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

导入: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三阅兵——为什么要纪念抗战胜利?


任务一:完成年代尺,梳理曰本侵华史实。

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面对民族危机,国共携手,共筑防线

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任务二:

观视频(中国抗战,长约5分半),完成表格。一

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师生校对,完成。落实知识目标。



任务三:战胜原因

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任务四:胜利之意义

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堂训练


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点评:从积极的角度说,本课知识目标落实很到位,很扎实,环节清晰,逻辑上有层次。但从历史学习的目标看,有待斟酌。

1.历史学习要引导学生将死的知识转化好活的认识,即史识的培养。只传授知识或仅仅满足于教材内容的解读,将知识碎片化,是矮化历史教育的功能

2.历史教学要丰富历史细节,教学过程应在教材过于宏大的叙述基础补充生动的细节与故事。《全民族的抗战》,怎样让学生感受“全中华民族”对抗曰的牺牲、坚忍?可补充卢作孚民生公司完成1938年宜昌撤退,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商人的卢作孚为什么要自掏腰包协助国民政府完成这次史称“中国的敦克尔刻大撤退”的壮举?怎样看待卢作孚的举动?这样的事倒很多。再比如,日军暴行,总是局限在大屠杀、细菌战、三光政府、大轰炸等方式上,太宏观,难以激发学生的感情。对于大轰炸,齐邦媛《巨流河》有非常细节生动的描述,作的南开中学的学生怎样躲防空洞?跑的时侯有同学老师就在眼前被炸死,跑到防空洞继续学习讨论问题。等等。有一次,一个炸弹投到齐家,齐母抱着三妹坐在床上居然幸存。在这些细节中,大轰炸才不是冷冰冰的三个字,大轰炸下的国人的精神面貌也是中国为何战胜的因素。

3.对于战争,作为老师,不仅要关注战争本身,更要引领学生关注“战争之人”。有没有想过,在谴责曰军军国主义的累累罪行时,作为普通日本军人、二战战火中的日本民众,他们又是如何悲惨悲伤悲哀呢?战争尽管有正义与否之分,“战争之人”或许对历史发展来说只是尘埃,但对于本人及家庭,都系着多少悲欢离合?所以,战争史教学,眼中要有“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1024全民族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