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之7 “三剑客”琐忆

“三剑客”琐忆

范国强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我曾在中共黄石市纪委工作过整整十年。其中饶有兴味的,是关于“三剑客”的回忆。

“三剑客”是当时黄石的文友们对在市纪委工作的柯建新、杜应华和我的谑称。这绰号至今仍有人记起,这应该是我们三人在无意之间结下的一颗还带点微甜的“酸果”吧。

“三剑客”的“剑”,自然是指的我们手中的笔。称我们为“剑客”,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在纪委都从事文秘工作而文章又在黄石小有影响的缘故。我们三人都原在基层工作,建新来自大冶钢厂,应华来自一八二地质队,我则来自十五冶二公司,都属不折不扣的产业工人队伍。那时进大机关还是很强调“领导来自基层,干部来自工人”的,真正的“三门”干部(即从家门到学校门,再从学校门到机关门)很少。建新当时在企业报社任总编室主任,应华在企业学校当校长,而我则在企业任党办和经理办主任,我们三人在企业所担任的职务无疑都与舞文弄墨有关。笔杆子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会受到欢迎,这或许也成为了一条不成文的定律。正因为此,我们先后被调到了机关。按顺序是建新一,应华二,我属三。机关工作总有分工的不同,我们三人在纪委就几乎没有办过案子,先是同在调研科工作,建新任科长,应华任副科长,我和负责摄影的杨海彪任科员。后来纪委内设部门升格,我们三人都分别担任了一个室的主任。无论当兵也好当官也罢,总之都与文字有缘。

唐人贾岛有诗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当时社会上最大的“不平事”乃是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三剑客”在当时还真是为党风廉政建设立下了些许汗马功劳。纪委的四项职能中有“教育”一项,教育就是扶正袪邪,激浊扬清,围绕这方面我们还真没有少写文章,我所写的言论杂文数这十年最多。应华是这方面的“急先锋索超”,他写的案件剖析文章没有不上《湖北党风》的。后来我也步其后尘写过几篇,一篇还被中纪委收入进了《党内违纪案件剖析》。只要黄石查处了大案要案,只要有剖析的价值和可能,“三剑客”是闻令即上马的。那几年黄石市纪委剖析案件的长篇文章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这对于宣传黄石市纪委的工作当然有作用,但这种形式的“宣传黄石”怕是不怎么招某些领导高兴吧?

“三剑客”当时所在的调研科最堪慰的是办了一个刊物,开始时叫《黄石纪检》,后更名为《明镜》。刊物为月刊,持续办了十几年。除了“三剑客”自身采写稿件以外,其他稿件基本上都是各级纪检干部采写。随着刊物影响的扩大,后来也吸引来别的岗位的干部投稿。作为黄石市的一块党风廉政建设阵地,刊物既如实记录了黄石市党风廉政建设的轨迹,又培养了一批纪检战线的写作骨干。那时,黄石市下属凡有纪委的单位都有订阅,与当时全国几十家地市州一级纪委内部刊物互有赠阅,既加强了与外地市州纪委的联系,又扩大了黄石市纪委的影响,刊物的质量在同类刊物中也颇受好评。

“三剑客”都是热爱生活和热爱事业派,虽过的平平常常日子,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直接领导“三剑客”的纪委常委后担任副书记的邹宏对“三剑客”都很赏识,我们工作上虽是上下级,关系上却如同兄弟,几乎“三剑客”凡工作建议他无不采纳,大小活动他无不参加,“三剑客”从来没有因为写文章到处发表而受到领导穿小鞋或非议。正因为领导的开明,才促使“三剑客”始终保持了那股蓬勃向上的激情。“三剑客”后来因工作需要分开了,但“三剑客”之间的友谊却并没有因为分开而中断。其后经年,先是建新去了黄石电台任副台长,我去了黄石港区任区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应华最后离开市纪委调市委宣传部任纪检组长。后来的年轻人填补了我们的空缺,他们比我们干得要好,只可惜刊物却因为精简的原因没有继续再办了。

建新和应华是我从江西调回黄石以后最先结交的两位挚友。建新敦实微胖,性格爽朗。应华瘦骨嶙峋,性格沉稳。在工作之余,我们行有余力,则以弄文。“三剑客”在九十年代初的第一年内都个人出了书,先是建新的《浪花集》,再是应华的《爱心集》,后是我的《鹭鸣集》。建新是以诗为主,夹杂部分散文;应华全是散文,且是散文诗;我则全是言论杂文。三本集子大致反映了各人的志趣及当时的热衷。这都是小书,所发行量有限,其影响也甚微,但在当时黄石的文人小圈子里还是有点反响的。今天来看这三本书虽然都幼稚可笑,我是断不敢再拿出手示人,但在当时我们各人的心里却是颇有点小成就感觉的。“三剑客”的称呼大概也由这三本小书的同时问世而开始叫响。

有朋友问了:既然你们号称“三剑客”,当时彼此之间有没有“华山论剑”的想法呢?常说文人相轻,但在我们之间是不存在的。而且我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真正当成文人,这种看法我曾多次在多种场合说过。遗憾的是大家以为我是在谦虚或装谦虚,没有把我的陈词滥调当一回事。鄙人的同乡、作家胡燕怀在一个会上曾对我有个带戏谑意味的定论:从骨子里还是个文人。逼得我非承认自己是个文人不可。不过我也加了个自嘲意味的声明:在官场我算半个文人,在文坛我算半个官人。但如果今天要我真的来“华山论剑”,我认为学力功底深些的要数应华,他毕竟要比我俩多几年学历,也实实在在是多读过一些书,而且又在学校做过老师和校长。其次就是建新了,建新是诗人气质,常有创作灵感袭来,凡事都不放在眼里,大概也不放在心里。他写东西来得快,几乎是倚马而待文不加点。作为我来说,没有与他俩较量的实力,因此只能甘拜下风。如果说尚有点可取的话,也就是比他们可能要勤奋一点,“乃得”是当时的黄石市纪委副书记彭焱金对我私下的一句赞词,这也算是对我“笨鸟先飞”的一种肯定吧。

“三剑客”现在都已退休,建新女儿女婿远在厦门,他们夫妇已是南国常客;而应华儿子儿媳更远在美国,他们伉俪几乎一年有半年要劳燕双飞。唯有我留在黄石,坚守着这片我自己的土壤。

(2012年12月26日写就,2017年7月3日改讫)


更多精彩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物素描之7 “三剑客”琐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