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解析

接上一回,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糜芳果然也不是个忠义之人!虽然他有那么点被逼无奈之缘由,但他对于刘备的忠诚度远远不及其兄长糜竺,明知道关羽所镇守的荆州已失去大半,作为仅剩的南郡至少可以成为关羽后撤的根基所在。可这糜芳竟然听信了傅士仁的鬼话――开城投降,这就将关羽的退路完全阻断了。

而令人遗憾的是,关羽直到此时依然还被蒙在鼓里。面对着腹背受敌之险境,又没了后防,更无援军前来,此时的关羽只得是又悔又恨一路奔逃,直到他逃至麦城。至此,关羽的生命便进入了倒计时状态。

关羽用错了人是这场败局中最为惨痛的一笔,如果他当初能听信于行军司马王甫之谏言,至少他在败退时仍还有归路。可他没有采纳,将自己的后防交由两个无耻小人来守护,这不是将自己陷入了绝境之中么?可叹可惜!

古语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诚然不欺!后路已经被阻断了,那就去请援吧!眼看着那上庸城也近在咫尺,只要刘备义子刘封愿意出兵来救,关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然而,偏偏碰上个挑拨离间的孟达,这就完全断掉了关羽的生路。进退无路,四面楚歌,又无外援,神勇一世的关羽最终被困在了麦城之中。

处此绝境的关羽,按照一般人的处事原则来做的话,他还是有活命机会的。而且还是东吴主动送上门的机会,即:诸葛瑾前来说降。可如果那样做了,他就不会是义薄云天的关二爷了!有人拿关羽『降汉不降曹』来类比,确实也说得过去,但今非昔比,前番顾及的是兄长名声及嫂子性命,故而他忍辱负重暂时妥协了,而此时,他已没有了任何羁绊,且声名在外,再妥协那就不是忍辱负重了,而是一世英名尽毁。这个代价很明显太大了,以至于自己的性命在它面前都不值一提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既然这忠义之名早已流传于世了,即使到了如此绝境,又有什么好讲的呢?投降是绝无可能,大不了一死,如此而已!

面对着关羽的严词拒绝,孙权还是非常怜惜他的,以至于令吕范卜卦来决定关羽之去留,得知“地水师卦”后,吕蒙笑了:我(吕蒙)已经备好了良策,就等着他(关羽)自投罗网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物以类聚人群分,小人耻笑忠义名。糜芳开城降东吴,失去南郡退路无。关羽悔恨未听劝,败走麦城才识人。上庸刘封近咫尺,心存旧怨拒出援。可叹绝境遭人算,家人不及外人亲。孙权惜才请子瑜,关羽拒降作人杰。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七十六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