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味道

外婆的味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1

小时候的暑假,隔三岔五地就会去外婆家小住几日。

外婆的手很巧,一把剪子能铰出上百种形状各异、鲜活灵动的窗花来。她大字不识几个,可这上百种图案却全在脑子里藏着。随便拿张红纸或黄纸,折几折,这头剪几剪,那头剪几剪,打开,抖一抖,“扑椤"一一一只喜鹊就飞到了你眼前。这手绝活一露,惹得邻近村子的老太太小媳妇纷纷上门来讨要。外婆信佛心善,来者不拒,宁愿自己起早贪黑地赶活,也不忍拂了别人的意。她广结善缘,估计那些年,附近几条村巷的人家,家家都会有外婆剪的喜字或窗花。

但对于我来说,更留恋的是外婆烧得那一手好菜。毫不夸张地说,我对于美食的全部记忆,就是从外婆的黄油老母鸡汤和红烧蹄膀开始的。外婆雷打不动的,每天三、四点钟就起床了,如果知道外孙或女儿女婿们今天要来,她就会赶到市中心的农贸市场上去采买食材,打一个来回,最起码要走十公里,全凭两条腿。现在想来,除了敬佩和怀念,剩下的就全是羞愧了。当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尊长们给予我们的满满的爱的时候,可曾想到过他们所受的累、咽下的苦,为什么总要等到无以回报的时候,方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难道真得要让这句话永远留在纸上,挂在嘴边吗?

哪怕是最普通的食材,只要经过外婆神奇的双手,也会变得与众不同,让人久久回味。现在世面上流行的全素宴,价格贵得离谱,味道差得要命,和外婆做得比,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差别。小时候,第一次吃到外婆做的素宴,用惊艳两字都不足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红烧排骨、清炒虾仁、青椒鳝片、走油蹄膀,清蒸黄鱼……每一道莱色香味形意一样不缺,端上桌子,光看外形,你绝对不会认为有假,夹到嘴里,第一口味道你也不会生疑,细细品咂,啊呀!原来这是土豆、是茭白、是面筋、香菇哦!

我最怀念的,外婆做得两道菜,一道是生麸酿肉,还有一道是炒金花菜。这两道菜,现在也很容易都能经常吃到,我也尝试着自己做过,但味道,永远比不上外婆做得。

外婆的味道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外婆的美食,除了大餐,还有各类点心和小吃。冰镇绿豆汤、赤豆枣子汤、银耳薏米羹、粉丝水潽蛋,住上一个星期,天天都不会有重样儿,每天都会有惊喜。往往就是在一个甜蜜的午觉之后,当你揉着惺忪的睡眼,惬意醒来的时候,这些个美味就会用小碗盛了,静静地摆放在桌子上,在等待着你,也在诱惑着你。

江南女子所独有的那一种,把包容与坚持揉碎了之后,又深藏进细蜜与温婉之中的特性,在外婆的一碗糖水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忍不住得要去亲近和想念。

外婆聪慧手巧,她那看似弱小的身体里一定藏着本生活宝典,似乎囊括了天下所有的美味,总能源源不断地变化生发出来,刺激着我们的味蕾,丰富着我们的肠胃。我们表兄弟四个,从小到到大,无不对美食有着强烈的偏好,我想肯定就源于此。我们对美食的热爱,不仅仅只限于爱吃,更体现在肯动脑喜钻研,除了最小的那个是纯粹的吃货外,其余三个都烧得一手好菜。当然,这于我就有点王婆卖瓜的意思了。

外婆做菜,好像不愿有旁人来打扰,总喜欢一个人躲在灶间悉悉索索地忙。那时的厨房小,两人挤着就有点转不开身,我想这是个原因。但我总觉着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却百思不得其解。就总想着要问问,却又总是忘了问,现在肯定是想问也无处去问了。所以,外婆的美食味道永远只能活在想念中了,再也无法复制得出。

我曾经按着记忆中外婆的方法,学着做过一次酒酿。把雪白的糯米煮熟了,热气腾腾地倒进缸里,一层一层地撒进酒药,细细地拌匀了,轻轻地拍实了,又在中间挖出一个洞来,最后盖上盖子,再用厚厚的棉被把整个缸子封严实了,包裹起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只是耐心的等待了。两天过后,当我怀着极大的期许掀开棉被的时候,钻入鼻孔的,却不是记忆中那香甜诱人的芬芳。万事皆学问,有些东西,看着容易,等真得要上手,才知原来竟是有着千般的难。

记忆中,外婆做得酒酿芳香四溢,甜而不腻,往往表兄弟几个抢着吃,吃着吃着就有些醉了。迷矇着双眼,恍惚间,天光渐渐在黯淡下去了,这时耳边就又会响起外婆的那一声轻唤:

走,奈伲看滩簧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