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话剧.缘起——《喜剧的忧伤》

我与话剧.缘起——《喜剧的忧伤》_第1张图片
字迹模糊,自己描的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话剧。

        这也是唯一一部买了三次票,看了两次的话剧。

        第一次是2011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买的正票280的,结果因为家里有事,把票转给了别人;第二次就是2012年11月11日,这会儿这部剧已然被炒起来了,正票被抢劫一空,80的票我是花280买的,2楼7排33号,已经是非常靠边了,因为我那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理性的粉丝,去了感受一下现场就得了。结果去完之后就被一群舞了豪疯的稻米带跑偏了,加之二楼的观赏效果确实一般,所以再三考虑之下,我买了第三张票,2012年11月15日,680的票,花了960,一楼七排20座,20座较偏了,但是七排确是正好。视野宽阔,价位合适,如果你很喜欢某位演员又想欣赏剧情,建议买13排以前的票,首都剧场较合适的位置一般都在480到680之间,13排以前都不错。如果对演员没有执念但要欣赏演技,那可以13排往后;如果只是看剧情,那么二楼也可以啦,价格还要便宜,比电影贵不了多少。有些剧很小众,话剧社名气也没那么大,但仍然值得一看,此处按下不表。话剧跟电影不一样,电影我喜欢往后坐,话剧却是越往前越好,欣赏舞美演员和剧情,电影毕竟是经过雕琢,话剧确是即时生效的,过瘾之处,非电影能及。近的位置看起来酣畅淋漓,从此又有了一个烧钱的爱好(此处捂脸痛哭)。


        以上都是题外话,下面才是我对这部剧的感想,其实当初真的奔着陈道明去的,没有想去欣赏剧情演技什么的,心情太激动,剧情都忘得七七八八,寥寥数笔,博诸位一笑罢了。

        这部剧可以说是舶来品,改编自日本编剧、导演三谷幸喜的作品《笑的大学》,到了中国,该剧背景被移植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期间,由北平迁往重庆的喜剧剧团的一名编剧(何冰饰)前往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将自己新创作的剧本呈交戏剧审查科刚调任的审查官(陈道明饰)审查。然而刚从前线负伤归来的审查官,厌恶戏剧,而且剧本本身更是不可救药。(以上来源于百度)

        心怀梦想又肩负整个剧团生存压力的编剧一次又一次拼命地完成审查官苛刻的剧本修改意见,然而就在这七天里,两人已从水火不容变为惺惺相惜,看似一出闹剧,却映射了在社会压力下人们的无奈的选择妥协与压抑的生活方式。

        戏曲里说“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因为这两出有名的戏全场只有一个人来演绎,名副其实的“独角戏”,偏偏剧情容量又很大,身段繁复,因而对演员的表演技术和功力要求很高;而在人艺的舞台上,只有两出剧是只有两个人来完成的,一个是《洋麻将》,另一个,就是《喜剧的忧伤》。

        两个人是一个考验,话剧是即时性的,当场就要有效果,将近两个小时的剧,全靠两个人来推动,期间充斥着大量的对白,情感的释放,细微的表情动作以及最根本的戏剧冲突,对演员的演技,台词功底,临场能力和耐力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这时候就可以引出这两位演员了:何冰陈道明。

      我是一个理智的脑残粉,所以不得不说,审查官这个角色,其实还算适合我叔的。因为他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比较“静态”的人,而这位审查官也是不苟言笑,严肃刻板的人,可以说是将这种“静态”发挥到了极致。这位审查官是从战场负伤回来的,瞎了一只眼睛,退居二线到了戏剧审查科,他不懂喜剧为何物,也不屑于知道喜剧为何物,甚至提起喜剧就反感,觉得大敌当前,哪有功夫去看这种玩意儿,所以他百般刁难编剧。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七天的时间里,他从厌恶到感兴趣,到亲身参与到喜剧的创作中来,偷偷的去剧院看演出,内心的变化层层递进,我坐在台下,看着“活的”陈道明,很多细节其实模糊了,只记得审查官的那种故作姿态的傲娇和外刚内柔的情感,以及最后甚至超越了理智去告诉即将上战场的编剧如何苟且保命的办法。。。。。外冷内热,令人心动~~~

      何冰的戏,我向来是认的。

      他总是把底层的小人物演绎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能担当《大宋提刑官》这样的正剧,在这部话剧中,明叔的气场一向自带两米八,有传言说胡军跟他搭戏都有压力,但是何冰在他面前始终没有自乱阵脚,游刃有余,两人带着剧情往前走。他饰演的小编剧就仿佛是我们每一个人,逆来顺受,无奈妥协,隐忍而软弱,面对审查官的一次次刁难,他虽然不忿,仍然一遍遍去改,去迎合审查官的口味,所有人都觉得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当没有人去想他是为了解救面临生存危机的剧场而不得不折腰;同时他也不像我们每一个人,因为他说了一句话,他对着审查官说:我完全可以一走了之,或者不按照您说的来改让剧本照常出演。但我甘愿听从你的指示一遍遍去改,不厌其烦,我把这作为一名喜剧编剧者的抗争。

        也许我们这种小人物,一辈子都不敢对着权威平静的说出这样一句话,但是这位看似窝囊的编剧却做到了。每一次离开审查室,何冰都恭敬的出去然后步履匆匆,第二天回来的时候很远就开始呼喊审查官,迫切的心情溢于言表,细微之处见演技,真是如此。

        最后一幕,编辑不得不去应征入伍,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伴随着壮烈的BGM,两个男人面对面,互相敬礼。虽然我不是男人,但是也感受到了这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和敬意,无言,但又处处透露着理解。正如两位演员在戏剧结束后的谢幕,拥抱,击掌,返场了六次,眼神之间是对彼此的欣赏。明叔穿着中山装,长身玉立,面对观众的热情不卑不亢,对喜欢他的观众鞠躬,笑起来很真诚而温暖,苏到爆炸。。。。

        话剧演员不易做,名气不高,收入不多,远远不及那些台词都念不清楚的小鲜肉,但依然有那样多的好演员为我们至高无上的享受,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Ps:特附当年面见明叔是拍的视频。我是一路踩着别人脚冲到最前面的,你也许可以发现的我的手机在抖,我并没有帕金森,只是激动,激动。。。。

https://v.qq.com/x/page/y1055vsfnn3.html?ptag=2_6.1.5.16028_copy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话剧.缘起——《喜剧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