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儿逼着36岁老妈上课,三观都变了,是啥概念?

6岁女儿逼着36岁老妈上课,三观都变了,是啥概念?_第1张图片
孩子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张牌,一张定输赢,不想王炸吗?

01

自从生了女儿,我的世界就像翻了多骨诺牌,全都翻了天。

还有3个月就满6岁的女儿,今天是彻底让我折服了,心里暗想:以后就乖乖的做女儿的小学生吧。

和平、和谐年代,不想用传统的那些说教、唠叨、指责、恐吓、欺骗、打骂等“锄头挖玉的恐怖方法”

面对渐渐长大的女儿,黔驴技穷的妈妈被逼走上了重新学习之路。

02

周日上午刚上完课,中午迫不及待的见到女儿就想运用一下。

见到刚从植物园出来的女儿,竟然还是早上走时候的模样,及腰的长发,散乱的披在肩膀上,头顶的分纹线,像极了扯着腿想跑的“二”,第二横的开头分开一段,挨着第一横的末尾,也算直吧。

要是以前肯定是假绷着长脸,瞪着小圆眼,嚷嚷着喊“出门咋也不扎个头发啊,披散着,热不热啊”

虽然心里想着,果然早上没扎头发就出门了,但是脸上立马堆上开心的笑脸,干脆的喊了一声:

“吆,披着的头发也挺漂亮哦”

女儿听我一夸,微微的笑了起来,轻快的走到我的电动前面,靠在我身上。

已经中午了,就问女儿想吃什么,女儿仰着小脸看着我说:“想吃火锅”

“好嘞......”,爽朗的笑着回答。

直言快语的我,因此开始变得谨言慎行。

03

找一个火锅店坐下,点了一份鸳鸯火锅

锅还没热,孩子看着火锅指着问:“锅中间为什么用这个东西挡住呢?

心里正准备回答,话到喉咙,于是就改成:

“你自己想想看”

“隔开是为了不让两边的火锅汤底流在一起”

“嗯,有道理”

点着头微微笑着看着她。

突然想起上周日舞蹈课,因为午睡时间有点晚,后来到上课时间,怎么都叫不醒,发脾气,困的不行,最后舞蹈课也没上成。于是准备提前做工作。

“下午四点舞蹈课,现在一点,中间怎么安排”

不吭声,于是接着说,

“要不这样,现在开吃,大概吃完到家2:30,睡半小时,去跳舞”

孩子略微一怔说:“你是大人,听你的。”

我心里暗笑,今天我突然这么民主,看来孩子有点不适应。

于是微微一笑说:你是不是意见和我一致,所以你同意我的建议呢。

她微微点头。

看来在孩子的心里,已经逐渐形成这样的概念:大人的话就得听,或者是说平时大人的话不想听,苦于不敢抵抗,也只好默默承受了。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已经被压迫的不敢有独立的意见了。

于是我赶紧补了一句:“如果你有意见,也可以提出来啊,不管是大人或者老师,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都没关系的。”

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的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她的批评意识。

这么一点点小孩,就被这样的思想给束缚,实属不该。

想想自己,老大不小了,啥时候都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全都憋屈在心里。

幸亏今天发现的早,立刻启蒙。

想想多少成功人士,哪个不是得有独立思想、敢特立独行的人,身边的普罗大众,多少都是一辈子被别人牵着鼻子,糊糊涂涂过了一辈子,要不就是钻在自己的牛角尖儿里,窝憋一辈子,要不就是窝里横,出门怂。

比如:那个老婆在家说99句话,他1句话不敢吭气的罗锅老板,在公司天天大事小事逮着好欺负的就使劲日瓜。

比如:那个在单位被上司蹂躏羞辱,而不敢反抗的秃顶中年男,在家逮着失业老婆一点小事就勃然大怒。

再比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敢给老板拍桌子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你就知道,不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尊重孩子,你就是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意识,你就是毁了孩子的自尊,你就是轻而易举的损失了一百万,还不!知!道!

04

为了趁机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于是接着问:“可不可以给火锅起个名字呢”

“小锅锅”

“为什么叫小锅锅呢,还有两个锅字呢”

“对呀,你看两边两个锅,就是小___锅___锅,”边点着头,边一字一顿的说着,还用手指着两个小锅锅。

“嗯,确实是两个小锅锅。”

虽然我心里想着这么幼稚的名字,但还是憋住了,嘴上应着孩子,手上开始夹菜。

其实我是有心里设定的,想启发孩子往鸳鸯火锅上想。

继续启发孩子,于是问:“那,怎么命名能听出来是两个不一样的火锅呢?”

“小锅锅,********************”

小嘴巴叽里呱啦一长串,我头大了,后面说的啥我根本没听进去,就又去夹菜了。

我这当妈的,太心急了,太没耐心了。

其实已经打开孩子的想象力了,只是和我起先设定的答案离的有点远,再说了,孩子的想象力也不可能一下子想到鸳鸯火锅上啊。

我自己的心就有点累了。开始吃,喝。

不一会儿,孩子指着桌子上的铭牌一字一顿的说:

“不剩菜,不剩饭”,“和XX地方的一样”

“嗯,是的”

“不剩菜,不剩饭,干干净净棒棒哒!应该后面再加一句。”

孩子认真的说着。

“加的好,加的妙”我赶紧笑着夸奖说。

心里暗想,刚才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是真的听到心里了,并且立马就应用了

不给孩子设限,也不给自己设限,人生有无数个风景,就有无数个未知的可能。

06

吃过晚饭,想起周末布置的学前班作业,复读故事,并和家长角色扮演,还没做呢

于是和孩子商量一起完成,孩子同意了

鉴于昨晚孩子已经会指着读了,拿过书本就说:

“再读一遍或者复述一遍。”

孩子可能没把握,趔趄着身子,怵怵说:“不要嘛”

“那这样吧,分两角色,咱俩换角色读吧,你读XXX,我读xxx”

内容本身很简单,带着表情,带着节凑,像说快板一样的读,孩子很开心的配合我。

两个人很轻松合读一遍,再换角色,又读一遍。

孩子突然说:“我们站起来读吧,这样表演更好看”

于是起立,到一边大一点的地儿分角色读,本来刚吃的饱饱的,我还不想起来,看孩子来劲了,只好配合她起来。

我读了一遍,孩子说我表情不够生气,让我换另一个角色读。

有小导演的范儿了,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很不错,批判意识再次确立。

这个一百万,我算是捡到了。

于是互换角色加动作加表情又演了两遍。

接下来,我说你自己复述一遍吧,还是摇头,那这样吧,我举这只手,你说一个角色,我举另一只手,再说另一个角色,就这样,一步步套着孩子,流利的说完了全部内容。

赶紧夸奖,说的真好,都完全说对了呢。

最后一遍就是孩子一个人自己完整的复述了,我就只负责录像了,交作业。

前后6遍,孩子学会了完整的复述一个故事。虽然一开始在引导下进入状态,随后就敢于在表演中根据剧情内容,和表演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自信心自然在无形中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当妈的,也从中学会怎么绕到孩子的后面,去观察孩子,站在旁边,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在前面掖着拽着吆喝着,像农村拽小猪一样,倍感撕裂的画面。

当妈真不易,且当且学习,当妈当自强,陪娃再生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6岁女儿逼着36岁老妈上课,三观都变了,是啥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