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张图片

通向安全方便支付的,是绵延千年的创新之路。


文|李华茂


在传统中国,谈一笔几百万两银子的大买卖,这钱应该怎样打过去?


现金支付显然不太容易,跨地域支付更是如同噩梦。 拉银车、镖局配送不但成本高昂,而且风险极大、难以控制。


这个问题似乎不难解决。 拜电视剧所赐,晚清商人随手掏出百万银票的场面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 而现实是,1876年陕甘开战之际,大商人胡雪岩和乔致庸通过遍及各省的钱庄、票号,为前线的左宗棠源源不断汇兑军饷、筹借外款,帮助大清续命30余年。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张图片

· 如今乔家大院牌坊修葺一新,成为晋商文化标识


不过,实现这种便捷并不容易。


从飞钱到票号的梦想


贵金属通行中国2000多年,最大问题是不方便长途运输和支付。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唐代一缗 (1000文) 铜钱法定重量是3.2千克。如果发生大宗交易,即使在本地集市,买卖双方都恨不得拿串钱绳子上吊。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如果没有汇兑支持,想来并没有那么潇洒。


基于交易需要,早在806年,长安市面上就出现了一种叫「飞钱」的凭证。 当时铜钱缺乏,各地禁钱出境。 商人在长安把钱交给各地「驻京办」,领一张凭证回籍,验证后便可兑换现钱。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3张图片

· 传说中「飞钱」的式样。「合券乃取之」即两券相合,可验证真伪


飞钱安全方便,深受商人、旅客喜爱,因而又被称为「便换」。 宋代还设置了专门的官方服务机构「便钱务」,并通告各州: 如果有商人持券而来,要立即如数付钱,不得耽搁。


长安市上为人管钱、管账的机构,比这种官方凭证出现得更早。 《太平广记》里面记载了一则小故事,把应用场景说得很清楚:


开元初年,北海有「神人」赠送某府兵卫士两匹绢,叮嘱他到长安市上卖二万钱。 卫士照办,人们觉得他一定是失心疯了: 这东西卖二万钱? 而且谁逛个街会带120斤铜钱? 没过几天,「有白马丈夫来买,直还二万」。 原来,「神人」早已把钱存在长安市上,一声吆喝便把钱付了。


一千年以后,莫斯科土财主想到巴黎花天酒地,还得带着满袋子真金白银。


唐以后各个朝代都有类似凭证。 宋代有「交子」「会子」,还有「盐引」「茶引」等有价证券,元、明有「宝钞」,清代则出现了银票。 这些纸质凭证共同特点是便于携带和异地汇兑。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4张图片

· 两宋时期的「交子」(左)和「会子」。「行在会子库」就是兑换机构


这些凭证也都有流通纸币的特征和功能,发行权掌握在朝廷手中,很容易发生通货膨胀。 早期还能「以银为本,虚实相权」; 但是很快朝廷就尝到了发钞甜头,开始大肆印行。


元代通用纸币宝钞。 1260~1275年,纸币年均印行量为10.61万锭; 到1276~1287年,年均印行量达到了117.44万锭,是此前11倍多。 1312年印行量为232.23万锭,我国通货膨胀领先了世界400多年。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5张图片

· 元代「宝钞」,其边绘纹路非常复杂,具备很强防伪功能,「伪造者处死」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6张图片

· 明代「宝钞」印刷精良,但是比元代愈发不靠谱


民间对朝廷印发的纸币极度缺乏信任。 明代中叶以后纸币废除,长途买卖又回到了拉银车的老路,镖局风行一时。 能使用既安全方便,又信用坚挺的支付、汇兑工具,是中国商人始终怀有的梦想。


明末清初,徽商兴起,商号会票开始流行。 会票由商号开出,可在异地分号结兑,避免了银钱长途运输。 会票起初在关系密切的徽商大族之间流转,很快也常见于民间。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7张图片

· 1686年谢氏徽商开具的两份「会票」。当时,会票已有固定行文格式,使用印鉴和花押防伪


但是,信用和防伪问题,「会票」难以解决。 信用方面,商号一旦关张倒闭,票据便成一纸空文,毫无价值; 防伪方面,民间缺乏商号往来经验,难以辨识会票真伪。 此外,如果当地没有商号分号,会票也无法使用。 解决这些问题,还得钱庄和票号。


钱庄和票号的往日辉煌


商号「会票」信用堪忧、真伪难辨,在本地熟人社会并不严重,直到清末民初还在民间流行。 有这个基础,专业从事汇兑服务的机构——钱庄很快就出现了。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8张图片

· 1911年北京日升昌布店开具的「会票」,以复杂边纹和文字、特定书写方法、骑缝印鉴和批注防伪


类似钱庄的「交引铺」「兑便铺」宋代就已经存在。 它们通过买卖有价证券和兑换纸钞、铜钱,赚取其中差价,经营模式颇具近代特征。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9张图片

· 仇英摹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金银铺通常也作「交引铺」,是各种有价证券和实物交易所,兼营汇兑业务


随着民间贸易逐渐兴旺,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缺点逐渐显露。


人们使用白银交易、计算货币价值时,既要称量其重量,又要评定其成色,然后再折合成为官银若干。 这还不算完,货币价值与交易额不可能完美相符,还要剪切、找零,再议定一番,买卖双方不胜其烦。


所以,早在崇祯时期,北京街头摆摊置桌从事银钱兑换业务就相当普遍,还有集中经营场所「钱市」。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0张图片

· 号称北京最窄胡同——钱市胡同,位于商业最为繁荣的前门大栅栏


民间借贷业务也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专业化钱庄正好能够同时运营银钱兑换和信用借贷业务。中国近代钱庄比英国1690年巴克莱银行 (Barclays Bank) 成立还早几十年。


钱庄是经营信用的机构,其自身信用当然要更为卓著。 新钱庄开办时,就要依例向其他知名钱庄存入一笔为期半年的款项,称为「内盘」。 新钱庄信用便由内盘规模决定。


成立一个钱庄需要本地有名望富商合伙入股、共担风险。 成立后,钱庄会派人挨门拜访本地商绅,送上「经折」,求他们「与小号往来往来」。 「红顶商人」胡雪岩早年便是钱庄「跑街」。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1张图片

· 到民国时期还通用钱庄经折。为表长期往来意图,钱庄经折都制成折页,故称「存折」


经折上面都会写明可透支银钱若干,这就相当于现代信用卡了。 商绅们心领神会,也把一定数额银钱存入钱庄,领取「存折」或者开具「庄票」,便可进入市场流通。


当时,庄票可不是谁都能拿得出来的。 须得有名望、有实力、有信用的商绅,钱庄才会与其往来、许其透支,庄票便是身份象征。 拿出一张庄票,比拿出现银还要露脸。 有瑞士银行级客户体验,庄票一直都是硬通货。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2张图片

· 钱庄庄票类似银行本票,可做现银使用。其上各种花押、暗记,只有本庄高管明晰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3张图片

· 清代户部官票,流通十年便作废。市面通行行银票基本都是庄票


与庄票相比,大清宝钞、官票就没有这个待遇。 户部官票是空头发行,无准备金、不兑现,发行后不久即跌价。 1853年发行的1两银票,到1859年仅值实银1/20。


钱庄凭借本地信用而生,其业务范围也局限于本地。 解决异地汇兑问题,还需要「票号」。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创建于1823年,平遥由此见证晋商兴衰。 与钱庄主营兑换、存贷不同,票号以汇兑作为主业,在各地设立分号。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4张图片

· 日升昌票号旧址,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远途汇兑固然方便,而其关键一是信用,二是安全。 信用方面自不必说,票号与全国各地钱庄均以同业交好,其经营者往往就是钱商两界大佬。


安全是头等大事。 除文字、印刷、印鉴、专书甚或水印之外,票号最高机密当属密押。 密押以汉字、诗句等对应汇票开具日期,在开具时连票一同交付给受票人。 受票人提取现银时要提供密押核对; 不知道密押,他人就是拿到汇票也无法提取现银。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5张图片

· 银行、钱庄、票号同业之间划付十万两巨额现银,也只用简单一张小纸条和一枚印鉴


1826年,日升昌首创密押制度,到1914年停业时,共换了300余套密押。 据史料记载,近90年间,日升昌没有发生过一起汇票被冒领现象。 现代银行电汇业务仍在使用这项创新技术。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6张图片

· 日升昌票号防假密押,外人根本无从知晓其含义


作为电视剧桥段,这个秘密被乔致庸发现了。 当时江南被「长毛」占据,现银无法运入,茶叶等产品无法运出,中国商业面临危机。


为实现「货通天下」,乔致庸进入票号行业,并把「汇通天下」作为终身梦想。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7张图片

· 日升昌「汇通天下」牌匾,承载中国商人千年梦想


进入民国,上海十里洋场,金融业务最为发达。 当时外资、华资银行已然林立,而钱庄票号一直与之共存,可见其诚信、便捷深入人心。


1932年2月,淞沪战事吃紧,钱业公会为保护同业利益和维持市面,于4日组织「同业财产特别保管委员会」,次日即获70余家钱庄、票号支持,交银1583万两。 这可谓近代中国商人最后的功绩与尊严。


续写当代金融


1949年之后,银行业纳入政府公营。 直到1990年代末,跨行、异地通存通兑依然难以实现,群众还需要到邮局办理汇款业务。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8张图片

· 电影《天下无贼》。为了节省600元汇费,傻根(王宝强饰)决定自己带钱上火车


2002年3月,中国银联 (China UnionPay) 成立,各银行才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银行卡跨行、跨地区甚至跨境使用。


到2019年11月,银联网络遍布中国城乡,服务延伸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远远超越了中国商人的千年梦想。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19张图片


2017年12月11日,银联携手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共同开发建设、共同维护运营的移动支付APP——云闪付,则秉承了中国金融一脉相传的创新、科技、体验精神。



这次云闪付7.0新版本上线,架构更贴近用户需求,为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0张图片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1张图片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2张图片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3张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云闪付7.0新版本着眼于用户角度,将频道创新调整为首页、发现、财富、我的四大频道,支付核心功能更为突出,信息维度更加合理,内容呈现更具个性化,用户体验畅想自由。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4张图片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5张图片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6张图片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7张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云闪付支付为民、为生活,不断探索创新领域。 在出行、商超、餐饮、娱乐、就医等丰富场景,用户都可以使用云闪付APP解决。 长安108坊繁华似锦,只堪是云闪付沧海一粟。


多银行卡管理、无手续费自由转账,各种优惠与位置、绑卡、消费等个性化需求紧密结合,用户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能节省时间和金钱,享受无忧生活。


即将到来的双12狂欢,云闪付衷心为用户献上大礼: 携40万商户、百万爆品而来,唯有云闪付用户独享超值优惠。 双11如未尽兴,小伙伴们有更多理由选择云闪付。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8张图片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29张图片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30张图片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31张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创新不止于新,目光在更远的远方: 未来轻松美好生活,尽在云闪付。 下载云闪付APP7.0新版本,请在iOS App Store及安卓各应用市场搜索「云闪付」,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32张图片


云闪付,创新与生活同在,无远弗届。


参考文献:

[1] 陈明光.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钱庄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2] 王询,于秋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 卫聚贤.山西票号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 张正明,张舒.晋商兴衰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5] 孔祥毅.金融贸易史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6] 黄鉴晖.中国银行业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7] 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 孔祥毅.1883年金融危机中的票号与钱庄(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6,22(3):58-64. [9] 孔祥毅.中国银行业的先驱:钱铺钱庄银号[J].中国金融,2010(12):92-93. [10] 王思宇.金融发展视角下的钱庄票号与历史经验[J].商业经济,2018,4:165-166. [11] 陈策.西征协饷与晚清财政运行[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14-18. [12] 包桂兰,陶江.对我国元代通货膨胀的起因及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手段浅探[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S2:124-129.

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_第3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金银之重到云端之轻|大象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