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

撰文_Queennie Yang与Tianwei Zhang


在中西时尚幕后推手《Vogue 服饰与美容》的十周年庆典之际,BoF与康泰纳仕国际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onathan Newhouse、康泰纳仕中国总裁Liz Schimel、《Vogue 服饰与美容》编辑总监张宇及一众海内外时装精英畅谈这本杂志跨越十载的辉煌成就,并独家披露其未来的发展计划。


中国上海——昨晚,在距中国奢侈品旗舰店密布的南京西路商圈不远处,一群手拿名牌、荧光棒的粉丝在骤然降温的秋寒中热情的期盼着。不若多时,他们所等待的Karlie Kloss、Sean O’Pry、Sasha Pivovarova、刘雯、杜鹃、Anja Rubik等数十位中外超模纷至沓来,与李宇春、李冰冰、吴亦凡等众多明星一道踏上了上海展览中心的红毯。在这栋原为“中苏友好大厦”建筑巨大穹顶之下,一同现身的还有Sacai的创始人阿部千登势(Chitose Abe)、Nina Ricci新任创意总监Guillaume Henry、Moynat的创意总监Ramesh Nair、Neil Barrett等中外时装行业的各路精英。他们齐集于这场《Vogue 服饰与美容》十周年庆典,一同庆祝这本杂志过去十年来对中国乃至全球时尚产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然而,这本杂志的掌舵人张宇(Angelica Cheung)对庆典派对本身,却没有太大的兴趣。“我特别喜欢Karl Lagerfeld说的,我们做过的事情,就已经停留在过去。回顾过去我们做的所有事情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活动开始前夕,她告诉BoF:“只有你到了80岁,你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那么,你那时候能做的事也就是只有回顾过去了。所以现在来说,我仍旧只想往前看,这是我唯一想努力去做的事情,所以我现在心里想的都是这些事。我感到《Vogue》即将开启新的篇章,我们将真正能达到全方位发展。我们想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个成功的典范,展现一个已经具有120年历史的传媒品牌,以稳重的姿态不断与时俱进。”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1张图片
《Vogue 服饰与美容》编辑总监张宇与康泰纳仕中国总裁Liz Schimel | 图片来源:《Vogue 服饰与美容》


十一年前,当康泰纳仕国际集团(Condé Nast International)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onathan Newhouse邀请本已打算离开媒体行业的张宇(Angelica Cheung)担任《Vogue 服饰与美容》杂志的编辑总监时,她知道这将会是一场硬战。而她亦清楚,若是能坚持下来,这份工作不仅将改变她的人生,还将改写中国时尚的历史。

张宇在去年接受BoF纸质版专访时曾透露:“有朋友的一句话打动了我:‘在中国创办《Vogue》是个有历史意义的事,你不做将来会感到后悔的。’”此外,她在这本杂志十周年纪念刊的卷首语中亦写道:“在中国做一本与世界上最受推崇的《Vogue》版本平起平坐的时尚杂志,为中国时尚和出版业赢得尊重,这是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做不到的一件事。这种野心和挑战让我改变初衷,留下来组织《Vogue 服饰与美容》的上市发行。”

从帮助国际品牌找到合适的方式与中国读者进行互动,到支持王汁(Uma Wang)、张卉山(Huishan Zhang)等中国设计师走向国际舞台;从将国际创意人士介绍给本土品牌与企业,到为本土创意才俊提供挥洒灵感的展示空间;从邀请众多国际超模、明星首次登上中国媒体封面,到给与中国明星、模特与国际顶级资源合作的机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逐渐与世界共融的趋势,在恰当时间点进入中国的《Vogue 服饰与美容》为中国与世界搭起了时尚文化交流的桥梁。宛如古时的丝绸之路,这本杂志成为了当代中西文明交融的要道。

张卉山亦将《Vogue 服饰与美容》比作一座桥梁,他说道:“ 通过将国际设计师介绍到中国市场,又将中国本地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招揽国际关注,《Vogue 服饰与美容》是东方文化与西方审美之间的主要先锋桥梁之一,让大家注意到中国的创造力。”而他则是这座桥梁的受益者之一,在张宇及其团队的支持下,如今他不仅每一季在伦敦时装周期间展示其最新的作品,前段时间还与美国巴尼斯百货(Barney’s New York)合作推出了独家贩售的胶囊系列。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2张图片
《Vogue 服饰与美容》2005年9月创刊号,摄影Patrick Demarchelier | 图片来源:《Vogue 服饰与美容》

Jonathan Newhouse对《Vogue 服饰与美容》这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极其满意”。作为Newhouse家族持有的先进出版公司(Advanced Publications)自1959年收购康泰纳仕后的第三代掌门人,他倍感欣慰的告诉BoF:“中国版《Vogue》已经在世界最大的市场上建立起了超群绝伦的时装出版物地位。它设定了市场上迄今为止的最高标准,并于世界上其他出色的《Vogue》版本一道,维持了这一顶尖水平。” 康泰纳仕国际是其美国总公司的国际分支,环球经营着126本杂志、近100个网站与200个移动应用程序。其在全球时尚出版业,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

康泰纳仕国际副总裁兼中国总裁Liz Schimel亦评论道:“《Vogue 服饰与美容》将更为精妙成熟的全球视野与品味带至中国时尚界,反过来也对全球时尚界造成了巨大影响。其最大的成就在于成为国际奢侈品牌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并在消费者们不断培养新的媒体消费习惯时,不断在我们的连接点上做出创新。《Vogue》现已经由纸质版杂志、网络、移动端、社交媒体与视频等手段,在时装媒体领域打造了最强大的媒体生态系统。 ”

根据康泰纳仕国际网站显示,该集团于2001年进入中国,至今在华拥有7本时尚与生活方式类出版物,其中包括《Vogue 服饰与美容》、《AD安邸》和《GQ智族》。创刊于2005年的《Vogue 服饰与美容》是被国际时尚界誉为“时尚圣经”的“Vogue”品牌的第 16 个国际版本,而负责其在中国——这个年轻市场发展的编辑总监张宇也是全球“Vogue”版图中最年轻的掌舵人。而如今,在谈及所有《Vogue》主编的话题时,人们只会将她与Anna Wintour相提并论。除了因为两者掌握着大小相当的市场规模之外,张宇也同样着令众人欣赏的人格魅力与执行魄力。

这位来自外交官家庭的北大法律系毕业生此前就有着丰富的媒体行业从业经历。1993年,张宇最初在香港的第三份英文报纸《東快讯》(Eastern Express,现已结业)谋得了一份专题记者的工作,因此进入媒体行业。一系列1997香港回归前后针对社会变迁的报道让她逐渐为业界所知。随后,她于2001年前往香港南华传媒与彼时法国桦榭菲力柏契集团(Hachette Filipacchi Medias)合作出版的 《Marie Claire 玛丽嘉儿》杂志担任主编一职。2013年,她迁至上海并成为《Elle 世界时装之苑》的编辑总监。在今年2月伦敦时装周期间,在伦敦摄政街(Regent Street)上苹果旗舰店中举行的讲座中,张宇表示最初选择媒体行业的原因在于:“这份工作可以带我环游世界,开拓眼界。”

2005年之前,中国时尚出版行业处在一个百废待兴,迅速上升的状态,亟待重登民国时期《良友》杂志缔造的高峰。自1991年底,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后,新闻出版署于翌年4月召开党组扩大会和部分省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会,并提出加强出版行业的联合,进行出版、印刷、发行企业集团的试点。民间资本由此迅速涌入出版行业。时尚传媒集团、精品传媒集团与现代传播三大本土媒体集团当年的雏形正是乘此东风于1993前后年分别在北京与广州生根发芽。

康泰纳仕集团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则非常谨慎。其主要国际竞争对手皆先行一步扎根于中国。《Elle 世界时装之苑》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合作,在1988年就率先进入中国市场。而《时尚 Cosmopolitan》、《Harper’s Bazaar 时尚芭莎》也通过版权合作的方式的分别于1998年4月与2002年9月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彼时,市场上更受欢迎的是以实用指南为导向的日系杂志。根据世纪华文国际传媒(CCMC)2005年4月颁布的市场零售调查:“瑞丽 Ray”旗下三本系列杂志在时尚类杂志中占有了43.93%的市场份额。

然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长时间的市场调研与周全的准备后,康泰纳仕集团在中国与人民画报社合作推出的第一本出版物《Vogue 服饰与美容》如同广岛原子弹“小男孩”,永久改变了中国时尚的格局。彼时,大部分的本土刊物虽然努力耕耘但要么视角受限,要么全盘翻译国际版权内容,对本土时尚产业更是甚少涉及。因此,在《Vogue 服饰与美容》即将创刊的消息传出来时,业界对此充满了期待,盼望这本杂志能改变两极的现状状况,做到中西汇融、并驾齐驱。在当年的一次访谈中,杂志观察家令狐磊曾认为:“《Vogue》进军中国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因为它是时尚魔头。在时尚媒体运作规则、时尚报道手法和时尚推广策略上都会产生它的魔力。” 在他看来,中国的时尚杂志业会因《Vogue》的到来而重新洗牌。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3张图片
《Vogue服饰与美容》2008年5月刊封面与2009年9月刊封面| 图片来源:《Vogue服饰与美容》

同样用“魔力”一词形容《Vogue 服饰与美容》的还有Jonathan Newhouse。在过去的16年里,他38度造访中国。该中原帝国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数不胜数。回忆起10年前在北京紫禁城的创刊庆典活动,他告诉BoF:“那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时刻。”而如今,他认为每当《Vogue 服饰与美容》攻克下一片新阵地,都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譬如,献给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如今对时尚界极为重要的城市——成都,那本值得回味的周年刊。”他说道。

在《Vogue 服饰与美容》创刊的前几年,中国时尚期刊市场竞争前所有未有得激烈,各大竞争刊物展开的赠品战至今叫人记忆犹新。《Vogue 服饰与美容》这个月送化妆包,《Harper’s Bazaar时尚芭莎》下个月送帆布袋,《Elle世界时装之苑》则是化妆品小样、笔记本、相框逐样来。不少忠实读者家中至今仍保留着《Vogue 服饰与美容》随刊附送的印有90周年庆的Gucci档案袋、镶有施华洛世奇水晶的日历以及携手资生堂推出的红色零钱包。

这些激进的市场举措,促进了时装出版市场的繁荣以及读者群体的拓展。如今,中国的时装杂志已经不需要借助赠品引诱读者,因为其自身的招牌已足够响亮。与此同时,《Vogue 服饰与美容》高质量的原创内容、新鲜的品牌合作方式与高级的明星包装形式,亦激发了其他出版物呈现方式的升级,促进行业共同进步。十年下来,本土制作的水平经已得与国际同行同场切磋。

与《Vogue 服饰与美容》一同成长的是中国持续高增速增长的经济。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达18.59万亿元(约合现价美元2.92万亿)。中国经济已呈腾飞之势,人们开始逐渐拥有充裕的可支配收入。这意味着国人对于生活方式消费的追求愈加旺盛。加上外国奢侈品品牌也跃跃欲试,准备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这对时尚出版行业来说,甚是利好。而《Vogue 服装与美容》显然是国际品牌寻找可靠的本地媒体合作伙伴的首选。令狐磊曾这样解释:“《Vogue》是时尚界目前为止最值得信赖的平台,以最美妙的传播方式让时装品牌的形象安全送达读者。”

《Vogue 服饰与美容》发行之初,其杂志标语为“时尚终极向往”,以此与当时的其他时装杂志作出区分。官方披露创刊号的发行量为30万册。在去年的专访中张宇曾透露,她一开始担心杂志的销量:“然后我就接到电话说杂志卖光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你说什么?卖光了?怎么可能?这让我们感到中国读者对于好品质的辨识力超出了大家最好的预期,也给我们对于杂志的定位和方向打了一个强心针,坚定了我们的信念。”

杜鹃形容那张著名的、由Patrick Demarchelier拍摄的《Vogue 服饰与美容》创刊号的封面,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曾记录过911事件的摄影师Stephane Sednaoui也因同一期拍摄迎来了自己的转折点。当时他正厌烦时装摄影,是《Vogue 服饰与美容》的邀约,使其近距离感受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新面貌,才获得新的创作动力。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4张图片
《Vogue 服饰与美容》2014年12月刊封面与2013年4月刊封面| 图片来源:《Vogue 服饰与美容》

在2005到2015年间,日新月异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增幅从双为数回归到了今年的“保七”计划,习近平主席推行的反腐倡廉计划则进一步挤压了高端消费市场此前存在的泡沫,社交媒体的爆炸式蔓延更是让纸质印刷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尽管如此,中国经济体积庞大,且增幅依然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时至2014年,中国GDP增长至10.36万亿美元。而若根据中华人民共合作总理李克强今年3月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计算,那2015年的GDP预计将达到11.08万亿美元。在过去10年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不仅翻了近5倍,中国富裕阶层也在不断扩大。

据《福布斯》今年4月颁布的《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15年底,在中国已基本实现“中国梦”,个人可投资资产在人民币60万至600万人民币的大众富裕阶层人数将达到1528万人,掌握着人民币114.5万亿元的私人可投资资产。他们庞大的消费能力虽然在反腐倡廉的宣传下有所收敛,但倘若一览近一年半来各大奢侈品集团发布的财报,你会发现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依然骇人。但凡何处货币疲软,该处就将立刻被中国游客所占领。巨大的消费能力以此得到释放。

而中国独特的媒体与互联网环境则有决定了这群人的时尚教育工作还是会在中国内地进行。因此,即便受到多方因素的冲击,杂志的多渠道通路让发行量不降反升,新媒体平台更是让《Vogue 服饰与美容》的品牌获得了前社交媒体时代无法企及的广度与深度。随之而来的广告销售亦增长迅猛,成为康泰纳仕中国业绩中的亮点。

如今,《Vogue 服饰与美容》被认为是该杂志最成功的海外版本之一。根据康泰纳仕国际(Conde Nast International)提供的《Vogue 服饰与美容》的媒体手册(Media Kit)显示, 截止2015年底,该杂志已拥有 1361288名读者,其iPad版本将拥有120万次的下载量、iPhone版的Vogue Mini将拥有78万的下载量、三个微博账号(Vogue 时尚网、Vogue 服饰与美容和Angelica张宇)合共粉丝将达550万人、微信公共账号关注者将达56万人次。

以上叠加后,实现全媒体闭环的《Vogue 服饰与美容》每月的读者群体将超过4000万人。这一数字比加拿大人口总和还多出500万。与其他国际版本进行比较,《Vogue 服饰与美容》在数码读者群体上充满了优势。根据康泰纳仕国际网站上提供的数据显示,英国版与意大利版《Vogue》网站每月页面访问量在3000万左右,而中国版的这一数据则是其姐妹版的十倍,达3.1亿次。

除了每年按月出版12期主书外,在偶数月份《Vogue 服饰与美容》还会推出每年6期的《Vogue Collections 奢品收藏》特刊,以针对不满足于主刊内容,希望获取独家高端内容的读者群体;同样每年6期的增刊,则为那些仍希望获得基本时装知识的读者们设计,旨在提供更多实用信息与指导,将众多喜爱时尚及生活方式的读者群体一网打尽。

如今的这一切,在旁人看来无非是理所当然。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正如张宇上个月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的:“你以为有了Vogue这块招牌,一切就迎刃而解,但你意识到事实并非如。人家并不认识你,并且对中国充满了质疑。”虽然创刊号打响了“中国时装新纪元”。然而要将创刊时等的气势与质量延续下去,个中过程无比艰难。

“在中国,人们不认识‘Vogue’品牌,在国际上创意精英们不相信中国人能做出高品质、好品味的杂志,于是这十年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来说就是不断解决难题、克服偏见、斗智斗勇完成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的过程。”她在杂志十周年纪念刊的卷首语中写道。她亦亲身告诉BoF:“我不希望我们是时尚界的二等公民,同步刊登母版杂志的内容,然后做一些廉价的本地信息就好了。不愿意做‘大家庭里的穷亲戚’,我们要真正尊敬我们自己的祖国。” 此外,她同时面临着当时国际时尚界对中国的忽视、藐视以及许多中国出版物接受自己低下地位的双重局面。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5张图片
《Vogue 服饰与美容》2006年9月刊封面与2007年9月刊封面| 图片来源:《Vogue 服饰与美容》


面对这种状况,她必须变得强势,在与多方的谈判中获得更多的筹码,并推高整个中国时尚出版物的制作水准。从“与所有为品牌走秀选模特的公司负责人开会,”到“追溯到品牌的设计师和总裁们,督促他们考虑起用中国模特”。张宇说道:“不是直接在杂志里给中国模特拍照片就行了。因为你想要邀请国际一流摄影师来掌镜拍摄,首先得把所有幕后的工作都做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你肯定要做这一层工作,因为如果外国创意人士对她们没有感觉,怎么可能给她们拍出好照片?” 因此,她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能力打造属于中国的超模。她清楚,只有这些姑娘在国际时装圈中获得一席之地,她和这本杂志的未来才会握有一首好牌。为此,至每当品牌在中国搞推广需要Vogue支持时,张宇“都会抓住机会反过来要求他们在国际时装周上起用中国姑娘。”

“中国版的《Vogue》在本土与国际时装产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对于本土设计师以及尤其是中国模特不知疲倦的支持,毋庸置疑的是让像杜鹃、刘雯、孙菲菲和雎晓雯等中国模特获得今日国际上的成功最关键因素。” Models.com的亚太地区编辑主管Felix Chang认为,俨然存在“Vogue之前和Vogue之后”的两个时代,他告诉BoF:“在拥有无比愿景与雄心的张宇带领的国际团队的运作下,这本杂志发出的声音不仅获得了中国人的认可,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关注。”

从杜鹃、刘雯、孙菲菲、奚梦瑶、秦舒培、何穗奠定中国模特在国际时装圈中不可取代的影响力,到今日雎晓雯携新一代中国模特李静雯、薛冬琪、王路平、袁博超、唐荧霜登上《Vogue 服饰与美容》今年的11月刊封面。倘若没有张宇作为他们坚实的后盾,他们不可能达到今日的高度。

张宇告诉BoF,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在早期许多中国模特从来没有出过国,“很多小女孩是在《Vogue 服饰与美容》的帮助之下,才办理了其人生中的第一本护照,获得了第一张签证。” 甚至,她会在除了模特经纪人之外再为她们聘请翻译,进行培训,以便和外国团队进行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6张图片
《Vogue 服饰与美容》2011年9月刊中国群模封面 | 图片来源:《Vogue 服饰与美容》

刘雯告诉BoF,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7年她第一次和《Vogue 服饰与美容》的合作。她说:“那是一次在伦敦的两天拍摄,在《Vogue》的帮助下,虽然交流语言上有些障碍,但整个沟通却非常顺畅。与《Vogue》合作多年,她们教会了我如何在不同的摄影师、设计师面前展示不同的自己,我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十年,看到更多不同的自己。”

“它为中国模特和设计师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平台,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曾四次登上《Vogue 服饰与美容》封面的奚梦瑶告诉BoF:“我的职业生涯最离不开的就《Vogue》,它一直陪伴我成长。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到后来跟随Vogue拍摄那么多次,和Vogue这样的专业团队合作,我学习到了很多。而且Vogue的平台让我被更多人看到。这样的支持才让我走得更远。”

在中国做一本具有国际水准的时装杂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拉近东西方审美之间的距离。通过将中国模特推向国际舞台,让他们大量曝光,国际读者对于当代中国审美的认知通过互联的万维网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早年间,时装爱好者们会在The Fashion Spot这样的论坛中分享与探讨《Vogue 服饰与美容》每一期的封面与大片,乃至为中国模特“盖楼”,将其所有的作品归类至一个帖子之中。

此后,Models.com的模特排名与Style.com(现Voguerunway.com)的时尚街拍成为了中国模特闪耀的地方。《Vogue 服饰与美容》的封面与大片不仅是她们排名晋升的重要依据,亦是街拍摄影师注意到他们的关键渠道。如今,这些中国模特在社交平台上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以刘雯为例,她的微博与Instagram粉丝数分别高达1300万与130万人。无论中外,她所代表的东方之美本身亦成为一座桥梁,促进着东西审美交流,更化作时代的符号。

在中国,《Vogue 服饰与美容》亦充当了时尚启蒙教材的角色。如今诸多活跃在中国乃至全球时尚产业中的国人都是因为这本杂志的魅力而决定投身时尚产业。从博客时代的杂志刊评、豆瓣上的《Vogue 服饰与美容》讨论小组、摩登夜会上为每一期杂志开设的帖子,到现在的微博、微信时代,十年来,这一批密切留意杂志动向的读者们有的成为了《Vogue 服饰与美容》编辑团队的一员或为其他时尚出版物效力,有的成为了业界知名的摄影师、造型师与时装作者,有的则成为了呼风唤雨的时装博主。

“一开始,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对于读者的教育,我们意识到中国读者还需要很多时装知识上的补充,于是做了很多旨在进行教育的内容,帮助读者们做好准备进入奢侈品和时装的世界,”张宇说道。因此在早期的杂志上,著名时装评论家Sarah Mower应邀每一期都会为中国读者来带深入浅出的时装故事,以及其亲笔绘就的幽默插画。

“后来,我们迎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阶段,就是我们找到了中国版《Vogue》的灵魂所在。与其它版本《Vogue》不同的是,我想强调的是身份认同(Identity)。我们在杂志中谈论那些积极向上、秉持对人对社会等独特价值观的女性;而其他版本杂志更多仅是传递有关造型和时装的信息。而我在想,对现代中国的摩登女性来说,在每个人生活中,时装和造型不过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张宇继续说道:“就算对我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我本身不会花什么时间去想我今天要穿什么出门。所以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告诉她们哪里可以买到这些漂亮衣服,与培养自身的都是一样重要的。所以杂志实际上一直在展示我们理想中女性的模样:美丽、努力上进、真正对待生活。”

一位每期都不落下的忠实读者告诉BoF:“十年前,中国人对时尚的印象是模糊的,而十年后,在《Vogue 服饰与美容》的带动下,大家有了更加清晰和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唯一不变的是,《Vogue 服饰与美容》依然持续不断地为大家描绘一个梦幻的时装图景。”

在选贤举能方面,《Vogue 服饰与美容》不仅拥有最好的国际资源,这本杂志一手培养起来的本土人才如今也枝叶繁茂,在中国的时装产业中独当一面。

这本杂志的三位海外时装时装总监在这本杂志上分别留下了其各自的印记。现任《Porter》杂志时装总监兼Net-a-Porter内容时装总监的Gabriele Hackworthy是这本杂志十年间的第一位特邀海外时装总监兼创意顾问。在她的安排下,摄影师Mario Sorrenti、Michael Thompson等人与Andrew Richardson、Jane How、Edward Enninful、Tiina Laakkonen和Joe Zee等时装造型师强强联手,塑造了如今已成经典的白色背景板半身叉腰封面形象。

于2010至2013年年底担任该职位的Nicoletta Santoro则为这本杂志带来了Peter Lindbergh、Slve Sundsb、Willy Vanderperre和Inez & Vinoodh 等更为多元的摄影师资源,让那些年的杂志视觉呈现精彩纷呈,并逐渐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她与Inez & Vinoodh合作拍摄的《Vogue 服饰与美容》六周年、八周年封面堪称经典。如今担任该职位则是曾经在《Vogue》巴西版、土耳其版和俄罗斯版工作过的Daniela Paudice。在她的统筹下,这本杂志的高端视觉呈现继续获得者国际时装产业的认可。

当然,《Vogue 服饰与美容》对于中国时装产业的支持绝不停留在模特层面。十年间,被杂志赏识并推广的中国设计师开始在世界时装之都办秀,每一季的作品出现在全球各大高级百货与买手店之中。十年间,与杂志合作密切的中国时装摄影师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十年间,为这本杂志工作过的编辑们也带着“Vogue”精神,成为了行业中的栋梁。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7张图片
陈漫为《Vogue 服饰与美容》2009年10月号拍摄的“中国红”大片 | 图片来源:《Vogue 服饰与美容》

著名摄影师陈漫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为《Vogue 服饰与美容》拍摄的2009年10月号的一组“中国红”大片。那时,恰逢中国建国60周年,于是杜鹃身着一组中国设计师设计的红色服装来演绎六十年来的中国时刻。“这组表达祖国万岁主题的作品也成为了我的经典作品,一部分在天安门进行拍摄,每张照片代表中国的一个时期,表达了每个年代中国人的成长,但又是时尚化的体现。这组照片在国际上反响很大,尤其是天安门这张,经常会被很多媒体报道中国时采用。” 陈漫说道。

在她看来,《Vogue 服饰与美容》肯定了中国时尚界在国际的地位,是发出中国自己声音的重要渠道,“在《Vogue 服饰与美容》刊登的作品非常受关注,它们既是国际化的,又是当代的,在会意中又寻求一种不刻意,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她补充道。

“我一直相信的一点是,我们之所以启用中国摄影师,不是简单因为他们是中国人。”张宇表示道:“我想这样也能传递给读者们最良好的意愿,读者们不会在意是谁拍摄了这些照片;但呈现的影像品质一定要高,因为摄影作品质量好,我们启用中国摄影师才真正是有意义的。读者们会真正发现,启用他们的原因在于他们确实能拍出《Vogue》水准的好作品。我想这会产生新的尊重。如果我说我们就纯粹是支持中国摄影师,这样是不会让人产生敬意的。”

2007至2009年期间于《Vogue 服饰与美容》担任时装专题总监,现供职于国际时装品牌传讯部门的张玮栩(Wish Teoh)告诉BoF:“和Angelica一起工作,学到的最重要的一堂课就是:无须背负西方列强的压力。这些年看着中国版《Vogue》的转变,其实也是中国山河的改变。不管是以时晓凡、陈漫、梅远贵,还是Stephane Sednaoui、Virgile Betrand铸造的影像,或是贾樟柯撰写的文字,都是我们的当代。”

“当时,Angelica对我这样一个毫无经验、初出茅庐的新人下了很大的注。”在线时尚节目《Ling类时尚》创始人、当年从时装编辑助理一直做到《Vogue 服饰与美容》助理时装总监的吴岭向BoF诉说了她对张宇的感激之情:“我可以说是她一手培养出来的,我所掌握的关于如何编辑一篇专题、一本书,或者确切地说是如何处理一件事,都是从她那里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学来的。她确实非常严厉,而她值得我尊敬的地方在于,她总是会问大家的意见,也会尊重别人的建议。”

“十年来,我们是在不断的又合作又斗争的反反复复中过来的,”去年在接受BoF纸质版专访时,张宇亦透露:“期间杂志内容越来越兼具国际一流水准的创意品质和对中国读者和文化的尊重,这个平衡做得越来越好。” 如今,《Vogue 服饰与美容》已经与Mario Testino、Patrick Demarchelier、Tim Walker等国际著名摄影师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中国读者们得以看到这些传奇性的名字为其专门打造的大片及内容;西方创意阶层也借由《Vogue 服饰与美容》打开了观察中国的窗口。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8张图片
由Mario Testino拍摄的《Vogue 服饰与美容》2015年9月刊群星封面 | 图片来源:《Vogue 服饰与美容》

“起初,我就被该杂志的质量和版面深深震惊了,我认为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工作,让我从中得以学习,而不走弯路,” Mario Testino在一次访谈中透露了他决定接受《Vogue 服饰与美容》工作邀约的原因。在经历数次合作后,他逐渐成为了《Vogue 服饰与美容》合作最为紧密的摄影师。在2013年12月号的100期特刊中,Testino拍摄了超过150页的时装大片。为此,他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而创刊十年,齐集十位中国女星的封面也出自他的手笔。他坦承:“中国版《Vogue》是当下世界里最重要的《Vogue》,因为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

与英国版、美国版、意大利和巴黎版这些处于国际传统时装产业创意、消费核心成熟的《Vogue》国际版本不同,中国版在创刊初始,才刚开始在奢侈品与生活方式消费上发力,而本土创意则仅有零星火花,难成燎原之势。面对当时这样的市场情形,张宇肩上的任务不仅仅时为中国读者介绍国际时尚潮流与摩登的生活方式,她更肩负了将中国原创设计介绍到国际时装舞台上的双向职责。

“看到张宇在时装周期间欣赏并亲身示范我的作品意义非凡。而看到范冰冰身穿我的作品出现在杂志十周年刊封面上,对于我这么一个年轻设计师来说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张卉山告诉BoF,与他私交甚笃的张宇是如何给与他切实的支持。“这本杂志不仅仅是桥梁,而且是一块可以发芽生长的沃土。在这里,东西文化得以交流碰撞,开出更美的花朵、长出更高的大树。”时装品牌Babyghost的创始人之一的黄悄然形象的向BoF道出了《Vogue 服饰与美容》在中国创意才俊心目中的位置。

而令棟梁联合创始人刘馨遐(Tasha Liu)至今铭记于心的一是张宇在她刚加入棟梁时,亲自上门造访。“她一件一件的看了所有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作品,并告诉我们要坚持下去。紧接着,就做了中国设计师的选题,并用了2页的篇幅来报道我们的小店,这给了我们很大鼓励,”她继续说道:“另一件事则是去年,Vogue TV主编邹倚天带领他的团队跟我们拍摄了两三个月,和我们的设计师、我们的成员、合作伙伴谈话,积累了20小时的素材,剪辑出了20分钟的纪录短片《棟梁之路》,但片中却将当时我们五年来所做、所思,中肯、客观呈现出来。Vogue式的报道不只是采访和聆听,还是有启发的,让我们看到要往哪些方向去努力。”

由于她在国际时装产业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张宇还是众多设计师与奢侈品品牌决定进入中国时,会见的第一个人。两周前,她在其个人Instagram账号上,发布了一张其与Loewe创意总监Jonathan Anderson的合照,并表示:“期待很快将他介绍到北京!” 而在近日,当Gucci的新创意总监Alessandro Michele与《Love》主编Katie Grand因“Not longer/ Not Yet”(已然/未然)展览前往上海后,是张宇以《Vogue 服饰与美容》的名义为他们举办了接风私人晚宴。在张宇的每周行程上都有类似的事项,而她也很乐意为国际时装产业指点迷津。毕竟只有双方加深了解,才有可能进行更为深度的以及更适合中国市场的合作。

《Vogue 服饰与美容》走过的黄金十年,Jonathan Newhouse表示张宇在这一役中功不可没。他说道:“张宇是中国版《Vogue》的杰出代表。她成为了《Vogue》在中国的化身,甚至,她成为了中国时尚本身。无论何时,时装品牌和奢华时装屋是寻求见解,或是希望了解中国市场正在发生什么,它们都会寻求张宇的意见和帮助。很少有个人像张宇为中国那样,为推动时装产业做了如此多的事情。”

十年间,她促成的合作不仅仅是出于商业的考量,更多的是动机是带来创意的碰撞,以及打造社会效益。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她与Giorgio Armani推出限量版了T恤为灾区筹款。而奥运时节,则请来了Martin Margiela打造了张曼玉的羽毛球战袍。另一方面,这也促进了明星开始与国际品牌接轨。今年,她还带领了一众中国明星出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

在昨晚的庆典晚宴上,Sacai创始人兼创意总监阿部千登势告诉BoF:“在《Vogue》的帮助下,中国女性变得更加摩登、时髦、国际化,这为不少品牌培养了相当好的土壤。”就在派对结束后的第二天,她即将赶赴北京,为其首间中国精品店揭幕。而Moynat的创意总监Ramesh Nair也向BoF透露:“中国消费者正在逐渐成熟,她们不再对Logo有着强烈的痴迷,其中《Vogue》的帮助很大,Moynat将计划在北京开设游击店。” 据资料显示,这间古老小众的皮具品牌已于香港开设了两家店铺,虽尚未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但光顾其巴黎、伦敦店的顾客仍有15%都是中国人。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9张图片
由超模Karlie Kloss出演的华为智能腕表广告 | 图片来源:华为

当下,张宇希望《Vogue 服饰与美容》做的不止于此。不久前,由超模Karlie Kloss、Sean O’Pry共同演绎的一组智能腕表的广告大片同时惊艳了时尚界和科技界,没有人想到其出品方是出身传统军工及通信制造的本土企业——华为。而成功为其塑造时尚形象,洗刷消费者刻板印象的功臣正是《Vogue 服饰与美容》。这项合作也是此次庆典及不久前于米兰举办的庆典活动上的一大亮点。

“我们不想要直接加入广告形象,而是真正创造一些有价值的、独特的东西。仍然是以《Vogue》的视角呈现出原生内容,与品牌方在更大规模层面进行合作。” 张宇告诉BoF:“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创造影像,除了拍摄之外,更多的是从将广告概念化这个角度帮助他们,如何扩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或在杂志中用数字化方式呈现。我们将摄影师Mario Testino、超模Karlie Kloss和华为的产品都连接到了一起。我们在概念、沟通上下了很大功夫,努力将这两个来自不同文化的、原本对彼此不甚了解的极端融入到了一起,并最终做出了成功的广告。”

这项合作不断持续,张宇继续帮助其牵线搭桥,创作出更加高端的Fornasetti限量系列。在这个定制系列中,腕表的表盘呈现了Fornasetti经典的女性面孔,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向佩戴者眨眼或闭眼。这是Fornasetti品牌本身数码化的衍生,亦是国产智能腕表在设计和时髦度上前所未有的突破。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10张图片
华为与Fornasetti经由《Vogue 服饰与美容》牵线,合作的限量版智能腕表 | 图片来源:华为


张宇表示:“这可谓是一个远超‘杂志+广告商’关系的合作。” 在她看来,广告客户在《Vogue 服饰与美容》上购买广告版面用以呈现广告客户的视角和观点,但很多品牌虽然很了解其品牌,可并不都明白怎样在中国市场中宣传自己的文化。“最后在移动端平台第一线进行呈现的不是他们,是我们在做这些日常的运营。所以,我们要做就是将所有这些元素整合衔接,加上我们对品牌及其目标的了解、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从《Vogue》的视角出发,这样我们才能为其创造出更全面的解决方案,这是《Vogue》独到见解与品牌需求的结晶。” 她也向BoF坦承,类似华为这样的合作并不多见,但这无疑是未来她将积极探索的方向。

那么,走过了黄金十年的《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新的旅程呢?

“我希望《Vogue》品牌在中国时尚行业持续保持领导者的角色。读者和用户逐渐在数码平台上进行消费,而《Vogue》也将持续扩张并丰富其在新媒体上的产品和内容。”Jonathan Newhouse说道:“譬如,《Vogue》是中国首要的社交平台——微信上粉丝数量排名第一的时尚品牌。中国的读者和用户以及境外的人士也将继续从《Vogue》这一品牌中看到新的想法及新的产品。”

Liz Schimel则表示:“下一个十年,我们将在中国不断扩张的都市中心,继续扩张我们的多媒体生态系统,并不断发挥移动端媒体的优势力量,加深我们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我们的内容将逐渐倾向于移动端、便于进行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并使其更具有感染力。”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11张图片
Vogue Mini 与 Miss V卡通形象 | 图片来源:Vogue Mini


于今年2月上线,并已大获成功的“Vogue Mini”是其多媒体生态系统的一个里程碑。张宇对BoF诉说了康泰纳仕和她的做事方式:“我们做事是十分有条理的,对每件事都思考再三,明确我们的需求。我们不会像一些媒体,一个热点出现就马上去跟进。每件事,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去关注,然后比其它媒体花费更多一点的时间做好这件事,之后拿出比所有人更好的成果。”

目前,其数字化业务逾百万的用户数,给了张宇更强大的信心。同时通过了移动端,她更加明白了年轻一代的读者在谈论些什么,并想要些什么。她向BoF独家披露道:“在明年,我们会将‘Vogue Mini’品牌推广至杂志层面,这是一本新的杂志,为更年轻一代的读者量身打造,与她们进行对话。” 在她看来,整个‘Vogue Mini’的催生来源于读者的真实需求。“我不会从完全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产品的推出,这其中是包含了市场需求和读者需要的,这让我们得以真正触及年轻读者。在这之后,我们才开始谈及广告与其它。” 张宇说道。目前,《Vogue 服饰与美容》的编辑团队进行了完全的整合。在初始阶段,《Vogue Mini》杂志或将推出春、夏、秋、冬四期,为年轻读者提供一季一次的时装指导。若收效理想,张宇还将考虑在此发刊频率上继续增加。

在“Vogue Mini”的移动端应用程序上,有一个由艺术家韩娅娟在张宇标志性的发型基础上创造的卡通形象——“Miss V”。张宇开玩笑的说,这大概是以她的女儿Hayley为蓝本创造出来的,但这让她感觉又年轻了起来。通过Miss V,她看到了编辑集体思考创造的过程,也与年轻的读者们谈论了许多有趣的不同话题。“虽然,我们确实谈论了很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话题,比如我应该穿什么、应该做什么、我的闺密们又在谈论什么。但最终的主题依旧是鼓励读者们做出尝试、明白自己的属性和个性,变得自信、沉稳、冷静,既耳听八方又虚怀若谷,也不缺乏安全感。我希望她们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在一切事情上做出自主的选择,而不是试图出现在每一个角落成为另一个‘别人’。”张宇说道。

她还在考虑未来是否要将这个更显亲切的卡通形象放在《Vogue Mini》杂志上。“不过这可能是个圈内人才知道的吧,”她说。其实,她并不知道,经过十年的耕耘,她的形象即使在中国时尚圈之外,也早已深入人心。

文字编辑Aijing Wang、实习编辑Guan Tan对本文亦有贡献。


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_第12张图片

1

逃不开、打不死的Ugg

“虽然时装业内人士对该品牌总是‘说不’,但仍然无法阻挡这个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履品牌大获成功。”


2

日本已成为时尚界的“旭日之国”

“该国在时装产业的经济文化权威持续上升。如今随着漫画角色扮演(cosplay)以及在相扑场办时装秀的趋势爆红,日本现象再度升级。”


3

Van Cleef & Arpels不担心中国经济放缓

“奢侈品珠宝商对亚洲消费者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代表着未来的增长点。”


4

时尚速度加快,这将毁掉创意

“设计师可以随意调动工作室、金钱以及庞大的宣传机器,唯独时间对他们来说是奢侈的:开发概念的时间、使概念成熟的时间、对创办任何创意公司来说都至为关键的——容许试错的时间。”


5

Donna Karan:为何我要做出这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卖掉同名品牌

“在一则涉及广泛的采访中,Karan谈到她与路威酩轩集团(LVMH)最终分离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新公司Urban Zen。”




The Business of Fashion,简称BoF,被誉为“地球上最具影响力的时装网站之一”和“行业圣经”。致力于提供原创的时尚商业新闻以及权威的时装行业情报分析,辐射全球逾200多个国家与地区,是时装公司高层、创意人士、学生以及创业者不可或缺的资讯平台。


欢迎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BoF时装商业评论,获取权威时尚商业资讯。

你可能感兴趣的:(BoF 情报 |《Vogue 服饰与美容》将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