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电视机

本人原创庆祝建国70周年作品,首发在《沔阳红》公众号

我家的电视机_第1张图片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TA1ODcyOQ==&mid=2648607479&idx=1&sn=1318c9b9e25a3459e9512f880f5518ef&chksm=8f1c8d31b86b0427d217bc23ce5798b98d470feebb61e27cec134270161f00e0fddeb677f6f5&token=1873838049&lang=zh_CN#rd

我家的电视机_第2张图片

今年春节前,母亲早早地通知我:“我和你爸的退休工资又涨了,刚换了台新电视,屏幕又大又高清,除夕回来跟我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吧!”我一边愉快地答应着,一边心里默想:真快啊,仅四十年时间家里已更换五台电视机了,回首往事,我不由得想起从前用过的几台电视机。

1979年我还在上小学,一天,父亲带回一台托朋友买的12寸凯歌牌黑白电视机。这是我家的第一台电视机,当父亲将它从大纸箱里搬出来,轻轻地放在桌子上时,我兴奋地边喊边跳:“咱家也有电视了!”父亲忙拉住我说:“小心点,别碰坏了。”然后让我在电视机前坐好,父亲打开开关,只见荧光屏先亮起来,过一会,又出现了画面和声音。父亲说:“以后咱们可以在自己家里看电视,再也不用去别人家蹭电视看了。”我激动得怎么也坐不住,围着电视机前后左右地看,怎么也搞不明白屏幕上的人是从哪儿进去的。

那时的电视机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控制面板上只有两个旋钮,一个调音量,一个调频道,事实上也只能调出一到两个台的节目,并且画面也不清晰。要想看到稍微清晰点的画面,就得依靠天线了。

我们当时住在南方的山区,山上长满竹子。父亲上山砍了一根细细长长的竹竿,爬上平房屋顶将电视放大器绑在竹竿上,再将竹竿固定在屋顶,通过调整电视放大器的方向,寻找接收电视信号的最佳角度,同时,我也在屋里配合父亲,不停地转动电视机上的接收杆,直到画面清晰、稳定后,才将父亲从屋顶上叫下来。

记得那时的电视节目是从晚七点半的新闻联播开始的,每天晚饭后不少邻居自带小板凳,陆陆续续地来我家看电视。说起来当时的电视内容真是匮乏,但即便如此,无论是新闻播报,还是大众戏曲,甚至广而告之,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一边看还一边谈论,一直看完第二天的节目预告后相邀明天再来,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1986年我们搬进楼房,居住面积大了,自然要换大一点的电视。因此,原先的黑白电视机被处理掉,换了一台18寸日立牌小彩电。这台小彩电屏幕不大,却有个大大的机箱,元器件统统装在里面,外形象一个驼着背的老人似的。

别看它其貌不扬,在当时却是我们家最值钱的宝贝。记得当年,母亲每天上班前必须先把电视机锁进大衣柜,然后才放心地出门,晚上下班回家,再小心翼翼地把它搬出来。

这台小彩电的频道键多至八个,可收看的电视节目增加了很多。那时,电视台播放的从国外引进的电视连续剧,特别受大家的欢迎。

《排球女将》中坚毅、不服输的小鹿纯子;《血疑》中善良的大岛茂、真诚美丽的幸子,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了《大西洋底来的人》,使我对神秘的大海充满好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使我第一次感受到血脉贲张的战争场景……

90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家里的经济状况好了很多,父母又看中一台22寸大屏幕超薄遥控彩电。1997年,通过这台彩电,我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时刻。1999年,我们再次通过电视直播,收看了澳门回归的历史瞬间。我们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而欢呼,为港澳游子们正式回到祖国的怀抱而喜悦!

2003年,时间已跨进21世纪,为了更好地收看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太空飞行,我家更换了32寸海信液晶彩电,清晰鲜艳的画质,使我们在观看神五飞行的全过程时,获得完美的视觉体验。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家的电视也紧跟时代脚步,换上了50寸超高清人工智能语音液晶平板电视机,可连接网络,收看网络电视节目,还能收发邮件,与远在国外的妹妹视频聊天。

蓦然回首,感慨万千。我家的电视机,从无到有、从家庭奢侈品到居家标配;从黑白到彩色;从手动到遥控;从小尺寸到超大屏幕;从进口原装到国产自主研发。画面越来越清晰、功能越来越强大;看过的电视节目还可以重新回放。

这不仅是我家电视机的变迁,还是我们家庭幸福生活的见证,更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伟大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国力强盛的真实体现。

我爱我的祖国,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家的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