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葡萄酒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来到了法国马赛地区,并带来了葡萄树和葡萄栽培技术。公元前51年,凯撒征服了高卢地区,正式地葡萄树栽培便在此展开。随着葡萄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扩展,公元3世纪,Bordeaux和Burgundy开始为供不应求的葡萄酒市场酿制葡萄酒。公元6世纪,随着教会的兴起,葡萄酒的需求量急增,加之富豪对高品质葡萄酒的需求,加快了法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脚步。中世纪时,葡萄酒已发展成为法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1855年,法国正值拿破仑三世当政。三世国王想借法国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机会向全世界推广波尔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让全国的葡萄酒都来参展。于是,他请波尔多葡萄酒商会筹备一个展览会来介绍波尔多葡萄酒,并对波尔多酒庄进行分级。这无异于去捅一个马蜂窝,因为那些酒庄个个都很自以为是,然而胜出者只能有一个。于是波尔多商会把责任推托给一个葡萄酒批发商的官方组织Syndicat of Courtiers,让他们将所有酒庄分为5级,每个吉伦特区的红酒生产者都包括在其中一个级别里。两周后,Syndicat of Courtiers拿出了他们的分级,包括58个酒庄,1个超一级,4个一级,12个二级,14个三级,11个四级和17个五级。超一级酒庄为:吕萨吕斯酒堡(d'Yquem),四个一级酒庄为:Lafite-拉菲(Rothschild)、拉图(Latour)、玛歌(Margaux)和红颜容(Haut-Brion)。
几乎所有的等级园均来自梅多克,唯一例外就是Haut-Brion(红颜容,又译奥比安),来自格拉夫产区。其他的产区也没有包括在内,而且所有评出的酒庄全部集中在波尔多左岸地区,右岸的Cheval Blanc(白马)这样在18世纪就已经十分出名的酒庄也没有包括在内,这不得不说明是这次分级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个分级制度内,同一级的酒庄也是有先后之分的,比如Mouton-Rothschild(木桐)就是二级酒庄里的第一把交椅。但是这种做法招来了很多批评。1855年的9月,Syndicat of Courtiers给波尔多葡萄酒商会去了一封信,说明在同一等级内没有先后之分,商会于是对名单进行了修改,统一级酒庄内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才将此事平息。自从1855年后,酒庄的名称、所有者、葡萄园甚至葡萄酒的质量都有很多变化。现在名列分级制度的等级园内的有61个酒庄。当然即便是酒庄更名易主,如果其历史上是等级园,他还将保持等级园的位置。唯一的一次变动就是1973年,在Philippe
Rothschild男爵不断努力下,Mouton
Rothschild(木桐)由二级酒庄升级为一级酒庄。也就形成了现在世所共知的“五大名庄”。
在此之后,格拉夫地区和圣·爱美隆地区在上个世纪中叶也进行了酒庄分级,只不过没有像梅多克地区那样分成5个等级。所有这些进入酒庄分级的酒庄都称为“列级酒庄”,在酒标上能够看到“Grand Cru Classe”的字样。
时过境迁,许多法国波尔多红酒庄园的风貌已大有改观,庄园主历经了数次变更,酿造方法也与先前有了不同,但这个分级法的原则至今仍被人们遵循,并推广到法国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行会对波尔多来说,同样值得一提。这是一个由社会名流和葡萄酒专业人士组成的非盈利性协会,他们身着古色古香的红顶红袍,系着白色披肩,举行庄严盛大的仪式,隆重纪念与葡萄酒相关的节气和活动。行会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波尔多是法国最大的AOC葡萄酒产区。同样是波尔多AOC等级的红葡萄酒,在分级上还大有不同,通常是酒标上标称的产区越小,葡萄酒的质量越高,所以酒庄(Margaret Red)的酒最为名贵。在波尔多纵横十万公顷的葡萄园上,遍布大小酒庄8000多个,出产的葡萄酒各具风格,纵是一街之隔,风味亦截然不同,这也是波尔多红酒令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酒城波尔多有句名言:酒是酿造师的孩子。意思是说,有了优秀的酿造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酒。
波尔多玛格丽红红酒的高贵源于它漫长而细致的酿造方式:葡萄汁在发酵过程中,浸皮的时间控制着红酒清澈动人的颜色及酒中丹宁的含量;发酵完成后,需要将沉于发酵槽底的酒渣抽取出来,这是一段缓慢而耐心的过程;接下来是选出品质最好的酒,同时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提升酒的品质,还可以保留下不同品种葡萄的风味,而且能结合出更为独特美妙的口味。经过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葡萄酒从橡木桶中装瓶封盖。此时的红葡萄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们透过软木塞缓缓地呼吸,继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渐渐达到成熟。因此,波尔多红酒大多适宜长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成熟。
自从古代英勇无畏的水手把葡萄树枝从尼罗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岛带到希腊、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再由此传入法国之后,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在这块六边形的国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发扬光大。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于爱喝红酒的朋友来说,一把好的酒刀应该是必不可少的配件了。当然只是为了方便的话,一个普通红酒开瓶器,甚至是自动开瓶器可能会方便许多。但传统的酒刀更添加了一丝情调。
酒刀的英文就是waiter's friend,直译过来就是侍者之友。我并不懂红酒,可以说是一个很外门的外门汉,但是身边有个好友非常喜欢红酒,某次喝酒看到他不经意间“表演”了一下单手开酒,一下子被镇到了,后来也是受他影响开始逐渐了解了一下红酒和酒刀文化。
-----摘自百度-----
拉吉奥乐城堡酒刀的故事:在法国阿维隆省,奥布亥克高原中心的一个约1200人的村庄。这里拥有全世界30多家知名的刀具生产商,生产规格统一的一种刀具Ch.Laguiole。Laguiole按照法国发音为拉吉奥乐,但是当地的人们保留了奥克语方言的发音方式,在当地被读作Laiole莱奥乐。此外,Laiole这个词还表示小教堂的意思。当地人传说,为了表扬来自我们村庄的那些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士兵,拿破仑一世将他的玉玺赠给了拉吉奥乐村。在拉吉奥乐刀上面,突起物就是一只蜜蜂。但是还有极少数拉吉奥乐城堡酒刀会使用人形面孔、四叶苜蓿、圣雅克甲壳等标记。根据一种风俗,所有锋利的东西都不能送人,否则就会切断送刀人和收刀人之间的友谊或者爱情。为了驱除厄运,或者说出于传说收刀人要给送刀人一枚硬币作为交换。这个传统在其他欧洲国家也是如此-----摘自百度,酒刀的使用-----
1.以优雅的手法在瓶子口旋转切一刀,只允许刀转,而瓶子是不能转圈的,对于新手,难度有点高,可以再竖立切一小口,一般娴熟的人2-3刀就把瓶帽去掉了。
2.把顶针(螺旋金属部分)尖头轻压入木塞,顺势旋转进入,视木塞长度旋入顶针深度,以不刺透木塞为好,免得有碎木屑掉入瓶内。
3.将金属头部分卡口轻轻卡住瓶口突起部分,手握住刀身,关键是腾出食指轻轻压扣住金属头和把柄关节处的金属头尾部,只要一点巧劲,使金属头卡口卡住瓶口突起,并让食指保持这个姿态,稳定刀头和瓶口卡紧接触状况。
4.用力拉起把柄,在杠杆作用的拉力下(两个着力点,一个是金属头和瓶子突起卡紧部分,一个是螺旋针和木塞中心的接触点)木塞被徐徐拔出。
5.等木塞将近完全被拔出时,可用手直接握住塞子,最后稳稳的拔开,以防止因不稳定而酒液晃动溅出。
食指在压住刀头卡口和瓶口突起部分时候,是个辅助矫正的侧面力量,轻轻即可,卡好后食指不得挪开,继续保持这个稳定姿势后,再使劲提拉把柄,产生向下的大压力,自然就卡紧了,如果这个食指辅助矫正做不好,金属头部分向下滑跑,就没办法使上提拉塞子的作用力了。
了解拉吉奥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