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战略兵棋,大部分人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这样一副景象:在宽大的办公室中,几位胸佩勋章的将军,用指挥棒在地图前指点江山。诚然,兵棋在很多时候都是作为决策者对战争形势与抉择参考的工具,天生便含有战略的意味,并且在现实中也多扮演着“战略顾问”的角色。
兵棋可以模拟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一次两军对垒的战役,同样也能够体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今日的战略兵棋能够如此博大精深,也是有着很多的因果关系,兵棋为棋,棋戏,游戏谓之,古之棋,多源于游戏,如想了解其前世今生,就要先了解何谓战略游戏。
战略游戏的历史不可谓之不久远。相传上古伏羲氏时,黄河浮龙马,背负河图;大禹时,洛河浮神龟,背驮洛书,是为“河图洛书”,其所行八卦九宫之法,可释万物相生之道,后人据此创造出围棋,可以视其为最古老的战略游戏。直至唐宋时期,产生了有刀弩箭诸兵种类的象棋,模拟两国交战的意味更加明显,由古印度萨珊王朝传至欧洲与中东的国际象棋与其也极为相似。可以说,这些传统的棋类都有战略兵棋的特点与雏形。
伴随着欧洲国家对于严格式兵棋的发明与逐渐重视,很多最高决策者也倾向于使用一种直观的工具来体现战略形势,相对应的自由式兵棋便随之产生。顾名思义自由式兵棋在裁量上有更多的主观因素在内,但其优点则是可以忽略繁琐的细节,更加简明与直入主题,同时一定意义上也能体现规模更庞大、更加宏观尺度的场景。自沙俄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这种更加注重态势分析与领导决策的推演形势则一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不仅仅是可以用以制定战略,甚至国家间的关系也能够成为模拟的对象。当然,若上升到国家的重大决策,单凭棋类便能左右多少有些戏谑。在这个层面中,更多的是体现地缘政治关系的重要。可以说,只有了解地缘关系,才能明了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如在全世界高校中风靡的“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通过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代表,模拟多边议事机构的运作,对国家政策与外交关系的重要性产生直观的体验,可以说“模联”活动也是一种类型的战略游戏,同样在金融与商业培训中常见的“沙盘推演”也属于此列。
时光荏苒,现代商业的发展,使得战略游戏能够进入普通人的视野。此时不得不提到两个里程碑的战略游戏作品:《强权外交》(Diplomacy)和《大战役》(Risk),同为1959年出品的游戏,有着外交和战斗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使很多人迷恋上运筹帷幄的快感,甚至基辛格与肯尼迪也成为了强权外交游戏的爱好者,从此战略游戏俨然成为了版图游戏中一个热门分支。
自此之后,战略游戏的家族便增加了更多的题材与游戏系统,包括用模型表现全景二战的《同盟与轴心》(Axis&Allies),以及基于奇幻题材的《权力的游戏-版图版》(A Game of Thrones)等等。此类作品的特点往往是为了重视战略要素,淡化战斗细节,让玩家将主要精力放在与对手的沟通与较量中,从而更好的体现“竞争与合作”的意义。
战略题材的游戏中,很多作品试图模拟“决策”这个行为本身,从某种方面讲,这些作品更加接近我们平时认知的桌游,例如《德国大选》(Die Macher)和《罗马共和》(The republic of Rome)对于民主选举与议政制度的模拟也可以称之为战略模拟。
兵棋中的战略模拟往往是通过战争来体现国家关系,与我前几期所介绍的战役和战术兵棋的最大不同,在于宏观尺度上对细节的集成:少数武器装备的优劣放在数万人之众的集团军尺度建制中也成为了微不足道的分子。战斗结果往往都非常简明扼要,作为决策者的玩家需要清楚如何制定总体的战争方针,而不是纠结于一场战斗的得失。国家产值、战略纵深和外交策略需要方方面面兼顾,不统观全局往往会造成因小失大的后果。
说到传统意义上的兵棋题材,战略兵棋有着庞大的分支。从古代到现代题材均有大量优秀作品问世。以兵棋界长盛不衰的二战题材为例,1974年由阿瓦隆山公司出品的《第三帝国的兴衰》(Rise and Decline of the Third Reich)成为了战略兵棋的代名词。表现全景二战的这款游戏,场景尺度横跨整个欧洲战场,使用了常见的严格兵棋中的诸多要素-地形、兵种、战斗力、生产值等,使用一套注重细节的系统来模拟诸国间的争斗,使得以往看似粗犷的决策中产生了更多用兵与战术的重要性。
一时间这款作品风靡市场,在当时几乎达到了人手一套的地步,此后围绕着《第三帝国》系列作品,其规则经过不断修订与改良,产生了《高级第三帝国》(Advanced Third Reich)以及太平洋战场的作品《旭日帝国》(Empire of the Rising Sun)等衍生作品,直至结合了该系列诸多优点的《世界大战》(A World at War)的推出,已然成为二战战略兵棋的标杆。同样优秀的二战战略游戏有GMT公司的《最高指挥官》(The Supreme Commander)、哥伦比亚公司的《欧洲战场》(EuroFront)等。
同样是战略兵棋作品,使用卡牌来代替决策也是很多设计师偏爱的模式,这种方式更加适合对局各方体现复杂操作元素对弈,通过对手牌事件的选择与取舍,模拟双方策略的针对,提高了玩家间沟通的效率,更加适合对抗性较强的历史背景,代表性的作品有反映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我的立场》(Here I Stand)、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冷战背景的《冷战热斗》(Diplomacy)、越南战争的《湖中之火》(Fire in the Lake)等。
随着PC时代的到来,很多优秀的PC平台战略游戏作品也纷纷上市,从被誉为历史教材的的《文明》系列到被军迷们奉做经典的《钢铁雄心》系列,玩家的选择也证明了战略游戏的独到魅力是让人无法抵挡的。无论是电脑还是桌面游戏,不变的总是对指点江山气概的迷恋,那么,为何不一起来一盘精彩的对局?
作者介绍
马政委,一个身在天津的普通战棋爱好者,常年以找战友为目标为推广战棋而努力,对于复杂和策略性高的游戏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