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三国:赵云迷雾中的本相

妖言三国:赵云迷雾中的本相_第1张图片

文 | 乄妖乀

赵云何时归顺刘备,正史中其实是有分歧的……

《资治通鉴》中载,“刘备为平原相时,见赵云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三国志·赵云传》中亦载,“赵云本属公孙瓚,瓚遣刘备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刘备主骑。

明显《资治通鉴》采用了《三国志》中的说法,然而却出现了逻辑上的误导。赵云确实随刘备至青州辅助田楷对抗袁绍,但《三国志》并未提及赵云此时已然投奔刘备麾下。而《资治通鉴》却直接将这种不确定性给予了肯定。


而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载,“赵云与瓚征讨,时刘备亦依讬瓚,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瓚暂归……刘备就袁绍,云见於鄴,后随刘备至荆州。”赵云虽然在初平二年(191)与刘备系初次结识,但却是在建安五年(200)春于袁绍所在的邺城正式投归刘备。

故而赵云未曾参与界桥之战,亦不曾救过公孙瓒,更加没有追随公孙瓒至其兵败自焚,袁绍亦从未招降赵云;兴平元年(194)赵云已因兄丧回家并脱离了公孙瓒,不可能跟随刘备救援陶谦。《云别传》云,“赵云邺城投奔刘备后,刘备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小说如此不厌其烦地抬高赵云,亦旨在衬托刘备。


‘长坂坡之战’、‘截江夺阿斗’无疑是赵云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然而其背后所隐藏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然而据《三国志·赵云传》载,“当阳长阪云身抱后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云别传》载,“刘备入益州后,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刘备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显而易见,赵云管的几乎皆是刘备的家事,而赵云的职责即是保护后主阿斗。

故而赵云长坂坡救后主只是迁为牙门将军,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可见牙门将军的含义;且七进七出亦是小说之言,实则仅是一次。而截江夺阿斗,更是赵云的分内之事,自是毫无功劳可言。



对比史实,赵云并非如小说中所言‘万人之敌’……

《吕蒙传》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周瑜传》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程昱传》昱料之曰:「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刘晔传》晔进曰:「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傅子》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上述有关关羽、张飞‘万人敌’的记载在史书中比比皆是,但却并无任何有关赵云万人敌的相关记载。


且赵云亦非如小说所描绘的如此完美……

赤壁之战后,刘备与孙权、曹操全力抢夺荆州南郡,前文有过提及,此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是刘备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然而赵云的职责却守护后方。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载,“从平江南时,赵云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赵云的使命仅是防备东吴对于刘备后方的突袭。

建安十八年(213),刘备入益州,还攻刘璋,刘备军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分遣赵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据《华阳国志·刘二牧志》所载,“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从路线而言,赵云不过是溯长江北上,其职责多是牵制、辅攻。


且据《三国志·张飞传》中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关羽留镇荆州亦有封赏,而赵云仅是迁为翊军将军。

《三国志·先主传》中亦是言及,“十九年(214)夏,刘备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却是丝毫没有提及赵云,由此可见,赵云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


另据《云别传》所言,建安二十四年(219),定军山之战,主将乃是黄忠,赵云亦仅是后援。而依章武元年(221),刘备东征东吴,留云督江州。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赵云则进军至永安护卫刘备。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出兵伐魏,赵云的任务依旧是辅助抗击敌军、策应主力,后因失败而贬为镇军将军。

纵观赵云一生所参与的战役,皆是以后援为主,其身份则类似于禁军将领。故而没有所谓的‘赵子龙力战五将’,亦没有‘年登七十建奇功’……毕竟此说法本身亦充满着矛盾。

(如果赵云此时已是七十高龄,推算可知,初平二年(191)刘备与赵云初次相识时,赵云已是三十二岁,而小说赵云出场却是少年形象)



然而赵云自有过人之处,否则刘备又岂会看重赵云……

《云别传》中言,“时赵云被曹军围困,前突其陈,且斗且卻,突围而去。其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曹军追至,赵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曹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后刘备至云营围赞赵云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中则号云为虎威将军。

从战争的描述中完全可以感受到赵云的胆略与武力,《三国志》评曰,“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出兵北伐,赵云虽然因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但却能够及时聚拢部队,固守箕谷,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将损失降至最低。以真实史料来看,赵云稳重得体,心志坚定,对于统兵打仗,虽不如关张马黄魏,却胜在后勤管理。


孙权袭荆州,刘备欲讨东吴。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说明赵云懂得天下大势,知晓蜀汉之本。


且赵云的品行并不如关羽、张飞一般存在什么明显的缺陷……

据《云别传》中载,赵云投公孙瓒时曾言,‘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后代赵范领桂阳太守时,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

待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駮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因功欲将军资余绢分赐赵云部将,云拒言:‘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综上所述,赵云的德行是值得后人称颂与学习的。



历史中仅是《三国志》将五人合为一传,未有‘五虎大将’之说。赵云直至去世亦未被赠大将军,而是死后三十二年即景耀四年(261)方被追谥为顺平侯。小说中刘禅闻赵云死而大哭,正史从未有过记载。但以上所述并不意味着不重视赵云。

《三国志·赵云传》载,“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亦皆是被追封的,不仅赵云而已。且建兴元年(223),刘备病逝,赵云升迁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后又迁为镇东将军。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备生前有意压着赵云的官职,无非是将机会留给刘禅,其用意从‘中护军’便能窥探一二……


建安十二年,曹操将护军改为中护军,令其掌管禁军,宿卫皇室,地位颇重,后掌管选拔武官,隶领军。其职掌为掌禁军,总统诸将,并且主武官选举,须秉公无私,方能举荐良材,可谓是‘总六军之要,秉选举之机’。蜀汉时赵云、陈到皆曾为中护军、护军,蜀臣杨戏于延熙四年(241)在《季汉辅臣赞》中曾赞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三国军阀割据,故而中护军、中领军等要职皆由绝对信任的托孤重臣担当。否则一旦落入权臣之手,则有‘禅位’之忧……


关灵净妖❤妖化魂注


文集目錄   |   前篇:郭嘉之‘神鬼莫測’

你可能感兴趣的:(妖言三国:赵云迷雾中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