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_第1张图片


孩子的智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那孩子的学习能力,到底有什么秘诀或规律可言?


今天,我们就请到儿童教育从业者吕丽莹来跟我们好好说一下。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_第2张图片


和父母聊天多的孩子

语言能力更强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_第3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1995 年,美国曾发布过一个「3000 万字差距」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研究费时 2 年半,跟踪调查记录 42 个家庭中孩子和父母对话。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 4 岁之前,会比高收入家庭孩子少听到 3000 万字词汇,因而会导致孩子在语言发展、阅读理解、成绩方面的能力也会较差一点。


这个研究看起来有点扎心,但其实背后说明的是,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语言越多,孩子的语言能力会越好,和家庭经济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去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认知科学家组织了一项针对 4~6 岁儿童研究的新项目,发现一个新的结果。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_第4张图片

图片来源: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0815/the-power-of-talking-with-children/


研究指出,父母与儿童有没有交谈比孩子所掌握的词汇数量多少的差距所产生的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


该项目论文的主要作者雷切尔罗密欧说:「重要的不仅仅是和孩子说话,而是与孩子聊天。这不仅仅是将语言倾注到孩子的大脑中,而是实际上与他们进行对话。」


和父母聊天交流更多的孩子,在语言发展上更为优秀。


如何与孩子有技巧的聊天?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_第5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聊天并不是闲聊,而是就某一主题进行有内容、有逻辑、有目的的探讨,将孩子当做交流中的平等的个体,注重倾听,鼓励表达,是一种关注孩子本身,贴合孩子当前的能力,并推动孩子发展到下一阶段的聊天式学习方式。


其中,有几个技巧可以掌握:


1. 耐心倾听,从孩子感兴趣的点去表达


孩子在婴幼儿阶段听得多说的少,反应上还会慢半拍,建议在需要孩子反应时以及需要孩子回答问题时,给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组织语言。


从孩子日常的生活出发的讨论,对于孩子来说更容易接受,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的讨论,孩子更愿意深入。


2. 贴合主题的对话,有意识的延伸提问


早期孩子词汇量、知识量都不足,很难针对特定的主题发表看法,这很正常,我们也可以顺着他讨论其他的主题,不需要时时刻刻想着我们自己的主题,或者站在更高的维度上有意识的提问进行引导。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_第6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3. 关注事件的多个维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孩子本身很容易用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去看事情,而真正成熟的思考者,则能考虑到整个事件中的方方面面,在对话中同孩子探讨不同人的不同视角。


允许孩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即使孩子的想法看起来很荒谬,也不要用大人所谓的对不对去评价它们。


可以给孩子机会看到语言和策略所带来的不同后果,孩子要看到语言产生的后果,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经验。


利用任何生活场景来聊天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_第7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对于低幼的能跟大人简单交流的孩子来说,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在上早教班,但一定随时随地都有大人看顾,这就给在家中、在日常生活中等任何场景随时随地交流提供了机会。


前面说的的是理论,现在就拿我家孩子的实践作为例子方便理解。


我女儿红豆三岁,不敢说能探讨什么严肃的话题,但跟大人简单地聊天还是可以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很注意从她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去帮她做延伸。


举个例子,


有一天晚餐的时候,红豆突然在餐椅上把头抬得高高的,说妈妈你看,我现在好高!


说,是的,你把头抬得高高的,现在比刚才高。(引入比较)


豆把头缩回去,比较一下,说,现在我不高了。


我说,你坐在高高的餐椅上,就可以和大人一起吃饭了,你看,你的餐椅高,大人的椅子矮。(继续比较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红豆说,我现在矮矮的,要做高高的椅子,大人高高的,就可以坐矮矮的椅子了。(她开始总结)


我说,是的,因为我们要坐在同样的桌子上吃饭呀,大人比较高,小孩子比较矮,所以我们可以坐高椅子和矮椅子。


红豆开始思考,没有宝宝椅的时候我坐在妈妈的腿上吃饭。


我说,


是的,没有宝宝椅的时候你可以坐在妈妈的腿上,咱们俩加起来就像你坐在餐椅上一样了。(引入数量叠加的概念)


红豆有点懂了,因为餐椅比较高,大人的椅子比较矮。


这样的谈话,其实就是聚焦于孩子当下的兴趣,倾听她的表达,并从她感兴趣的点出发,聚焦于一个话题,来进行更多的扩展和延伸。


我们关于高度的谈论从红豆当时感兴趣的「变高」出发,慢慢延伸到比较,在延伸到叠加,从一个已知的经验延伸到另一个,每一步她都能理解,但其中我也确实加入了新的概念,这也是学习理论一直在强调的,新知识一定要与已有的知识产生联系。


后面我试图引入更多关于叠加的概念,于是试着挑战她。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_第8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我说,红豆你看,你矮矮的,妈妈高高的,大人比小孩高,但你知道我们国家最高的人有多高吗?


她说,不知道。


我说,我们国家最高的人叫做姚明,他有两米多高呢,比两个你加起来还高!(尝试说叠加)


红豆大概想象了一下两个她叠加起来的画面,乐不可支。


我再说,他的个子特别高,所以他们家的门啊,桌子啊,椅子啊,都需要专门去做特别高的,要不然他会特别不方便。你还记得上次你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爸爸进门的时候忘了把你放下来,你撞到头了吗?(继续聊叠加)


红豆说,我都疼死了。


我说,是的,因为你们俩加起来太高了,我们的门比较矮,如果姚明叔叔不给自己做个高的门,他进门的时候也会撞到头,哎呀疼死了!


红豆说,他到我们家就会撞到头。(她还在关心高个子的问题)


我说,是的,所以他们家的家具都很高很大,你还能想到什么家具特别高大呢?(我也收回来了,不再试图聊叠加的事情)


这一轮的「叠加诱导」并没有太成功,因为红豆的兴趣被「高个子的叔叔」吸引了,并不想顺着我聊叠加的问题,这也是很常见的,我就顺着她开始一起想象,特别高的姚明家里,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但基本上,跟随孩子的兴趣从已有经验出发去延伸,不强求孩子跟随就很好了。


最后需要说的是,和孩子聊天的背后是亲子关系、悉心陪伴、耐心支持。


理念讲起来容易,具体到一天天的实际操练中就难了,因此成功的秘诀,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父母的坚持。


再好的方法,也比不过父母的坚持,当你开始坚持并坚持下去,孩子就赢在了起跑线。


推荐阅读


看了这个实验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胆小



BBC纪录片告诉我们2岁前的发育有多重要?

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麻省理工大学研究:会聊天的父母,孩子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