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踏入创业的第四年,从现在开始记录一下办公室里好玩、好笑、好生气、好烦恼的事情。老奶奶不会煲鸡汤,但是很好客,大家可以随时来吃吃我的家常便饭哈。


2016.09.19 星期一

在我的身边、我的客户里,有很多现在所谓的“创业者”。今天一气来我这里签了五张单的,是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师奶。她是我一个客人的死党,一进来时我看她就看怎么这么眼熟啊,突然想起,不就是咱们这条路上那家餐馆的老板娘吗?不过那家餐馆没多久前卖了,据说生意没有分店好。这时候听她讲,竟然是连分店也卖了。一个餐馆卖十几万加上两个出租房屋,她和老公辛苦了一辈子应该也可以舒服地退休了。

搁在以前,像这种生意人(包括我自己和老公、开小餐馆的姑姑一家、开拉面店的老公姐夫、老公数个做独立承包商的表兄弟等等),可远远没有那么好听的名声。中国自古重农抑商,盐商富甲天下都逃不掉史书上留下的恶评;民革时期多养一只鸡都是资本主义,要被当尾巴割掉;改革开放前期“下海”如果不会游泳直接就淹死了(没淹死的以前叫暴发户现在是土豪);到后来,做生意的大都是下岗失业迫不得已的下下策。

如今的世道则恰恰相反,辞职捣鼓些什么都找得到大量成功案例支持,社会和国家也参与支持鼓励。对于在中国乘着互联网风浪准备一展拳脚的新一辈有志之士,还有希望能实现财政、生活和精神自由的斜杠青年,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

为什么要创业搞生意?为什么要当自己的老板?

我的答案是:如果有这个想法,为什么不呢?

经历过创业——哪怕最终失败——看事物的视角会更宽,解决问题能力更强,想事情会更全面更灵活(没有吹自己的意思哈)。就像这位餐馆老板娘,虽然一向不是她管的事,我稍微解释一下,她马上就get到了。我的姑姑也是这样,粤语叫“眉精眼企”,就是很醒目的意思。就是我这个呆瓜,现在也觉得自己与人交流还有处理起事情比以前都棒很多(并不全部因为年纪大了,呵呵)。这些“street smart”,是给人打工不需要的技能,却是创业能培养出的素质。

要说资金的话,实体经营的成本哪个年代都差不了多少,但现在则有了更多诸如网店之类的选择,连店面都不用。机会成本也一样,而且越年轻越经得起折腾。打不了打回原形,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历练。虽然我起步很晚,如果不是分身乏术我还想多创几份业呢,多好玩呢。

说了半天,我的要点其实是想晒一下,今天我们一共签了八张单哦(我六张助手两张)。虽然数额不大,但心情还是棒棒哒。

下海怕什么,大不了打湿裙子

2016.09.20 星期二

中午饭后,助手带来一个好消息:对面那家同行公司,原来没有我们的货,可是我们却有他们卖的货!(只不过牌子不一样而已)而且他们几个人都是越南人,只有一个会中文。嘿嘿,上几个礼拜的一场担心,总算结束了。

话说助手还真有当间谍的潜质耶~~

2016.09.21 星期三

早上打开Salesforce,五十多个未完成事项还没有看完,手机就提醒下午要去小孩学校书展当义工。去年做过一次,几乎什么都不用干——所以今年才要再去啊(哈哈哈哈~~)多好的翘班借口!

哦哦哦对了,既然没时间吃中午饭,还可以趁机买个超大杯的波霸奶茶(咔咔咔咔咔~~)

小屁孩下课了不舍得走
2016.09.22 星期四


今天太逗了!上个两个礼拜咒我关门的客人又回来了,呵呵~~可能他自己不好意思吧,就派女儿来交钱。虽然之前说过不想他回来找我,不过现在我的感觉,就好像之前嫌弃我跑掉的老婆要复合,即使不可想象和她会旧情复燃,但至少证明自己还是挺有魅力哦。这样的钱送上门来,我可不会推出去,更何况我感觉他口中不中用信不过的女儿,比他好得多了。

所以说,做人说话不要太满,不小心咬到自己舌头就糟糕了是不?

2016.09.23 星期五

今天消停一点,看了些杂七杂八的资料,关于消费模式改变的。

从很早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宣传一个危机,未来的消费者都会上网比价买东西,实体店的死期将近也。区区在下的观点是,有“危”必有“机”。一般人喜欢比价的货,都是到处都能买到的东西。那我以后的方向,就是去卖贵的、客人必须要亲自上门订的东西。打个比方,我就是不要卖小饰品小配件,要卖就卖大钻石。比价钱比死人,只有靠服务和知识这些隐形的附加价值,才能突出自己对于客人的必要性。

今天街头实拍

曾经有礼宾出租车司机向我吐苦水,说优步抢了他们很多生意。你看看现在,无人车都上路了,原来的优步司机又怎么办?

每个行业都有优胜劣汰,如何找到那个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niche,是创业前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待续

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在这里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