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各位大德、各位同修,請翻開經本第十一頁,從第四行開始。經文我先念一段: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此眾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此想成已,名為麤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是為總觀想,名第六觀。若見此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命終之後,必生彼國。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今天講的在十六觀之中按次序講是第六觀,第六觀仍屬觀極樂世界的依報。所謂依報,指眾生賴以生存的環境,如在世間有大地撐托著我們,這就是我們的依報。極樂世界的依報,前面開始第一觀—觀落日,第二觀—觀水,然後水再變成冰,變成琉璃—整個極樂世界的大地,大地觀成功了,觀極樂世界的樹,再觀七寶池,一步一步地觀,觀到今天講的極樂世界寶樓。這一觀是總觀,觀大地以至於七寶池,各方面都分別地觀,觀成功了,今天綜合起來,如在學校學某一種學問一樣,講到一個段落時,把前面講的做綜合複習。今天講這一觀,就是把從開始作觀以來,所了解極樂世界的依報,做一個總複習。
研究《觀經》最重要的意義,是讓我們了解佛的淨土法門的道理,另外在修持方面來講,拿這個方法與道理來幫助我們持名念佛,這是最重要的觀念。既是這樣,我們當然不必按照經上的方法去作觀,可是平常須按照經文所講的好狀況,常常將念頭放在極樂世界上面,這樣對我們幫助就非常大,能使我們持名念佛很容易得到一心不亂,我們要了解這個功用。再一點,依照經文修觀,為什麼觀落日等之後,能真正見到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這是觀法中最重要的一點。作觀時,必得要改變心理—我們的心要放在極樂世界上,把自己當作極樂世界的人,極樂世界就是本有的故鄉,在娑婆世界是客人,非久居之地—以此心理用功就好了,信心、願力、持名的功夫,一定會往前精進不會退轉,而且功夫亦容易用得上。如沒將心理換過來,認為娑婆世界是真實的,不能離開這個世界,如此的話,娑婆世界的一花一草都能把我們拴住,將我們糾纏在這裏,怎麼樣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去,所以心理轉變非常重要。心一轉變,這個世間再好的東西:名聲方面,即使做大皇帝,我們也不願意;錢財方面,好幾個銀行給我們,我們也不要。這些都是生滅法,如《金剛經》所講「如夢幻泡影」,這世界每種東西都像夢幻泡影,自己一點也抓不住,即使抓到手,一下子就溜走,絕不可靠!了解這個事實,我們應把這地方當做客居而不是故鄉(事實是如此,不如此也不行),心要定在極樂世界上,一心念佛持名,佛號一提起來,就能引起我們的信心、願力,一切都迴向到極樂世界,心理必須做如此調整。
我們看經文:「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這三句把總觀的概要提出來。「眾寶國土」,眾寶成就的國土,前面所觀,整個極樂國土是眾寶組成:整個大地、地上一切都是各種寶造成的,居住的社區及道路、每個界限也都是以黃金為界線。「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這是表示一個住宅區,每個界上(每個區域之內)有五百億寶樓,樓也是眾寶造成的,樓有五百億。「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這是把極樂世界的寶樓連同國土,整個提出來。
「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這是講極樂世界的音樂。先講樓閣中的音樂,在寶樓的樓閣中,有無量諸天在「作天伎樂」,伎是技藝,伎樂是音樂上的技藝。在經中為何只講音樂,不講其他藝術呢?因為音樂這種藝術最能調和人的性情,對我們心理的改變最具功效。我們在這世間看其他藝術,看一幅畫也好、看一幅字也好,都沒有音樂感動人,音樂從耳朵聽進去,心裏會隨音樂發生變化。極樂世界音樂多得很:流水聲也是音樂、風吹也是音樂,這裏是天人在奏伎樂—天伎樂,那真是太好了!我們現在所能聽到的音樂是人間音樂家用唱歌或彈奏樂器而來的,還要是真正的大音樂家彈奏的中國最好的音樂,那才值得欣賞,若不是大音樂家,彈的又是現在的音樂,那就不成其為音樂了。至於天樂呢?人間再偉大的音樂家所彈奏的音樂也比不上天上的音樂,這裏所說在極樂世界樓閣中奏的就是天樂,而且演奏這種天上音樂的有多少呢?「有無量諸天」,諸天是不止一個天,拿欲界天來講有六層,天上的音樂奏起來有多少啊?無量,數都數不清,有那麼多的天人在那裏奏樂。樓閣中有那麼多諸天奏樂外,「又有樂器」,我們這世界的樂器有琴、簫、瑟、琵琶等等,也不過幾種,是寥寥可數的,極樂世界的樂器多得數都數不清。那些樂器「懸處虛空」,你看看,我們這世界就沒有這種光景,虛空那有樂器?如有一把琵琶在虛空,那就奇怪了!極樂世界的虛空,到處是樂器懸掛著。「如天寶幢」,那些樂器懸掛在虛空,就像天上的寶幢一樣。另外,誰來彈奏樂器呢?我們這世界,鐘要有人敲,鼓要有人打—敲鐘擊鼓,極樂世界則「不鼓自鳴」,鼓是彈奏,不鼓就是不彈奏,不用人工,樂器自動奏樂—自鳴,這情形我們只能想像,娑婆世界是沒有的。
經文的層次要看清楚:諸天演奏的音樂是在樓閣裏,樂器懸處虛空是在樓閣外面,這是兩層。外面的樂器如天寶幢,不鼓自鳴,自然的音樂,當然更好!樓閣內天人奏的是天樂,天樂究竟好在那裏?我們說個比喻吧!道場裏唱的讚,那種音聲叫梵音,梵是天上的,在印度那時最好的音樂,就是天上的梵音,天上的梵音為何印度人知道?因為印度那時學佛及修其他宗教的人,功夫都相當深,有功夫的人,親自聽到天上的音樂,將它記錄下來,在人間奏出來、唱出來叫梵音—清淨的梵音。我們在道場裏聽到各種讚,一聽之後,就起了道心,心裡自自然然就很清淨,由此可以想見,天樂絕不同於人間的音樂,它能使我們心裏淨化—心裏得到清淨的感化。看了以上這兩段,心裏就想:這只是其中一個樓閣,像這樣的樓閣,在一一界上(即在每一社區內)有五百億寶樓,界有多少呢?就數不清了。寶樓在極樂世界遍處都是,音樂也遍處都是,我們心裡要有這樣想法—整個極樂世界到處寶樓、到處天樂及自然的樂器在那裏演奏。演奏這些音樂有什麼好處呢?下面即接著說明:
「此眾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這些音樂並不只是聽聽覺得好聽而已,我們聽這世界的音樂只是心裏感覺很美、很好,但在極樂世界的音樂,不但是美感,而且能宣揚法音,在眾多音樂中,有意思在裏面,什麼意思呢?它的音樂都能教極樂世界的人聽了之後,自自然然的就發起念三寶的心—念頭自然念佛、念法、念比丘僧。這音樂真好!我們這世界除了道埸的各種讚子外,在外頭聽普通音樂,那有如此功用?音樂是教我們念三寶的。三寶在上面那一觀已了解了:念佛,佛是無上正等正覺,一念佛,心裏就向著覺悟,一有覺悟,世間一些邪知邪見自然就不起來,所以念佛心裏就會起覺悟;念法,法是修持的方法,包括道理、種種方法,了解法,就能斷種種迷惑顛倒及煩惱,人人皆有無窮無盡的煩惱,這些煩惱沒有佛法不能斷,念法能斷煩惱,煩惱一斷,就能明心見性就能成佛;念僧,僧指佛不在世間時,能將法傳下來讓人家知道的人(度化眾生就靠僧寶),念僧、恭敬僧就是學法,又僧代表福田,種福如種田,念僧就是種無上福田,能得種種福報。念佛的人得福報很重要!很多人念佛,念到將來要往生時有種種障礙,這表示福報不夠,有福報的人,平常很少有障礙,很順利地修持,到臨命終時,亦無種種障礙,這就是福報。念僧就有這些福報。
往生極樂之後還要念僧、還要福報,為什麼?除了自己繼續向上修成佛,將來要回來度眾生,度化眾生也要有福報,沒有福報,如我們勸人念佛,你一勸,人家就相信、肯念,就代表你有福報,你能度眾生;福報不夠,勸人念佛,人家不肯念,表示行菩薩道有障礙,福報不夠,所以到極樂世界還要繼續修福報。再深入一層說,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現在所講的三寶是別體三寶,講到最深處,即我們眾生自己一念之中,就具備佛、法、僧—我們的本性就是佛;本性裏就有種種法、覺悟之法;本性自己就是僧;佛、法、僧三寶一體,都具備在我們心性中,所以在極樂世界念三寶,跟我們在此世間念三寶不一樣。我們這世界能恭恭敬敬念別體三寶就不錯了,就是高人,修持功夫就了不起!一體三寶暫且不講,我們這世界講一體三寶是辦不到的,只能講別體三寶,見了寺廟大堂的佛像,就當做真正的佛,念佛、拜佛;見了經典,就恭恭敬敬地尊敬經(尊敬法);見了僧寶就恭恭敬敬地敬僧,能夠守住這個「敬」字,我們就能夠開智慧。
(25B)
「此想成已,名為麤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這一段把總觀總說一句,作一個小結—即這種觀想成就了之後,叫做粗見極樂世界。所謂粗見,是概略見見,不是詳細地見。詳細地見,我們這世界眾生的心理,我們的心眼太小了,一想到那麼多、那麼詳細,簡直不能容納,只能粗見—粗見極樂世界前面所講的寶樹、寶地、寶池。前面講得比較詳細,這裏既是總觀,只是概要地把握要領—即極樂世界整個是琉璃世界,一片大地是琉璃,琉璃上面重要的是寶樹,再來是寶地、地上劃的界線、七寶蓮池;把握這幾個要點,一層一層地去想,這一句將前面觀成功的環境都包括在內,寶池、寶地、寶樹前面都講過,此處做個小結論。前面觀過,一提寶樹,心裡馬上想到前面所講寶樹的情況,寶地也是這樣,講到寶池,前面所講的十四支、八池水、渠下有雜色金剛、水在蓮花之間來往流注,一提到寶池,前面整個都連帶想起來,這是一個要點。再呢,我們要了解,我們看經文要隨文入觀—隨著經文所講的道理,心裡就往裏面想像、觀想。觀想時心一定要開放!我們現在的心,怎麼觀也觀不出來,問題在那裏呢?因為心量沒有放開來,心量一定要放開,心不放開,我們在這世間認為大地這麼大,不知道整個地球放在極樂世界蓮池裏面,看都看不到;蓮花一瓣一瓣的,我們認為台灣的面積就不得了了,拿到七寶池放在蓮花瓣上,恐怕還看不見呢!樹是多少由旬高,樹上的一片葉子,憑我們的心量是看不到邊際的,所以心一定要放開來。
心如何放開呢?我們的心放不開,問題在那裏?過去我們老師每次打佛七開示,講到最後,他老人家都講:「放下萬緣,一句佛號,一直持下去。」一律都交代這幾句話,我們無論持名念佛、研究《觀經》,我們要把念頭放在極樂世界,也要將此世界一切的緣都要放下—要放下萬緣,不放下萬緣,心就被這世界的種種因緣把它遮蔽起來,就沒辦法和極樂世界接觸感應,問題就在這裏。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研究此經,尤其是持名時,一定要放下萬緣!這世界不管怎麼好,固然不貪戀它,就是這世界最苦最不好的事情,我們也不必為它痛苦,我們在這世界本來就是過路的客人一樣,不是久居之地,為這些生生滅滅的假相痛苦,幹什麼呢?把這一切放下—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一切放下!這樣心量就放開了,心裏一開放,看極樂世界寶樹也好、寶地也好、寶池也好,它有多大,你就能看見多大,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是為總觀想,名第六觀。」以上所講,從眾寶國土一直到粗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這叫做總觀想—將前面所講的觀,總合起來做一個觀想,這是第六觀。到此為止,把極樂世界整個依報觀想完了,往下要講的是正報莊嚴,講如何觀阿彌陀佛及大菩薩,這裏總結說一句「名第六觀」。
「若見此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命終之後,必生彼國。」這一段是講觀想成就,見到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等,得了多麼大的利益。「若見此者」,前面講的能夠觀成功了,就能粗見極樂世界,雖然是粗見極樂世界,就不得了!粗見極樂世界的樹、地、池這些情形,得的利益可除極重惡業。我們在這個世間的凡夫眾生,沒有一個人不造惡業,惡業有輕有重。重惡業,講五戒也好、講菩薩戒也好,大家皆知殺、盜、淫都是重惡業;再講到極重,這部經前面所講的殺父就是極重惡業,在中國古代亂世,弒父弒君的亂臣賊子,造的也是極重惡業。在我們這世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造極重惡業呢?主要就是貪心太重了!貪、瞋、痴、慢、疑,貪—貪心;痴—愚痴,看不清事實;慢心—自己傲慢看不起人家,認為自己的意見是對的,別人都不行;瞋恨心更不得了!還有疑惑(懷疑),任何眾生都有這些極重的煩惱,一有機會就造惡業,我們看歷史上那些亂臣賊子弒父弒君的,不要看人家會,自己不會就覺得自己了不起,我們沒有機會,有了機會,照樣弒父弒君。唐太宗在歷史上是好皇帝,他為了爭奪帝位,把哥哥都殺了,造了極重的重罪。歷史上,同一家族、兄弟之間爭帝王之位,互相仇殺多得很!有大有小,大的造大罪業,小的造小罪業。總而言之,我們在這世間只要是凡夫,人人都會造重大的惡業。
這極重的惡業,若能粗見極樂就能除掉,不但除掉,而且是除掉無量億劫以來生生世世造的惡業,想想吧!我們在短短幾十年造的惡業就不得了,何況累生累世、生生世世的,無量億劫累積起來所造的惡業,能粗見極樂就能除掉,這利益想想看有多大呢!再者,更重要的是「命終之後,必生彼國」,我們一個人不論壽命多長,就拿一般人壽命來說,有七十幾歲、有八十幾歲、有九十幾歲,活過一百歲也有,就算活到一百多歲,還有終了的時候。終了之後,普通人究竟到那裏去呢?他不知道;學佛的人,不學淨土宗,見思惑沒有完全斷的話,他一下子到那裏去?他也沒把握。淨土宗念佛法門好處就是這樣,命終之後,有歸宿的,歸到那裡去呢?回家,回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自己的家,所以命終之後,必生彼國—必然往生到極樂世界去。如果沒有這種功夫的話,雖想回家,種種障礙,回不了,還是不行!必得將障礙掃除了(包括惡業),一切都掃除了,命終之後,必然的,一定能生到極樂世界去。一生極樂世界,當然出了世間的六道輪迴,更可貴的是,生到那裏去很快就能成佛。在我們這世界修行成佛,那多麼困難!釋迦牟尼佛就是在這世間修行成佛的,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不得了!普通的人辦得到嗎?到極樂世界去就有那麼好!這一段講所得的利益。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此段要分出觀有正有邪。什麼叫邪?完全照這裏所講的方法去用功、去觀,叫正觀;如果用的方法不如法,不如法就是跟經裏所講的不一樣,叫做他觀,他觀就是邪觀。邪觀就害人了!邪觀不但不能夠除那麼多的極重惡業,甚至於還造惡業。邪正非常重要,怎麼說呢?我們雖然持名念佛不修這個觀法,但我們不能不了解,如果說我們對觀想念佛不了解的話,人家現在到處講:作這個觀、作那個觀,方法多得很!還說很快就能成就,不信當面試試看。他有種種說法,引誘學的人跟他去學,但是若叫他把《觀經》翻開看看,提出問題叫他解釋解釋,他連經文文字都不通,現在這種人多得很!假如我們沒看過經文、沒研究過、不了解,聽了似是而非的話,想到自己持名念佛念那麼久,好像沒得什麼境界,也沒什麼進步,人家既然講得那麼好,成就那麼快,就試著去學,一試著去學的話,就上當了,就走入邪途,那是不得了的事!這一點必須要了解。
我們了解《觀經》所講的方法後,千萬不要輕易地修觀,人家講的邪觀,我們固然不學,自己拿著經本自修,可以嗎?也不能這麼做!這好像我們學游泳,把學游泳的說明書看看,就能游了嗎?這是不管用的,真正學游泳還得游泳教練一步一步指導才行!沒有游泳教練指導,一跳下水非淹死不可。跟這道理相同,我們要學觀想法門,如果沒有真正修過觀、真正觀成功的善知識指導,千萬不能自己盲修瞎練。首先要了解,不要相信外面那些人的邪說;其次要了解,雖然懂得方法,不能自修,我們堅持要學持名念佛。但是懂得《觀經》的方法及道理,可做幫助,也就是說我們的念頭不念佛時,將心想像極樂世界那個好環境,那沒問題!熟悉熟悉那個環境,將來壽命終了,一往生就是「就路還家」,這是祖師講的話,往生就非常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