倍。满族人不得与汉人通婚,子女必须学习满语,不得为女儿缠足。在写给皇帝的奏章中,汉族官员的落款是“臣”,而满族官员则是用更亲近的“奴才”。

明清时期,中国人最为推崇的是那些传统的高雅文化,绘画、书法、诗歌和哲学,不过今天的中国人回顾历史时,却把小说视为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明清时期,科考失败的文人常常创作小说,并在作品中挖苦讽刺官员,由于多数小说是用白话文写成,在文人圈子中并不体面,作者一般会使用笔名,比较著名的有《三言二拍》、《儒林外史》和《宋明平话选》。其他比较著名的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小时学完中国史,你相信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