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ook, Applied Analysis Report
做很多“人文”和“部分社科”类应用型/市场导向型的分析报告的工作,对于任何一个有耐心且能够静下心来的“高中生”(大专生就更好了)而言,是不存在多大结构性障碍的,只要他/她有足够的市场实践经验和接受系统性的数据搜集、提炼、整合、解读的训练。
比如你的老板想要了解过去10年中国的改革进程,然后你就需要着手准备搜集中央层面于2006-2016年制定、颁布的与改革相关的政策,并且按照一定的“改革类别”——经济的、政治的、司法的、腐败的、教育的、投资的、金融的、价格的、税收的、预算的、债务的、城市化的、贸易的、货币的、国企的、户籍的、土地房产的、公共救灾的和公益福利的等进行整理,然后阅读相关类别及子科目下的每一条法规政策的内容并进行提炼,最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比较针对上面提及到的类别的改革是否有足够大的突破。
这里面需要的就是能够制定出来一个可以按部就班的时间计划表,然后通过网络去相关部门检索他们的法规政策栏,再把这些根据标题便可判定与我们研究报告相关的法规政策条目打印出来,最后就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把这些打印出来的法规政策条款分门别类地整理并开始一一阅读。
当然这里面多少会牵涉到一些“专业词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利率自由化”、“存款准备金率”、“资产证券化”、“影子银行”等,但在“维基百科”或“百度百科”的帮助下,只要我们能够循序渐进并耐心地去了解相关词汇,我们就会明白这些词汇的意思及所指并清楚相关政策的涵义。
然而,如果我们需要了解两个变量的数量关系时,想要构建一个或简单或复杂的数量关系模型来预测变量的趋势时,我们就需要一些专业学习和训练了,因为这里面夹杂了数学、统计和些许程序技巧,但除了“经济和金融学”较好地数理化之外,其他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存在大面积的“定性研究”而并不需要较多的数理背景,而这些研究恰恰是可以根据经验积累和耐心而在大专层次上做到的。
很多群体认为“研究”是一个特别高大上的词汇,其实“研究”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苦差活,一份好的研究报告是建立在详实的可以验证的数据和材料基础上的,比如美国国会的《中国经济和安全评论委员会的年报》基本上每句可能引起质疑的论述都会给出“参考源头”且还有数十次的中国事物的专家在国会的听证会作为其报告的材料。
很多在投资银行研究所工作的那些年轻研究员起初对他(她)们的研究事物只有常识性的认知,他(她)们很多时候就只能够寻找那些国外的行业或策略研究报告,然后复制并稍加修改之后放在他(她)们正在着手的报告之中,总之就是获得一切可能且合理的素材去让买报告的基金经理相信其研报的结论。
而这些投行里的研究报告对于基金经理们而言,往往是作为一个信息搜集、整理、提炼、分析的过程而有价值的,因为任何一个“外部冲击”都会扰乱一个均衡市场,而新的均衡市场构建的过程需要这些研究报告理清新的因果、数量关系,才会更加合理而变得相对稳定,否则由于市场有太多分散的个体决策者在同时对新的外部冲击做出反应,而会让新的均衡市场构建过程出现反复动荡的麻烦,而更长的均衡市场构建过程意味着时间机会成本的损失。
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越来越低级了,一般的分析报告用一大堆数据和插图来分析GDP、GDP增长率、消费、储蓄、投资、政府支出、内外债、货币兑换率、国私企趋势、进出口、三产业趋势、失业率、人口结构、环境资源、财政金融、PMI、通货膨胀率等等,看起来分析得出神入化且技巧科学,但最后所给出结论的参照系往往都是一致的——以发达国家为标准来衡量所有国家经济政策。
不过,这就是宏观经济学的标准分析框架,宏观经济学更应该叫做国民账户分析学,因为我们理想的国民账户体系就是一个账户内部构成有机和谐且能够抵住外部冲击的强免疫系统,像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和上面提到的投行研究报告可以外包给“中文系”、“西语系”、“艺术系”的学生去完成,而“经济/金融系”的学生则主要着手创造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论。
附上“US-China Business Council's Analysis Report on China's Reform Trends ”:https://www.uschina.org/sites/default/files/USCBC%20China%20Economic%20Reform%20Scorecard%20February%202016_1.pdf
2.Look, Scientific Spirit
要想去让流亡在印度的Xizang学生信服你说的,那就要对Xizang的信息了解程度需要超过他们。你就是要对Xizang问题进行了很多的梳理,对Xizang的历史、现状、经济、教育、宗教、文化等问题进行系统性地回溯,让那些同学由衷地觉得你的立场是相对客观、中立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再去进一步阐述Xizang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以及未来可能的转变和改善,他们自然就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并纠正他们的偏见。很大一部分中国的群体首先强求其他人先接受一个毫无论据或者论据无逻辑支撑的结论,不然他们就开骂或稀里糊涂、噼里啪啦地给别人贴标签,尽管这些群体对那个需要争论的事物可能只是道听途说而非科学性地下了结论。
你说连Xizang基本历史事实都说不清楚,更不知道Xizang问题演变历史轨迹,那有什么勇气和自信去说服他人,“科学性”是我们很大部分中国群体骨子里缺乏的元素,也就是所谓的“人的理性”的缺乏。很大部分群体连Xinjiang的种族构成、历史上的王朝变迁、资源禀赋等方面没有过多涉猎,然后他们就开始习惯性地(懒惰地)依赖新闻媒体(新闻联播)的播报来形成他们的认知框架,往往就把Xinjiang问题等同于Counter-Terrorism问题(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
一旦有某个个体提出建设性意见——政府应该有更加包容性的政策,那些可以被冠以“无知莽撞”的个体就给其贴上标签——“Xinjiang Independence advocator”,这就是缺乏基本“科学素养”在生活中的表现,因为我们不追求“真理”而只在乎毫无论据支撑的立场。
个人观点,要说到既得利益份子,那“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的学生往往成为既得Vested interests(尽管有很多出色的自由改革派学者教授他们),他们中的很大部分个体一旦在进入社会后,往往是反对“Reform-oriented policies”的,因为他们依靠学校的政治优越性而很容易成为体制中的一员。
如果你对“中国南海问题”、“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等不能够拿出历史线索、国际约定、新闻报道、研究分析等各方面大家可接受的论据,那你就不能够说是在“科学”地论证一个事实,而这恰恰是中国很大部分新闻从业者身上所缺乏的专业精神。
在看到诸如“人性的猖狂,党性的泯灭”这样的评论字眼时,你最好赶快跳过或者直接忽视,因为这跟“草泥马”作为论据是一样的完全非科学性,一篇好的报道或评论需要有科学严谨且逻辑自洽的特点。
3.Annual report of Chinese economy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http://origin.www.uscc.gov/Annual_Reports
Press Freedom in China from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s of Journalist: http://www.ifj.org/uploads/media/Press_Freedom_in_China_2014_English_Web.pdf
注:此文属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