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阅读的路上,从来都不孤单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书人对书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因此除了书本身传承的文化,那些与书有关的故事,也同样被大家津津乐道,广为流传。

现在随着网络的不断发达,人们对于书有了更多的购买方式。甚至可以做到不去书店,也能当天收到网购的书籍。但对于1949年的人们来说,这种方便和快捷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个车马邮件都很慢的年代,促成了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著名书信集——《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诞生。

最开始我以为《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小说,真正翻阅了才明白,它讲述的是一家坐落在英国的老书店,和一位美国的爱书人,因为找书而结缘笔友,并且惺惺相惜,结下深厚情谊的故事。20年间,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作家——也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作者海莲·汉芙——靠写信在这家英国书店购买了近50种古旧图书,有感于书店帮忙找书的贴心服务,她投桃报李,寄去了很多食物给因战乱少粮的书店工作人员,双方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亲密。遗憾的是,虽然他们通过书信频繁分享着彼此的生活,但由于经济窘迫,作者海莲·汉芙没有能在书店倒闭前,亲自上门和工作人员见上一面。为了纪念这段情谊,作者海莲·汉芙将往来的信件整理成书,就成了著名的《查令十字街84号》。

《查令十字街84号》:阅读的路上,从来都不孤单_第1张图片

一、缘分从一封试探的信件开始

海莲·汉芙是一位经济困窘的美国作家,靠着为剧团或电视剧组编写或修改剧本谋生。她非常爱看书,但纽约当时出版的图书价格又贵,质量也不高,因此她很少能买到心仪的书。1949年10月的一天,33岁的海莲打开《星期六文学评论》,发现上面介绍了一家名叫马克斯与科恩的英国书店,专门经营绝版图书。海莲很感兴趣,虽然担心书价会因为“古”而卖得贵,但按捺不住对古书的渴望,她向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寄去了一封信,说自己只是个喜欢书的穷作家,但非常喜欢读古旧的书籍,如果随信附上的图书清单中,书店有哪本在售并且定价不超过五美元的话,她会非常感激。20天后,海莲收到了书店工作人员的回信,信中表示,已经帮她找到了清单中的大半书籍,对于暂时没有存货的书,也会持续帮她留意,而对她想要的拉丁文圣经,目前店里只有拉丁文的《新约全书》可供选择。

收到书后,海莲惊喜不已,不光是对书本身的感叹,还因为书店甚至贴心地附上了发票,“看惯了那些用惨白纸张和硬纸板大量印制的美国书,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教人打心里头舒服。”首次购书体验太满意,加之书店人员的服务又周到,海莲立马回信付清了书款,并且买下了《新约全书》。就这样,海莲·汉芙开始了她长达20年的远洋购书历程。

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英国有一种古老的绅士文化,受这种氛围影响,英国的男士大都待人温和,彬彬有礼。这种涵养在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回信人弗兰克·德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回复海莲的每一封信都极尽礼貌和耐心:找到了海莲想要的书,说“非常荣幸能解除您的困扰”,得知海莲非常满意书品,自己也“非常开心”,偶尔海莲在信中吐槽书里的内容,弗兰克还会“为那本让您深感不满的书致歉,我们将重新为您找一本新书”;海莲学不会换算美金与英镑,弗兰克就主动按照英镑和美金分别计价列出清单供她参考。作为一名绅士,弗兰克尤其注意细节的周到,在第一封信中,弗兰克使用的称谓是“敬爱的夫人”,海莲不动声色在回信末尾提及,“我希望在你们那边,‘夫人’的意思和我们这边指的是两码事。”聪明的弗兰克马上改口称“敬爱的汉芙小姐”,得体的作风一览无遗,怪不得海莲每次收到信都觉得如沐春风。

时光飞逝,很快就到了圣诞节。海莲通过朋友得知,英国的食品特别短缺,为了感谢书店一直的服务,海莲给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寄去了一条六磅重的火腿共度佳节。令她没想到的是,书店经理——也就是一直与她书信往来的弗兰克·德尔——告诉她,寄来的物品,“我们不是久未看到,就是只能偶尔在黑市匆匆一瞥”,因此全体工作人员对这份礼物都非常意外和感激。到了后来,随着关系的越发熟络,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加入了回信的行列,为了回报海莲的慷慨和善心,他们寄去各种特色的照片和物品为海莲介绍英国,并且诚挚邀请她去英国做客。海莲因此学会了制作约克郡布丁,还收到了漂亮的手工桌布,生日的当天,还收到了弗兰克专程搜集的一本三边页缘都上金的特色书,双方都为自己的付出能给对方带来愉悦而高兴不已。

三、我们都在等待那份幸运

虽然往来书信一直未断,但由于种种阴差阳错,海莲·汉芙一直没能真正去成英国。1969年,海莲收到了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来信,信中告知她书店经理弗兰克已经因病去世。信的落款写着:“你还要我们寻找你所订的书吗?”海莲再没有犹豫,踏上了前往英国的路途。只是可惜,当海莲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时候,书店已经由于经营不善,被拍卖改造成了酒吧,工作人员也都各奔东西,海莲最终没能和那群相识了20年的笔友们打个照面。为了保留这份记忆,海莲整理了所有信件并出版,可能她也没想到,自己这一私人的购书经历,会引发全球范围的轰动和追随,人们将它翻译成各种文字,各类广播、舞台剧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海莲和书店的故事被一传再传,得以永存。

古往今来,去查令十字街84号朝圣的爱书人络绎不绝,其实它不仅仅代表一家书店旧址,更是代表着爱书人心里,那一片爱书的圣地:有人能明白你对书的痴迷与喜爱,并且愿意尽可能满足你对书的一切要求,这种双向的信任和尊重都太难得。而争相前往旧址打卡的人们,更像是为了海莲·汉芙的嘱托:“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罗曼罗兰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都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查令十字街84号》之所以成为“爱书人圣经”,大概就是每个爱书人,都希望能像作者一样以书会友,找到互相扶持、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吧。它是一个图腾,更是一份希望,指引着每一位爱书人在书海里徜徉,像暗号一般牵引着每个人独有的缘分和相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阅读的路上,从来都不孤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查令十字街84号》:阅读的路上,从来都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