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1次自律的纠结

“我把朋友圈关了,从今天开始好好学习,你要每天督促我练听力,知道吗?”

“好。”
“你说我要不要每天到朋友圈打个卡,让大家监督,或者要不然建个群吧?”
“你喜欢就好。”
“你以后只和我说英文吧?”
"Sure".
“你说我到底行不行?”
“It's up to u”.
“我看还是从周末开始吧,白天上班我可不像你那么闲。”(对方已经不想跟你说话了,呵呵哒)
“嗯。”
......N天后......
“我做不到了,真的觉得自己挺没用的,唉,下次再说吧。”

一个人独自做一件事,很容易懈怠,尤其是这件事如果需要长期坚持而短期内看不到什么结果,很容易质疑自己的能力,质疑自己的选择。自我否定和犹豫是摧毁计划和目标的绝佳方法,我试过,真的很神奇。分分钟整段垮掉!


但是,和一群人在一起互相监督就是最好的方法吗?越小姐个人认为,有一群正能量的人在身边影响自己的确可以互相影响激发斗志,大环境的耳濡目染的确可以影响个人行为,但是只靠短时间的激发热情是不会长久的,自律如果变成了对他人的依赖也就失去了意义。

你说健身要有健身房有同伴有教练才像样子,结果办完了卡第二天你用了肯德基的优惠券。

他说他要好好学英语,单词短语贴满了冰箱门,后来冰箱空了,便利贴掉了,王者荣耀没有通关,公司里还在加班。第一天的词可能是......beer??(雪花纯生吧?易拉罐还是瓶装?)

还有我,“明天一定写完,明天一定交稿,我打字不快,今天没有灵感.....先看个电影......关键是这个书太长了,看太快写不好......"(你看,现身说法,绝对不止评价他人,自己也不能放过。)

冲突源自压力,在生活中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很多选择都是彼此排斥甚至相互矛盾的。于是我们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左右为难。

其实我们都一样,每到这个时候,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是处理内心的冲突。

 

心理学家把冲突分为4种:

1、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两件事都有好处,却只能选一个。

2、双避冲突:左右两难。两种选择都不好,两害相权取其轻,依然不好选。

3、趋避冲突:进退两难。想达成一个目标,可是目标有难度有风险。比如,想养成早起的好习惯,又要失去睡懒觉的自由。想坚持读完一本书,却抵挡不了手机的诱惑。

4、双重趋避冲突: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两种选择又各有利弊。比如你可以选择结婚,也可以选择不结婚,单身自由但又会寂寞,结婚有人陪却要承担责任。

很显然,这样的冲突,几乎时刻在我们的内心上演。如果能很快做出坚定的选择,选择后不怀疑不纠结,做事时自然是意愿在驱使,而非外界的肯定或者鼓励。

相反,做不出选择,或者选择后依然瞻前顾后,压力就一直存在,就会体会到苦恼,焦躁,周期性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一旦陷入内心冲突里,分配在行动上的比例大大减少,事情也就很难继续下去,纠结才是最大的内耗。

把注意力集中在“做”上,最差的结果可能也就是还没完成全部,而不是还没开始。要不然干脆就不要开始。用行动替代无用的纠结,就是自律的开始。

 

第N+1次自律的纠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写给你们,也写给自己,不是在讲道理,说的都是真心话。

我是真想自然醒啊!是真喜欢床啊!是真想放弃啊!但是,也是真心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啊!

 

第N+1次自律的纠结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知道,你也是。所以呢,该干嘛干嘛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N+1次自律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