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已经快7个年头,生活中有7年之痒,工作好像没有这个说法,一直在质量这个领域干着工程师,至今也不觉疲惫,这至少不算一份坏工作吧。虽然行业一直在换,从最初的台资厂的机构件QE到美资厂的通讯产品的QE,一步步的成长,再到令我刻苦铭心的法雷奥,说实话,感谢法雷奥给了我加入汽配行业的机会,给我了真正做项目的机会,在这里得了全方位成长,感谢,感谢一同成长的这三年,如今,不安寂寞的我马上要进入职业生涯的第四家公司了,这是一家做油箱的公司,希望可以能在这里将职业生涯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在这里给自己一个时间,3年。
在这里我想先谈谈工作
昨天看到一个意大利老头子在介绍自己一个很普通产品的时候,眼里充满了光辉,充满自豪感大声的说道:amazing,it’s amazing。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民族和传统文化有关,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这么自豪的介绍自己公司,自己的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算一份好工作?
汽配行业算是一个传统的朝阳行业吧,虽然被互联网爆成了渣,但是也算一个撑不死也饿不死的行业,从20世纪ford的流水线开起来后,就被定型为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了,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员工的workload一直以来都非常的大,据说当年的ford流水线上有一条规定:不准笑。谁让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呢,目前来说还是坚定的继续走下去吧。
不少人都想找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我也是如此,有时甚至想一夜暴富,可是想想自己有多大的能力,60年代是胆大就能成,70年代是时代的胜利,80年代,特别是85后,大家都有这么多的lesson learned,哪个行业不是挤破了头,一条街上开5,6家奶茶店的位置比比皆是,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能存活下来都不易,所以我还是觉得通往财富的自由之路还是一条自我提升的路,至少这是一条最稳固的路。在没有准备好可以输得起的时候,还是先不谈创业了。
至少我现在也是被工作套牢了,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是各种二代,那么无所谓,既然输得起,也不必在乎,万一真的成了呢,又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了。
那么如何算是一份好工作呢?
我觉的主要是三个维度,第一,是一个积累性的工作,简单的来说就是薪酬福利都随工作年限持续提升的工作,比如医生,教师,匠人,这种越老越吃香的工作;而不那种不许白头的写字楼如青楼的工作。第二个是与未来趋势接轨的工作,如新能源,环保,AI,VR,物联网这些,而不是煤炭,污染严重,可代替性强的工作。第三个是行业性质,简单的拿制造业来说,一般会有质量工程师(QE),研发工程师(RD),采购(好的公司会分sourcing和buyer),物流计划员,产品工程师(PE),更复杂的有ME,TE,IE等等,各位想想哪些是未来最不可代替的呢,或者是很难代替的呢,至少我觉得科技的进步和大数据的积累,未来最难被取代的是跟人打交道的职位,未来的无服务业会有更有更大的发展。
还是回到今年罗胖在跨年演讲的说过的话:人们不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付钱,但是会为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付钱。未来的公司都是拼的服务或者体验,所有如何进如服务这个领域深耕,是一个该思考的问题。
再谈谈学习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每个人的时间和经历都是有限的,如何在纷乱复杂的知识库里提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每个手机里都有大量的APP,每个人的微信号里都有大量的订阅号。冯唐曾建议每年至少读四本严肃的书,某位大能也建议订阅至少两种专业期刊,俞敏洪老师也是坚持读书的倡导者,长期孜孜不倦的布道。可是我们连手机里面的知识的标题都读不完,又如何谈系统的学习。所以筛选很重要。
所以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花五分钟,卸载掉你手机不用的APP,再花5分钟取消关注微信里的需要的公众号。
这样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得到,知乎,豆瓣,都是不错的学习平台,只要积极的利用好一两个长期坚持学习,是一个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但是这类学习平台传递的知识通常通过别人的咀嚼后的输出,所以时候做一个知识的接收者,而不是一个开拓者,显然没有自己从书本里或者通过思考获得的原创的知识让人兴奋。所以回头来看看,坚持读书的好习惯,如果能培养成一种爱好就在好不过了。
关于考证: 大学里面的计算机二级,CET-4,甚至还有教师证,心理学证,随着毕业都成了浮云,曾几何时大家都开始鄙视这些证,甚至开始鄙视这些考霸。
但回头想想,也许正真重要的不是这些证,而是这种持续学习的态度和精神,亦或者是面对机会时提前的准备,更世俗一点就是面试官和领导的一个赞。
再谈谈生活
我们这一辈也基本到了30而立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父辈的老去,儿女的出生,逼迫着我们大多数人只能循规蹈矩的生活,儿时的梦想,青年时的热血慢慢的褪去,初二女生的作文中那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曾一瞬间击中心坎,但转瞬之间的一笑置之因为我们已是成年人。
以前有句话很流行:听了这么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话很美却经不起推敲。
如果每一步都踏踏实实,每一件认认真真,及时重新来过,结果还是一样,又何必流露出这种伤感呢。套用马云的话说,过不好的是你的一生,别人的家的人生怎么那么朝气蓬勃。
最后谈谈创业
如果真的谈创业,最佳的时期应该是大学毕业前后,或者是大二时开始准备,大三大四
可惜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早已错过了那个时代。感谢在我即将离职的时候,项目经理还有兴趣跟我聊这个话题。一路走来运气不差,这个话题也下次再谈也罢
谨以此文纪念即将30岁的自己----2017/4/23
附冯唐的10个忠告
及时
比如说,收到邮件24小时内一定回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网络覆盖不好,不是借口;约好了会议没及时赶到,说是北京交通堵塞、闹钟没响、妈妈忘叫我起床了等等都不是借口。
冯唐说的是即时,但我看到的是另外一个东西——不找借口。不找借口的的确确是一个好习惯,或者说找借口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坏习惯,我们在工作当中,有时会不知不觉染上找各种借口的坏习惯。
最近我看到有一种日历很有意思,名字叫“请假日历”,每一天它都给你一个请假的理由,比如说一号是:老板,我要请假,因为我们家的老母鸡死了,我要回去喝鸡汤;第二天又请假说,老板,我昨天晚上吃了德芙巧克力,今天早上我发现我什么衣服都穿不上了……
当然,这样的日历肯定不是为了帮助你怎么去写请假条的,只是为了给你在繁忙的工作当中提供一点小乐趣而已,而且它还有一个意外的功能——告诉你找理由请假是一件很无趣也很无用的事情。
近俗
所谓的近俗,就是不要让自己显得很高大上,不要老是紧跟潮流,而是要学会做一些很落后很不入世的事情,比如说现在人人都拿着手机,整个工作和生活都是围绕着手机来运行的,包括阅读,而且现在有很多人都已经不再读书了,而是在看手机。
他所说的“近俗”其实就是要我们远离数字化浪潮的裹挟。比如说要长期阅读两种以上的专业期刊,知道最近什么是大奸大猾大痴大傻,知道最近最新最潮最酷最屌的事情是什么——请注意,他说的是专业期刊,他希望我们的入时、新潮带有一种专业的底色,这叫“近俗”。
学习
大家可能听到这个建议的时候都笑了,心想这还需要你来提醒,我们天天都在学习,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并不是真的在学习,而是一种向别人表现出来的这样一种浮在表面的伪学习姿态。
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而不是装给别人看的事情,但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学习,是为别人之学,而不是为己之学。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们今天很多人的学习都是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在学习,让别人觉得自己有知识,而不是为自己去学习去专注的这样一种“伪学习”。
真正的学习有时候甚至是痛苦的,是试图解决探究一个真正重要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当我们在说到学习的时候,可以问一下自己,我们的学习是不是一种游手好闲式的学习?
冯唐提出的建议是:一年至少读四本严肃的书籍,他给出的严肃书籍的定义是:不是通常能在机场买到的,不是近五年出版的,也不是你看了能不犯困的那样一种书籍,这样下来一年读四本,才意味着你是在真正的学习。
向死而生
你要明白你已经得到了很多了,再要就是贪婪,时间太少,好玩儿的事情太多,从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纠缠,我记得冯唐以前说过一句类似的话,他说:“有时我们会感到焦虑,有时候我们的欲望会不断的肿胀,然后你就会觉得你挣的钱不比盖茨多,你和老婆的年龄差距太小,比不上杨振宁,你的名气不如迈克尔•杰克逊大。当这种欲望开始肿胀的时候,你可以到医院的重症病房去看看,那里面有的是比你年龄大的,有的是比你挣钱多的,更有的是老婆比你老婆年轻的。那是一个命悬一线的地方,因为当你看到各种呼吸器等等设备时,你就会意识到,健康的活着,自由的在地上走来走去,即使是买不起车也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情,甚至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个习惯也可以概括成四个字面:向死而生,学会让自己想象性的置身于某个最终的结局,然后站在终局看现在,这对于治疗你的焦虑,治疗你过度膨胀的欲望很有好处。
动笔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特别有感触。前一阵我有一个感叹,就是现在能够写通顺句子的人都是人才,有太多本科、硕士甚至是博士毕业的人都写不了通顺的句子,都写不了人话,说不了人话,哪怕是写一张通顺的,言简意赅的便条都渐渐成了一种稀缺能力。
我们在买各种书,报各种班,订阅各种热门节目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一种最基本的技能——动笔。冯唐说:“能想明白、写清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眼高手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所以一年至少要写四篇文章,每篇至少两千字。写作的过程,也是沉静思考和凝练的过程,仿佛躲开人群,屏息敛气,抬头看到明月当头”。
动笔写,尤其是写超过两千字文章的时候,跟我们自己在朋友圈里发几句感叹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把写作比喻为思想的核算,有些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明白了很多事情,懂得了很多,但是当你坐下来,想把你自鸣得意的那些观点写下来,却发现根本都不能形成文字。我们对自己有很丰富的思想,有很丰富的知识的那种幻想,在你动笔写作的时候,可能一下子就破灭了,如果你不动笔写,这个幻想就一直存在。
所以做企业一定要有财务部门,要有专门的人来记账,但是我们平常做事、想问题的时候却常常想不起来记账,由于不记账,我们就会产生各种幻觉,也会不知不觉流失很多我们自己认为属于我们自己,但很快就会流失的那些智力资产,所以动笔写作是一个好习惯。
强身
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在朋友圈里晒自己每天的步行里程数,有些时候我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都感到特别的自卑甚至是觉得有点匪夷所思,我看到我的一个朋友经常能走到8万步甚至到10万步,如果他的家里没有招财猫的话,我真的不知道他是怎么走出来的。
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学会自己去健身,而不要为别人去健身,不要做健身秀,健身不一定就是去跑马拉松,你哪怕是用特别土的方式,比如说站桩、静坐甚至做广播体操都是在健身,我们要知道身体是自己的,没必要去忽悠别人和忽悠自己去健身。
爱好
也就是培养一个真正的爱好。什么叫真正的爱好呢?就是那种哪一天你没有做这件事情,你会感觉到若有所失,甚至会很着急,比如说你在出差的路上,鉴于条件,不能去从事这种爱好,你会很着急,一旦有条件你就会马上去做这件事情,不这样做,你会觉得很难受,或者说已经形成了某种瘾,不是你想起来要去做这件事情,而是这件事情会时不时来提醒你:你该做什么了。
这种爱好不一定要多高雅,看上去不那么高雅的爱好也是爱好,比如说你学会倒立,现在一般的人没有勇气去做这个运动了,比如说真正的发呆,还有如果是大家都会的那种爱好,你要做到让自己都觉得很佩服自己,那也可以是一种爱好,比如说自拍,这是一件很俗的事情,如果你的自拍水平已经发展到拍出来的照片不像是自拍的,那就是一种很好的爱好。
至少这能证明你在这件事上真正的花了时间和花了精力,最重要的是你花了心思,爱好常常是这样,你在上面花的时间越多,花的心思越多,你就越来越会被这样一种爱好所暗中“绑架”,那是一种愉快的、幸福的被绑架的感觉。
冯唐还说了一种爱好就是:扯拖。能够在某些事在某些局里面能够迅速的脱身出来,比如说某个人一但遇到一点事情,遇到某个自己不同意的观点,马上就会据理力争,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习惯的时候,你不妨培养一种新的习惯,就是立即闭嘴的习惯,你在争吵的时候,能不能马上说,我现在不争了,一句话都不说了,然后你回到房间里发会儿呆,或者玩玩自拍,你很快就会发现这种争论其实完全没必要。
什么叫不好的习惯?就是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觉得津津有味,但是你真正停下的时候却发现它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我们要学会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可以用禅宗的话说叫“截断众流”——当你的头脑中的观点犹如万马奔腾,当你要应酬的各种局纷至沓来的时候,你能不能有一种给自己突然叫停,并且能马上停下来的能力?
常备
这种习惯主要是跟工作有关,除了在睡觉的时候手机要开机,要让你的同事能找得到你,如果和上级一起出差,你的手机几乎要时刻攥在手上,手机没电不是理由,因为即使你用的是iPhone,也是可以配一个外挂电池,这就叫常备,这样一种常备的习惯能够让你在职场上建立一种可信赖、可依靠的形象。
执行
值得做的,现在立即就去做,见到事马上就开始做。相反,一但拖延,这件事情的思绪就会占据你大脑的很多内存,当你的大脑当中关于这件事情该不该做,该怎么做等等这些念头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做这件事情的兴致、动力就会越来越少,见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了无不了”,这就是佛家的说法,一件事情见了就做着。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会不会太累?恰恰相反,见了事情不做反而更累,因为你的头脑当中有太多关于要做还是不做,该怎么做等等念头,当这样的念头越来越多的时候,一方面,任务一点都没有完成;另一方面,你的整个头脑,你的整个精神状态都会被那些你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所困扰,这种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的困扰甚至会让你的整个身心一刻都不得放松,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最累的状态,要让自己不累,最好的办法就是见了就做,做了就放下。
收放
什么叫收放呢?我们常常说收放自如,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身为中国人,生下来不久就会接受一种苦役,那就是受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都会被一种应试的思维所绑架。
说到考试,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把辛酸泪,考试让我最难受的一个特点就是排名次,如果你是一个极致的考试级的学霸,说不定你会喜欢考试,因为每一次考试都是对你荣耀的彰显。但可惜,不是每个人或者说几乎每个人都不是学霸,而每一次考试对他们来说都意味着是一种羞辱,就算你这次名次侥幸没有下降甚至还提高了几名,但是你心里头的那种阴影是挥之不去的。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以一种考试竞赛的心态看人看事,我们甚至会把我们整个的人生都变成了一种考试,到了该找工作的时候,又马上会比较他找的工作比我找的工作是不是要好,他的工资是不是比我的工资高,到了该买车的时候,我是不是买的起车或者说我买的是什么车,这又是一次考试,更不用说每年过春节回家的时候,那更是一次七大姑八大姨对你实施的各种考试。
久而久之,我们就变成了一种考试化生存的人,即使我们已经离开了学校,我们总觉得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同时也就意味着面临着对各种各样的恐惧、各种各样的焦虑、各种各样的羞辱、各种各样的失败挥之不去的担忧。
我自己有一个观察,不知道是否片面,请大家指正。我发现,我认识的得抑郁症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好胜心特别强。他们习惯于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他对自己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简单的说是不懂得“收放”,不懂得人生不是考试,不懂得要学会为自己活。
长此以往,你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就会变成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压力,会使我们突然有一天对种种竞争,对种种人们孜孜以求的事情产生一种强烈的幻灭感和彻底放弃的欲望,这样就会很麻烦,可以说对于世界会产生这种厌倦,打不起精神以及一切都没意思的状态,这就是那种持续的、稳定的、强烈的竞争意识所导致的物极必反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学会收放自如,学会给自己拉一个清单:哪些东西从长远来看是真正重要的,而又有哪些东西从长远来看是根本不重要的,有些事情在当时看,事大如天,过后想,细枝末节,看似很重大,实际上没有意义。
不要去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习惯性的争强好胜,而是要识别发现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什么叫真正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年后看五年以后看、十年以后看甚至是在生命的尽头看,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到底有哪些,自己写下来,写一个有层次的清单。
比如我在生命的尽头没有做而感到特别遗憾的事情有哪些,20年以后回头看,我该做却没有做的事情有哪些?按照这样的逻辑,按照这样的顺序,甚至是一周以后,写下来,你就知道真正重要的事情以至于到了非做不可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写下这些清单,每天将自己的经历和心力平均分布在那些重要性完全不同的事情上,而不要让自己像迷宫里的老鼠那样,没有方向感的乱窜,这样除了让自己精疲力尽以外,真正重要的事情反而被耽误了。
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很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坐下来问自己说,我现在焦虑吗,我现在恐惧吗,让我最恐惧和最焦虑的事情有哪些?然后写下来,放在抽屉里头,一个星期以后再来看,你会发现这个清单里面有很多焦虑的事情,其实你已经不再焦虑了,或者根本不值得焦虑,这样一个小小的方法就能够让我们逐渐养成收放自如的习惯,也就是让那些忙忙叨叨而碌碌无为的状态逐渐的远离我们,以及逐渐的远离考试化的人生。
冯唐的这个清单加起来也就不过1000来字,我们说得已经太多了,建议大家把这十个习惯写在纸上,每天对照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