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香尘,我眼中的秦可卿

说起“金陵十二钗”,你或许会想起林黛玉的孤傲、多愁善感,王熙凤的周到、精明强干,还有薛宝钗的圆滑,举止大方。但有一个人,通过小说我们了解的并不多,没有太多立体的印象。然而,就因为作者的欲说还休,让我们对这个人物产生了很多疑惑,她就是秦可卿。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出场时间很短,第五回正式出场,到第十三回早早去世。而且在这几回当中,作者对她也没有太多的直接描写。我们只是通过贾母得知,她“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也在焦大的谩骂里猜测她可能有“爬灰”和“养小叔子”之嫌。

作者对秦可卿少有的几次正面描写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是她安排贾宝玉去午睡。首先,写到贾宝玉看到她房间的陈设:

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幅对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

房间陈设均是不俗之物,只看陈设不禁让人顿觉“春意盎然”。

对于这段亦实亦虚的描写,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

一说,作者在直接描写秦可卿的卧室,借此影射秦可卿的身世和生活的淫乱;另外一种看法认为此时贾宝玉春心荡漾,加之看过几部野史,将秦可卿房中之物一一意淫对号入座,借此影射贾宝玉之情欲。但究竟是实是虚,寓意为何,并无从考证。

之后,在秦可卿的房间,宝玉睡着后,梦游太虚幻境,与秦可卿初试云雨情。

然后就是秦可卿的死,通行本的描写,秦可卿是病死。在死之前还托梦王熙凤说“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

当然对于秦可卿的真正死因,现在有比较一致的看法,这通过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可以发现一些痕迹,在脂批本中也有这样的旁注: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说到秦可卿的葬礼,也隆重到极致,“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她所用的棺木更是“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

凡此种种,造成《红楼梦》的读者,乃至红学研究者,都对秦可卿这个角色有着很大的争议和疑惑,她究竟是何出身?有那么好的涵养为何还有“爬灰”之事?为什么带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的是她?托梦王熙凤的还是她?她的原型究竟是谁?

在我看来这样的探索和研究虽有其必要性,但我们不应该将目光过多地聚焦在此处。《红楼梦》是不是作者的自叙性小说也罢,里面的人物有没有原型也罢,它首先是一部小说,我们不妨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小说艺术上看待这作品。

落香尘,我眼中的秦可卿_第1张图片

在小说里,我看到一个美丽、端庄、聪明、贤惠、才干的女子。人无完人,虽然她有万千优点,终有一污。通过小说,我们看到人性的美、丑、善、恶,看到世事的无常,还看到封建社会贵族的生活状态,以及严格的等级制度。

曹先生用巧妙地写作结构,细腻入微的写作手法,成就了一部让人百看不厌、拍案叫绝的文学作品。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今天,不妨就让我们放下各种猜测,就认为其中的每个角色都真实的存在过。甚至,还可以再大胆一点,我们或许就是《红楼梦》中的某个角色,里面的各个人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如果是这样,不知道你会不会像先生写的那样有血有肉、情真意切或者八面玲珑、穷奢极欲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香尘,我眼中的秦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