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成功的人都有开窍的过程
有一位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的朋友,跟我说起他的一件往事。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突然这个世界一下子明朗了,自此之后,什么数学、作文这些学科学习,基本上就是不费吹灰之力。而在此之前的一些人和事,以及最重要的学科学习,都如同雾里看花,不明就里。他认为这是他思维的开窍。
有一个清华学子说:在她上初中之后,突然一下觉得学习特别简单,老师讲课一听就懂,作业做起来也不费劲。然后,她就一路领先,最后考上清华大学。
少年班毕业的朋友,他们开窍实在是很早,大多数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开窍的体验,其显著的学习场景应用就是:
(1)能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讲课进行思维旅行。没有开窍,没有对知识整体架构的掌握,确实很难领会到这种美妙;
(2)能够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看透试题的本质。你都知道出题人怎么想的,你都知道他要考你什么,所以你真的能征服这些题目;
(3)能够抽象地推理--付出就有回报,如何付出才有回报。而大多数学业一般的学子,他们肯定听说过“付出即可有回报”这样的话,但是这样的话并不能打动他们在于,他们无法抽象地、系统地思维,通过逻辑推理而到达远方的结果;
在学习之外,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能够体谅父母了,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了,能够站在真正解决问题的角度上应对问题。这可能就是我们说的“成熟”了。
我也有过两次开窍的过程,第一次开窍是初中阶段学习几何时突然明白了解几何题的技巧,就是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这个结论的,就找可以用的定理,推论。几何题迎刃而解了。
这其实和老师的启发分不开的,老师常说:“想一下,假如你是出题人你会怎么出题?”
这个问题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晚上回到自习室,拿出来白纸刷刷刷自己给自己出了三道类型题~
自此以后,对于那些高频考点,在复习完之后做试题就开始喜欢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这种思考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第二次开窍是大量阅读和学习家庭教育之后,一下子对生命的意义、对儿童的成长有了全新的领悟。自此之后,我看每一个儿童都是天使,我看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当然,我开始讲课,开始以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家庭教育。
形式运算阶段是啥意思?
我认为,儿童在学习方面开窍,意味着他们的认知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
著名的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则对此有一个定义:从十一岁开始,一直持续到成人期,儿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对抽象的心理表征进行逆转并对其进行操作。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理解到二级关系,或者说关系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分析性推理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分析性推理建立在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特征的认识之上。以一个问题来举例说明一个二级关系:猫和狗之间哪方面的相似点在知更鸟和麻雀之间也具备(这个例子其实还是有一些知识背景在里面)?
形式运算阶段发展起来的另一种重要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思考像公正、内心平和这类没有任何具体实物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还能够进行系统地思维。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完全不同
在形式运算阶段,个体会出现6种概括性特点,每一种都对青少年如何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如何制定个人的计划和目标,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科研推理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一,青少年能够同时对超过两种以上的变量进行处理。
例如,他们在做旅行计划时可以同时考虑到速度、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在其他事情上也能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二,他们也能够考虑到事情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和一些朋友的友谊也许不会保持很久。
第三,青少年能够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逻辑性的假设。
例如,他们能够理性的选择学校或工作,他们能够依照他们平时的学业表现及能力判断什么样的学校或职位会接纳他们。
第四,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做出适当的预期。
例如,当离开学校后,他们适合从事哪些工作。
第五,他们有能力査明事物的内部一致性或逻辑联系,他们能够通过寻找支持或反对意见来验证事物的真实性。
第六,青少年能够客观的分析他们自己、他人及他所处的环境。
他们知道社会和他人期望自己做什么,同时也能认识到在另一种家庭、社区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可能对相同的行为有不同的社会规范要求。
形式运算阶段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说简单一些,所谓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就是换位思考。
小到试题试卷站在出题人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出题人,我该怎么去考察这个知识点?以哪种方式?
和父母起争执,换位思考:如果我当爸爸,当妈妈了,对于这件事情我会怎么做?会采用哪种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部分家长的不同:
(1)考上好的大学需要好的成绩。这是一个事实,结果,不存在认知偏差。
(2)好的学习成绩就是要多努力,多做题;
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它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它是不恰当的。据我研究分析发现,好的学习成绩至少基于如下要素:
A、好的亲子关系和至少一个通情达理有智慧的父母(不是有知识,是生存智慧)教养;
B、孩子有先天智力超常或后天智力超常的基因。当然普通孩子也能做到,但是要多付出好多努力,这对其它条件的要求更高;
C、孩子的求知欲、进取心得到保护和激励;
D、孩子的目标明确(至少短期目标明确),能够坚持;
E、孩子都能在初中阶段或者高中阶段开窍(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所以,从第(2)点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认知偏差和对事情理解不全面的问题。
(3)只要提要求,多敦促,孩子就能多努力多做题;
提要求是确立目标,多敦促是促进执行,这也是一种事实,但这个事实需要如下前提:
A、一个有价值感和安全感的儿童才会对未来有期望;
B、对未来有期望才会相信自己可以拥有更好的目标;
C、而价值感和安全感来自于家庭教养方式。也就是说,来自于父母或者养育着的教育态度、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人生价值感、自身的行为模式等等。
让孩子多努力多做题,背后有如此多的学问。这又是绝大多数父母所不明就里的地方。
这些要义,一旦我们看到它,你就拥有了这样的知识。但是,为什么家庭教育做起来还是那么难呢?主要问题还是:父母能力的缺失。也就是说,父母都没有进入形式运算的阶段,他们很难去理解这种关系之中的关系,因果之间的因果,无法站在儿童的角度、成长的角度、未来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你把知识学到了,根本就无法理解其可能性。而育儿,是一件抽象的事情,它的结果需要在未来很多年才能得以检验。抽象思维发展不足、价值体系单一、是否对错论主宰的心灵,怎么可能应对?
如何培养儿童形式运算思维?
一些环境因素可以促进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发展,并可降低他们自我中心主义的水平。
1、现实生活的多重角色有利于形式运算思维的发展。
比如,一个高一的学生,他应该权衡处理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儿子、作为奶奶的孙子、作为舅妈的侄子的身份,在每一个角色上做到最好的自己。这是需要统筹资源,系统思考和行动才能做好的。
2、参加各种活动(行万里路)。
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同学聚会、家庭聚会、户外拓展、自助旅行、夏令营、外出办事、公益组织等),每一个青少年能够看到不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情况的形成、现状、对自身和外在的影响以及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3、系统学习初高中课程。
初高中的课程,实质上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学习。通过专注、深入的探索和学习,了解到学科(科学)的一般规律,从而成长了形式运算思维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同化到其它的场景中。
4、广泛的信息输入及加工(读万卷书)。
广泛的信息输入包括阅读、看电影电视、听书、听讲座、与人交谈等等。
父母如何发展形式思维?
1、读万卷书。不仅限于教育类书籍,更多要读人物自传、思想著作、经典小说。
2、行万里路。其实就是要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帮助自己发展形式思维。具体形式可以参考上面对孩子的建议。
3、与高人为伴。一个是通过微信群与比我们更优秀的人一起交友聊天、探讨话题。一个是订阅某些人的公众账号或者微博。
“幸福家庭出来的宝宝总是有些钝感的。他们不会从你随便一句话中解读出千百种深意,他们始终相信这个世界的善意。”还是深受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