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游击队歌》诞生灵感来自敌机轰炸?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游击队歌》诞生灵感来自敌机轰炸?_第1张图片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之声推出【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系列,以当年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当事人口述史的方式讲述当年难忘的经历、梳理亲身所见的历史事件,串起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


点击下方音频 听《抗战记忆》


1937年,松沪会战爆发。34岁的贺禄汀跟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从上海出发,一路演出,一路走近抗战前线: 贺绿汀:我们演《八百壮士》和《黄浦江上》,和老百姓没关系,所以我们另外编了个戏,这个戏叫做《顺民》。我们演出这个戏以后,老百姓反映很强烈。老百姓很高兴,也哭起来了。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游击队歌》诞生灵感来自敌机轰炸?_第2张图片 年轻时的贺禄汀


在山西临汾,这位曾经风靡上海滩的电影歌曲作者,第一次亲眼见识了游击战的威力。渐渐地,战场的拼杀在贺绿汀的脑中变成了军鼓的节奏。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戴鹏海: 戴鹏海:敌人飞机俯冲的时候,那个轰炸机,哒哒哒,他就突然想到,哎呦,有点像小军鼓的声音……
节奏中贺绿汀酝酿出了一个旋律,有了旋律便开始填词。在老乡家的炕桌上,《游击队歌》创作完成。1938年,在八路军高级干部晚会上,贺绿汀指挥救亡演剧队演唱了《游击队歌》。找不到乐器,戏剧家欧阳山尊干脆用口哨来伴奏: 欧阳山尊:当时我们一些高级指挥员贺龙、刘伯承他们都去了,但是没有伴奏,我那个时候吹口哨吹的特别好,贺老说你口哨吹得好啊。伴音都有啊,而且会打顿音啊,他说你就用这伴奏,我就用这个伴奏。贺绿汀觉得,游击队从山上下来吹着口哨特别轻快,用口哨伴奏比其它伴奏更有味道。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游击队歌》诞生灵感来自敌机轰炸?_第3张图片 提到贺绿汀,人们总不能忘记最耳熟能详的那首《游击队歌》
伴着口哨的《游击队歌》唱出了游击队员的心声,也唱进了每个八路军将士的心窝。朱德司令把歌词工工整整地抄在自己的日记本里,有部队特意派人赶了几十里路来找贺绿汀抄乐谱,他们要唱着《游击队歌》走上战场: 贺绿汀:当时部队战士跑几十里路,唱一首歌。我想有歌教了,《游击队歌》,结果到部队里面他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很快就流行到全国各地和敌后,后面一直到重庆国民党地区。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游击队歌》诞生灵感来自敌机轰炸?_第4张图片 贺绿汀
抗战期间,《游击队歌》鼓舞了八路军、新四军和无数爱国青年奔赴前线,英勇杀敌。此后几十年,《游击队歌》成为华人音乐经典,传唱至今。
难忘中国之声工作室
记者:韦雪 播讲:长悦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游击队歌》诞生灵感来自敌机轰炸?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游击队歌》诞生灵感来自敌机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