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8.89亿月活跃用户,近一年来直接带动信息消费1742.5亿元——经过六年的高速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网民级应用。
在这些“看得见的数据”背后,渐渐发现,今日的微信,已经不再是“日活”、“时长”、“用户数量”这些维度所能诠释的了。
本次素据说将围绕《微信2017用户研究和商机洞察》研究报告,围绕以下两个核心视角去呈现从未被广泛讨论的发现:
微信的产品与商业,发生了哪些真正的变化?
微信的用户与内容,正在经历着怎样的迭代更新?
本文篇幅较长,耐心读完,社群经理在最后为大家送上运营福利。
微信的2016
8.89亿月活跃用户
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8.89亿。
微信近一年来直接带动信息消费1742.5亿元,同比增长26.2%,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54%。
用户黏性上升,重度用户显著增长
2016年微信深度用户比例较2015年有所上升,日均使用时长在4小时以上的用户,较2015年增加一倍。
微信的社交变迁
从熟人社交到泛关系社交
微信整体关系链进入稳定期
微信好友中的“泛好友”越来越多
新增好友更多来自工作环境
45%用户“微信关系”超过200人
微信用户好友规模,与2014年比有较大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好友数量在200人以上的比例近45%;其中好友数量达500人以上的用户,比例接近13.5%。
微信作为一个沟通工具,近年来不断帮助用户拓展关系链的上限,其背后的产品逻辑,和用户社交目的变迁,值得关注和深思。
多数用户好友增长趋稳
每月新增好友数量上,多数用户每月新增好友在5人以内。在经历了好友网络快速扩张以后,目前微信用户的关系网络已经相对稳定。
近六成用户新增好友来自职场
微信关系链由强关系链衔接的家人、好友的范围,向弱关系联系的泛工作关系网络延伸。有到达74.3%的用户表示,新增好友多为同事或同行,职业社交已经成为微信社交的重要一环。
多数用户将朋友圈视作生活场景
朋友圈承载了微信的社交属性,但相较于微信通讯整体泛工作化的趋势,多数用户仍更倾向于将朋友圈视为私人领域。
六成以上用户选择将朋友圈用于个人生活记录,同时也更倾向于在朋友圈看到私人化的内容,如生活记录、观点表达等。
工作相关内容在用户的个人分享与消费倾向之间的差距最大,33%的用户经常使用朋友圈分享工作相关内容,但仅有23.6%的用户愿意看到工作相关内容。
微信的场景变迁
“工作”在微信里的用户和企业
超过80%用户在微信上有过工作行为
约70%个体经营者使用过微信进行转账
微信大群成为承载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
微信+移动办公:八成用户使用微信办公
八成以上用户在微信上有工作相关行为,其中主要以工作对接、安排以及通知为主。
一线城市用户是微信办公的主力,其中有57.5%调查者通过微信进行工作安排,较四五线城市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个体经营者:九成有过微信上处理工作的行为
对于小微商户而言,微信在移动办公中的作用则更为明显,九成左右的个体经营者都在微信上有过工作相关行为。
随着微信支付功能的进一步升级简化,通过微信进行转账交易也成为了个体经营者微信办公的重要一环,有70.8%的调查者表示通过微信进行过转账交易;自由职业者中,这一数字也达到了48.8%。
工作沟通:微信位列第一,邮件地域差距最大
整体而言,在办公通讯的方面,微信已经成为用户在工作中的主要沟通工具。为保证工作中的沟通效率,用户更倾向于能够保证信息即时到达的微信、电话等形式的沟通媒介。
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邮件这样的异步沟通载体相较于其他地区,更受用户重视。
微信百人大群更多用来承载工作内容
作为弱关系链条的核心枢纽,微信群也成为了职业社交的重要载体。四成以上用户表示,自己加入百人以上微信大群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企业内部的沟通;基于工作需求拓展人脉而加入百人大群的用户也占到了34.2%。
也有37.3%的用户表示自己是在被动情况下被他人拉入群,如微商广告、集体客服等。
微信的工作价值:沟通和社交推广最被看重
作为针对移动化办公方向的尝试,微信于14年推出了企业号,在16年则推出了企业微信。
目前80.9%的调查者对微信工作中的定位核心仍旧是一个沟通、社交推广工具,认为微信提供了便利的移动办公工具的用户占34.5%。
微信的商业变迁
从线上交易到多元商业融合
微信等移动支付工具渗透率惊人
便利店成为微信线下支付的第一场景
小程序用户低频使用者为主
移动支付:线下渗透率惊人,地域差异逐渐抹平
92%的调查者选择移动支付做为自己在线下消费中的主要支付方式。
对现金的使用随城际下沉递增,一线城市用户仅有38.6选择现金作为常用支付方式,在三线及以下级别城市,占比则仍在50%左右。整体而言,无现金化仍有下沉空间。
月度支付额:200-500元区间增幅最大
与2015年相比,用户每月通过微信支付完成的交易额有明显增长。
月支出在500~5000元区间的微信支付用户,数量增长明显。
而月支出在5000元以上的微信支付用户,在调研中占比也超过了一成。
线下消费:用户最关注支付便捷性
在线下消费场景中,用户最关心的是支付速度及操作简易程度。在无现金化的浪潮下,身上不带现金也成为了很多用户的新习惯,因此无法提供非现金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了商家的一种劣势。
在其它项中,许多调查者提及了避免找零、无假币,也侧面说明了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场景中为何受用户欢迎。
线下场景:便利店等小微商户最受欢迎
超市、便利店为目前微信支付最主要的场景。
用户对小额找零的抗拒,对支付速度及便利性的追求,与便利店所提供的便利性、时效性相一致,使中小型超市、便利店成为微信支付的重要战场。
与微信支付、微信整体生态的结合,也将推动新型自动化便利店在风口上的进一步演化。
小程序布局:43.8使用者,每周频率三次及以上
小程序作为微信线下商业场景的重要工具于17年初长线,目前商户及开发者正在探索和实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用户层面,有20.4%的调查者使用过微信小程序,另有46.7%的用户表示听说过,但目前尚没有使用。
在使用过的调查者中,31%用户每周使用频率在3-10次之间,另有12.8%的使用者,每周使用小程序超过10次。
小程序触发:主动搜索是第一渠道
根据调查,过半数的受访小程序用户使用小程序是基于功能需求,在微信内搜索,或通过朋友分享接触到小程序。
小程序对APP的替代性需求,在目前小程序用户中占比超过20%。
小程序门槛:商户/开发者对产品价值呈现要清晰
在听说过但没有使用过小程序的用户中,57.73%的用户没有开始使用小程序的原因,在于不了解小程序的功能及应用范围。
小程序在应用场景推广中,商户和开发者,需要为用户展现清晰、直观的应用场景。
微信卡包:打通支付,线下整合加速
与微信支付打通后的微信卡包,目前在线下消费场景中则展现了更高程度的融合能力。42.5%的使用者表示,曾通过进店消费获得会员卡使用微信卡包。
相较于优惠、积分,针对微信卡包的使用,用户最在乎的还是便利性:50.1%的用户选择能够减少会员卡、证件等实体卡的管理为微信卡包的最大亮点。
卡包+品牌:连锁餐饮品牌曝光效果最佳
在微信优惠券的推广效果上,用户对线下连锁餐饮品牌的感知最为强烈。除此之外,其它一些高频品类,如友宝自助贩卖机、话费充值优惠券等,也给用户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由于微信生态中,优惠券的种类繁多,近两成的用户实际上是在被动情况下完成了优惠券的使用,对品牌以及操作流程认知都较为模糊。开发者可以结合会员卡、小程序等其它功能,强化用户认知。
想获取你微信公众号的更多运营数据,可扫描下图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小粉橡使用体验,免费哦!
微信的内容变迁
去中心化后的生态赋能
百万粉丝公众号占比1.8%
自媒体当下最大挑战是用户增长放缓
近六成用户有内容付费的意愿
粉丝规模:76.1%的活跃公众号,粉丝在万人以下
与2015年相比,受访公众号运营者中,所运营公众号粉丝规模在万人以下的大幅增加,而在百万人级别以上的则有小幅度增长。受2016年内容创业浪潮影响,有大量新公众号创业者涌入,但长尾效应日趋明显,仅有1.8%的公众号能构成百万级别的影响力。
自媒体挑战:阅读量增长放缓成为最大心病
75.5%的公众号运营者认为,目前在运营中遇到最大的挑战,在于流量获取难度加大,阅读量增长趋势放缓。根据《微信经济社会影响力研究报告》数据,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有超过1000万公众号,激烈竞争下,面临高度同质化的内容,及信息过载的用户,自媒体公众号运营难度进一步加大。
自媒体诉求:六成自媒体希望激活中/长尾内容
对于自媒体而言,核心诉求则是如何有效激活中长尾内容,以及获得更多的工具,协助优化内容。微信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内容平台,整体而言,仍然采取流量中立的态度。
内容付费:近六成用户有付费意愿,小额为主
随着互联网整体内容付费体系的建立,以及近年知识付费的风潮,便捷的支付方式,中国用户逐渐培养除了为内容付费的良好习惯。
调查中,57%的调查者在微信平台上愿意为内容付费,但多数用户为内容付费的心理预期尚在百元以内,因此小额高频的定价策略可能更适合目前的微信内容付费生态。
付费方式:打赏排名第一,按篇付费遇冷
相较于按篇付费、订阅等形式,调查者更倾向于阅读后打赏的内容付费形式。家庭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用户,相对整体更偏好打赏模式。
受苹果规则变更影响,微信与2017年4月关闭了iOS上公众平台的赞赏功能,内容生产者需通过二维码转账等手段获得赞赏。
打赏渗透率:公众号第一,知乎超越微博
根据《2017自媒体全视角趋势报告》,在有打赏行为的资讯消费者中,58.6%打赏过微信公众号文章,17.3%打赏过微信免费表情。
知乎平台的打赏渗透率则超过新浪微博,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相对专业内容的价值和影响力。
原创音乐和视频的打赏比例,在所有打赏用户中的渗透率也都超过20%。
公众号+电商:30%运营者有过尝试
微信公众号是大多数组织进行用户运营的主要载体,其中有运营过商品销售的公众号,调研中渗透率约为30%。
有10.4%的公众号运营方,通过微信公众号,产生了10%以上的销售量;另外,有1.3%的调查组织,用过微信公众号产生的销售量达到了80%以上。
微信“新启示录”
从微信生态迁移看五大领域的机会与挑战
精准触达&超级关系链下的沉淀
机会:泛关系下的精准分发与营销
我们看到,随着微信好友从熟人关系,扩展向工作与服务的泛关系时代,信息冗余将迫使用户对精准、定向分发有更强烈诉求。
在这个背景下,基于平台算法的定制化营销,以及个人发布时的对象分类管理,将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挑战:超级关系链下的沉淀和冷却
2016年,多数微信用户的好友已突破“邓巴数”(150人)限制,这里面平台的易用性、效率和自净化,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恰恰是突破邓巴数之后,用户自我关系链管理和信息流的自净化排序,都会更深层影响关系链之间的互动程度。
在这个趋势下,用户和商家如果不能给关系对象提供“亲密”或“有用”的信息,将会成为超级关系链中,被沉淀和冷却的对象。
业务模块集成&职场社交独立性
机会:工作场景下打造业务提供能力
微信正在基于点对点通信,群通信,社交场(朋友圈)、内容/服务平台(公众号/小程序体系),构建了一个无所不在的工作、经营场景集合体。
在这里面,基于服务平台的商业和经营体系构建,辅以微信社交链的高场景渗透,将成为敏捷型公司的标配。
挑战:独立职场社交产品需求存疑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微信生态中工作场景和业务模型繁荣同时,是中国独立职场社交产品的需求困扰。大量用户尽管对信息冗余有所警惕,但“工作生活融合交错”已成为中国一二线城市职场人群的线下真实情况(职场沟通工具的刚需人群)。
因此,在线上复制线下场景的背景下,独立职场社交工具和平台,目前并没有得到用户和市场的真正重视。
线下小微繁荣&大额消费待激活
机会:线下微信支付在零售等领域引爆
通过对用户对微信支付消费场景认知的调研,可以看出便利店、商城等线下场景,目前都展现了很好的势头。
虽然目前微信支付线下交易占比仍在社交(红包)支付及线上支付之后,但随着微信支付在线下零售、商超等广泛小微领域繁荣,和个体经营者带来更多利好。微信整体消费生态、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商户,都将进一步受益于此。
挑战:大额消费仍有较大提升潜力
微信支付月度消费额,过去一年的增长主要集中于500-5000元区间。5000元以上月消费人群尽管增幅客观,但整体上依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主要挑战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移动支付的大额消费金融限制尚未完全打开,这会加深用户对移动支付“零钱消费”的印象;其次是大宗消费的支付场景覆盖,特别是线下仍有待挖掘空间。
线下服务受益&外延破冰
机会:小程序与卡包功能布局服务与线下
从调研看到,微信小程序和卡包的服务和功能,均取得了相对客观的用户认知和渗透。
在小程序上,以服务为主体,用户基于刚需搜索的内容,将有更多机会;在微信卡包中,有较强线下门户布局和品牌认知的连锁型企业,可以考虑做更多的运营。
挑战:新功能的影响力需要更多传递
以小程序为例,在定位上,这可能是微信主要面对商业/企业端的一个服务能力,但为了更好将服务与消费链条实现链接,商户和开发者需要在用户侧进行更有效的认知传递(提供的核心功能和价值)。
卡包同样如此,在高频连锁消费体系成熟后,如何想外延进行扩展,更多场景化,实时线下消费中,对卡包功能的植入和商户导流,是新的挑战。
付费环境成熟&中长尾内容变现
机会:内容付费生态已基本成熟
近六成微信用户有内容付费的意愿,目前微信打赏功能的渗透率已超过行业其他产品一倍以上(新规则会对此造成一定冲击)。
对于微信构建的庞大内容生态而言,在行业及用户适应新规则后,内容创业的整体环境将进一步成熟,用户的付费意识提升,也将对高价值内容生产者给予更多的正向回馈。
挑战:成熟格局下新玩家和中长尾处于弱势
对于内容创业者而言,一个成熟平台最大挑战就是头部的巨大势能和中长尾的生存压力。微信内容生态的去中心化设计在过去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随着内容生态的庞大和用户的自主流动性向上聚集,中长尾和新内容创业者,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和曝光压力。
这里面,如何在完全去中心化的基础上,给予长尾和小众但有价值内容更多“弱中心化”和精准推荐式的资源曝光,是在注意力趋向头部的新背景下,让整个生态继续保持价值平衡的一个新挑战。
在内容创业的下半场,想真正引爆传播,最根本以及最长久的方法无非还是打造优质内容。
~运营福利时间到~
内容创业“酒香也怕巷子深”,光有优质内容而没有有效的推广渠道恐怕还是难以运营起一个自媒体。关于这点,具有10年社群运营经验,从传统媒体部门出身的“民歌中国”创始人郭峰将本期群咖课堂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