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画了三年的牡丹

学画是个意外,只因为条件太便利了。

离家近,一周半天课,还是公益性质,每学期只收五十元工本费。

这个位于图书馆的“常青树书画班”,由几位热心人士组建,迄今已有十四年。学生大多是六七十岁的阿姨。也有好几人,是在八十岁左右的高龄。

我四十几岁,成了班级里的“小年轻”,被孩子般看待,心理上颇为受用。

老师七十九岁,姓杨。背后我叫他老杨头。他军队出身,严于律己,十四年风雨无阻,没落过一堂课。

学员们酷爱画牡丹,为此,一学期二十几堂课,有一半以上都是为牡丹准备的。红牡丹,绿牡丹,二乔牡丹,翻瓣牡丹……一堂课一个花样,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这些大部分出生于四五十年代的老年人,经历过非常艰难的岁月,因此他们对代表吉祥富贵的牡丹情有独钟。更何况,牡丹这一题材又搭配、衍生出各种美好的寓意:

瓶子里插牡丹,寓意“富贵平安”。

蝴蝶在牡丹之上翩翩起舞,寓意“捷报富贵”。

牡丹配秋海棠,寓意“富贵满堂”。

……

真是令人满心欢喜,欲罢不能。

就这样,我也开始了画牡丹的历程,每个周二上午,和这些阿姨一起学画。这期间,有很深的感触,不是对画,而是对学画的人。

这些阿姨,都是普通的退休老人,有的学了好多年,也画不太好。可是呢,每次铺开画纸,都能感觉到她们的热情和执着。那种追求美的天真本能,比画好一幅画重要多了。

她们的坚持和韧性,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肯相信。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在街上慢慢走着,谁会追随她的步伐?谁会知道她的故事?

常桂香,七十八岁,今年春天发现她瘦了很多,可是也没太在意,既然能来上课,应该无大碍吧。

有个周二,她在群里语音,说实在走不动,不能来上课了。声音疲惫,听上去令人有些伤感。没过两天,这个阿姨便离世了。也就是说,在离世前一周,她还在上书画课。

这件事,在班里并没有什么波澜,只是被小声地谈论了几句。老太太们按部就班,铺上画纸,打开笔墨。生死,似乎真的是一件很淡的事了。而眼前要做的,是要画牡丹呀!

八十多岁的曹阿姨,总是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由保姆送进来。她的老伴瘫痪在床,忙完老伴,再乘公交,只能赶上半堂课。

她每次都带作业来,态度虔敬。卷成筒状的画作,用棉绳系着。

我想象她在家,戴着老花镜,在灯下一笔笔,用她像树枝般干枯的手臂,把曙红,胭脂小心地挥到宣纸上,那样细心地描绘她心中的国色天香。这个画面本身,就是她最好的作品了。

我是个懒散的人,却把画牡丹的课程坚持了下来,从点滴进步中,也收获了一些信心。并且日久生情,对牡丹也有了番别样的感受。

这个最受普通人,民间百姓青睐的花种,其实正展示了他们因缺少才会追求的东西。

富贵吉祥, 雍容华贵, 绚丽多彩, 黄金满地。

只消画一幅牡丹,这些梦想,期翼,似乎就有了载体。一幅《富贵满堂》挂在墙上,仿佛梦想就已成真。

这是一个多么艺术的满足方式。这也算是小人物的诗意了吧。

当然我最大的收获,还是一种生活的精神和态度。这种无言的教诲来自身边这些普普通通的阿姨。我愿意继续观察、学习她们。

与此同时,就把牡丹,一直画下去吧。

我竟然画了三年的牡丹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竟然画了三年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