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00《Evolution for Everyone》p153-181

032/100《Evolution for Everyone》p153-181_第1张图片
Evolution for Everyone 封面

图书信息豆瓣:英文版 ,中文版

平均主义

前几章讲到个体组成群体之后,能获得个体所不能企及的能力,共同向前发展。演化论的一个原则就是群体间选择高于个体间选择。这个前提下,在群体面前,个体往往不那么重要。强调个体主义,往往使得群体分崩离析,最终个体也难以为继。

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有这样三个显著的强项:cognition,comunication和Cooperation,也就是认知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认知能力包含学习、记忆、分析,计划、创新等等能力。交流是人类的文字与语言这些复杂抽象的符号化交流。而在认知能力和交流能力前提下的群体合作,则是是人类获得巨大生存优势的法宝。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科学家甚至认为认知能力和交流能力是为了合作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

为了保证合作,人类甚至经常采取平均注意这种极端形式,在依靠狩猎和采集的群体中尤其如此。人类学家发现在许多依靠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的部落中,每个人在部落中都只是成员,不比他人多也不比他人少。这样的部落通常有着压抑个人的倾向。一个成员不会因为猎杀到了够整个部落吃一个月的猎物而受到任何赞扬。即便每个人都很高兴有了食物,但并不会流露任何高兴的神情。相反每个人还会略带奚落的说,就为了这么一点点猎物让他们出来帮忙。这背后的逻辑,是避免个人因为做出贡献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其他成员。“人一骄傲,他人再一纵容,他早晚会膨胀到杀人的程度”。

我的家乡,相亲们见面时的问候语是“吃了吗?”。这大概是从之前的分享文化留下来的。一些原始部落的确保留了分食的习惯。这种分食真的是见者有份,已经达到了宗教信仰的程度。如果你去邻居家正赶上人家吃饭,人家就算是全家大小分一个土豆,也会分给你一份。如果你拒绝,他们仍然会按照仪式,做分享的动作。

这种平均主义在我们的近亲,猿猴身上比较少见(不是没有)。大多数猿猴的群体都是等级社会。成年猴子必须从低等级开始,争取联盟,战胜敌人,一直爬到最高。即便身处高位,它也要保持联盟,一边应对挑战着。他们在自己的联盟中仍然实行平均主义,但是对于低等级的则不留情面。低等级的猿猴获得猎物,会被高等级的猿猴无情的夺走。值得注意的是,高等级的猴子不会把低等级猴子的给养全部抢走,至少会给它留下一点,让它不至于饿死(对群体不利)。

所有实行平均主义的群体,包括猴子和人类,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包含妇孺。在将妇女纳入平等圈的群体中,通常是因为男女性之前有方法遏制对方的支配。

分享主义

上面提到“科学家甚至认为认知能力和交流能力是为了合作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相当一部分生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甚至认为,造成人类与其他猿类在演化的路上分开的特点,就是分享。

这里的分享,不是简单的分享食物,而是分享信息,分享想法。比如,在等级社会的猿猴中,猿猴是避免眼神交流的,他们的眼睛普遍比人的小,而且外露部分占眼球的比例,都远远小于人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猿猴避免看别人的窗户也不让别人看自己的。人类则是窗户打开的。人类在婴儿期就喜欢看面孔,看眼睛。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眼睛,得知对方的意图和注意方向。通过非语言方式快速了解对方意图,这是高效率的合作所需要的。

笑的作用

笑不是人类独有的,但是人类似乎天生更爱笑,2个月大的婴儿就会对着父母笑了。婴儿的笑声对成人的疗愈力相当强大。如果你不开心,打开Youtube活着其他网站,搜几个婴儿发笑的视频看看,保证你轻松很多。

出了玩耍时的笑声,由好笑的事情引起的笑声,人类还有另外一种笑声,大概是社会化的社交性的笑。观察两个交谈的成人,你就会注意到,无论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谈话中总会时不时的参杂着微笑或者笑声。这种笑并不为谈话提供内容,却常常用来填充谈话的间隙。这种社交性的笑成为谈话的润滑剂。神经科学家们发现事实比这更有趣,两个在交流过程中的人,脑波有着一致的变化,社交性的微笑往往使得脑波进行彼此校准,更加同步。

墨镜

很少有人见到过王家卫导演不带墨镜的样子。据说墨镜是王导演太太送给他的定情之物,“我不想让别人看到你疲惫的样子”是她送给他眼睛时的话。“我永远也不会把墨镜摘下”,这是王导演的回应。从此,王导演心灵的窗户,就没有对别人打开过。

人是不是真的会从眼睛里流露出自己的内心呢?研究猿猴的眼神交流的那位教授说“我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是我在电视上看过扑克大赛,冠军赛的参赛者,比赛时都带着墨镜”。

2015-08-01初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032/100《Evolution for Everyone》p15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