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改变世界,就努力愉悦自我

2018年6月8日,随着高考最后一科结束铃声的响起,一批孩子彻底结束了他们的高中生活,而我和我的学生也随着那一刻,成为了“高三”老师和高三学生。他们的高三结束了,我们的高三却从此开始。

语文是一个特别的学科。我是那么热爱她,却又是那么不情愿她前面加上一个定语“高三”。那些诗情画意,那些逸兴遄飞,那些旁征博引,那些任性解读——随着“高三”的到来,都要退让,都要藏匿。有时候觉得,高三就像一个魔咒,让我对语文的爱和情意都打了折扣。高三又像一个梦魇,学生毫无兴致的应付着,我们口干舌燥的填鸭着——偏偏又是一群不怎么爱学习的孩子,平时还好,至少你讲什么他们可以跟着听,哪怕就像我表演给他们看他们也乐得当观众,可是,一到文言文,一到做题,他们的笑容消失了,呵欠连天,目中无神,甚至会有悄悄搞点儿副业,自己找点儿意思——于是,我们就更加度日如年。

最近在做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新闻类文本阅读。学生说老师,我们读不懂。实在让我们选,我们就只能蒙。需要组织文字的题目干脆空白给我看——

于是,阅读题的材料也成了我发挥的可能!我不知道是该感谢他们给了我讲的机会还是应该悲哀!那天讲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我和他们一起读,不懂的地方我随时讲。最后还要把所选材料的结构列出来给他们看(因为涉及到一个选项)。他们终于有一些人可以明白到底什么是“无言之美”。我那天忽然想其实,教育者也应该常留半句话,教育也要追求无言之美,但是,我的课堂,真的差的太远。我说的太多了,又不能不说……

后来又做了一个关于“天舟一号”的新闻阅读,做了关于“生态保护”和“地震”的阅读,终于有一个学生还算感兴趣的,是关于“朗读者”的一则阅读,但感兴趣和做题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轮到看题目,依然大眼瞪小眼……

某天我进班,一个女孩儿跟我说“老师,还做题啊?快吐了!”真诚的讲,我非常理解她,而且我应该比她更痛苦。我翻看了一下最近做过的题,临时改了上课内容,告诉他们这节课不做题了先,他们欢呼,纷纷猜测我是不是给他们讲点什么“好玩儿的”内容,我说这节课写东西吧,就以咱们近几天做的阅读为材料,随便选择一个阅读材料,找好角度,写作文。

然后,我收上来一些可怜巴巴的作文,连半数都达不到。而且,不乏有没写完的,就不要说卷面、内容了……我不知道怎么给他们打分数,写评语……

然后到班级再上课,我把几个阅读的核心词写在黑板上,又一次的跟他们重复了如何发散思维,找好写作角度。关于作文,我始终告诉他们不能就看到的写看到的,要尽量深入思考,写出具有普遍性的道理或结论。但是,他们常常只能看到眼前的。

几个关键词是:航天,生态保护,自然灾害,朗读者,无言之美。

就这几则阅读材料,我的解读如下:

航天——1.科技与创新2.中华振兴,国力增强,大国崛起3.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生态保护——1.人和动物共有一个家园,人类并不比动物高明,也没有欺凌、残害其他种群的权力;2.猎杀野生动物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人啊,不要被利益蒙蔽了双眼3.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做好自己,做环境的护卫者。4.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5.人类如果不能很好的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有一天也会像某些动物种群一样濒临绝境。

自然灾害:1.尊重自然,尊重规律。2.顺应自然,敬畏自然。

朗读者:1.文化需要激浊扬清,当前的很多电视节目会给观众错误的导向。2.那些过去了的有些是我们永远怀念的;人们呼唤的恰恰是日常缺失的。3.浮躁的时代更需要停下来听听心底的声音。快时代也要有慢节奏。4.静下来,给远方的朋友写封信。静下来,伴着灯光读几页书。5.我们需要有所追求,需要一种信仰。这样才能保持自我的独立。6.董卿广受好评,不说因为她的外表漂亮,更是因为她的个人魅力:得体大方,尊重知识,有修养。

无言之美:1.含蓄是一种美。2.沉默里蕴藏着力量。3.有些话无需说,有些话不必说,有些什么根本说不清。4.山川无语,星河无语,自然无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几乎没有溜号的,我知道,再遇到作文材料,或许他们依然不会发散思维,依然写不出深刻的立意。我只是觉得,抛开作文、排除考试,至少他们中有一些人是懂得的,如此也就够了。我始终觉得,有些东西比考试更重要,比如做人,比如做好人。

我依然坚持每天写字,尽量每天写一首小诗。很多学生会利用休息的间隙,到我空间为我点赞。我知道并且感谢他们的情意。唯有更努力的做好自己。

身体可以囚在一个角落,思想却可以横绝山河。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却可以愉悦自我。

这,是我的幸福,也应该是我们的幸福。

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法改变世界,就努力愉悦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