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张图片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2张图片

石鼓文,陕西宝鸡出土的,十个鼓,秦统一之前的书体,介于大篆和小篆之间。吴昌朔写石鼓。

石鼓文结体很随意,不讲究均匀结构,左倾右斜,用笔以中锋为主,有时有侧锋,也强调金石气,稍有提按变化,方圆兼施。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3张图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小篆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4张图片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5张图片

从下图体会一下线条的透气性: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6张图片

左美术字,线条光滑,死板。右是经过冲刷之后的线质,苍茫雄浑,边缘残破,滞涩,有弹性,有力量感,有透气感。中国书法之美,不光书气,还有山林气,金石气。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和阴阳二气而生成。金石器,是大篆小篆和隶书要表现追求的。

艺术就是矛盾。书法就是对矛盾的处理和安排,处理的巧妙,就好。美术字只具备一种因素,表现的很死,没有鲜活的气息。

以后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书法是文化的承载。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7张图片

峄山碑,也叫铁线篆,是宋人根据拓本翻刻的,和泰山刻石风貌不同,和真正秦小篆不同。现在临摹它,因有所转换,要更多地追求金石器。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8张图片

能训练对笔的把控能力,是对调锋的很好的训练。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9张图片

祝红心老师的作品,看他的气息,线非常的活,有透气性,这是我们所提倡的。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0张图片

这种线的感觉和石鼓文、泰山刻石象,艺术性强。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1张图片

主要是刻在度量衡上。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2张图片

秦之后是汉篆,代表是袁安碑、袁畅碑,有了折,不光是圆转,有中侧锋的转变,强调了起笔收笔时有提按的变化,线条粗细的变化。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3张图片

张迁碑的碑额,是汉代篆书压箱底的东西。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4张图片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5张图片

封泥,用于当时的信笺。

长乐未央瓦当,万岁汉砖。

汉代线条的质感是我们极力要追求的东西。

左李阳冰,右是一个墓志的盖子,自由烂漫的艺术气息。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6张图片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7张图片

邓石如开了流派印的先河,意于古会。在篆刻中强调笔意。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8张图片

在他的作品中,能体现用笔的感觉和意识,节秦感强,用笔书写性强。提出印从书出,用刀法体现笔法的理念。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19张图片

冲刀,切刀两种篆刻方法,在冲刀基础之上,又创了披削法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20张图片

从清篆入手,学习篆书,也是一种路子。从清到秦到汉。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21张图片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22张图片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23张图片

篆书取石鼓文。学石鼓文可从吴昌硕开始。

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_第24张图片

有点美术字的倾向,不建议学他的原貌。

作者:耕玫竹堂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4a7a101d19b

來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2-03借来的书体流变4 --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