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森
2016年已经过去好几天,本来像这种矫情的告别与展望,应该留在2017年第一缕阳光穿透梦境之前去呕心沥血抒发的。但由于忙于应付那些复制粘贴的新年祝福,我的2016年只能平淡如常的埋进了新年的钟声,没有任何挽留的祭奠,也没有任何迎新的仪式,如同那些不痛不痒的旧时光,一切平静如水。
今天这段文字,算是迟来的告别,谈不上庄严肃穆的人生总结,但有些感觉应该具备一些共性,毕竟平凡之路上,你我都是个赶路人。避开了2017年第一天拥挤的祝福与狂欢,我希望关于时光的回望,可以慢一些,不争一些,毕竟,它永远的逝去了。
1
一些人走向阳光正好的中午,一些人走向日薄西山的黄昏,而天黑,是一个永恒的终点。有些人离得近一些,有些人远一些,而你,只能参与他们生命中的某一部分。终究有一天,你会比一些人先走,或者一些人比你先走。
这一年,女儿大了一岁,父母老了一岁。女儿长高长大了,父母变矮变小了。
你可以用日复一日的忙碌,去逃避一些终将要面对的问题。但时间像个不卑不亢的摆渡人,他允许你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细嚼慢咽一些时光,一旦到达了生命中某一站点,他会用粗暴的口吻去呵斥你该醒醒,到站了。
一年过去了,女儿从嘤嘤学语变成如今的搞怪精灵。当我还徜徉在孩子第一次标准叫“爸爸”的喜悦中,转眼又要面临孩子上幼儿园的困顿;当我还在悉心教她如何正确发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转眼间又要纠结灌输她是非黑白的度量拿捏;当我还为她的无心犯错捧腹大笑时,转眼间又要严肃对待她的性格塑造。
希望她快高长大,却又不想她长得那么快,担心现在的自己还没准备好,赶不上她成长的步伐。这些担忧,有来自经济上的软肋,不能给她物质上的保障,有来自思想上的匮乏,不能给她正确的人生指引,有来自交流上的短板,不能给她完整的人格塑造。所有的焦虑,都来自父亲这个角色,本来该让小孩引以为傲,却因不够自信不够完美而妄自菲薄。
她现在会主动提出陪伴的需求,渴望了解这个世界,看到更多的世界。但无论她见到的世界有多大,里面总有一个我,一个在给她描绘更广阔天地的父亲。我不会告诉她这个世界的一些真相,只愿她相信天是蓝的,草是绿的,水是清的,人是好的。但是我明白,随着她看的越多,知道的越多,真相终将会袒露。我只希望,这一场欺骗,时间可以久一些。
每次看到女儿日渐懂事的样子,我心里都在百感交集的暗念:孩子,长慢一些,等等我,等等这个可能会变好的世界。
2
这一年,父母早已到知天命之年,生命如斯,仿佛他们的变老只是一瞬间的事。
我忧伤在,无情的岁月在他们身上无孔不入的留下衰老的痕迹。
曾经心灵手巧的母亲,现在会找我把针线穿好,然后戴着厚厚的老花镜,歪歪斜斜的把补丁缝上。母亲做的菜,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现在盐少放了,味道淡得很,偶尔也会吃出一大颗砂子。不变的是,母亲现在还是不怎么吃肉,以前是没钱吃,现在是牙掉了几颗,吃不动。每次带她去买衣服,她总是笑话自己一个农村老妇走进那些花花绿绿的时装店,还以为给女儿买衣服。到最后,她只会挑几件街边摆卖的粗布老款,记忆中,那是她以前买给外婆穿的,现在她买给自己穿。
以前的父亲,一直是个高大伟岸的男人。小时候,父亲很少回家,一年也就一次。但即使父亲远在他乡,每当我遇上一些小障碍时,比如被人欺负,过年没新衣服,夏夜电闪雷鸣,一想起那个模糊又熟悉的父亲,年幼的心又是充满依托,那种来自父亲的安全感,如同脚下的泥土般踏实、亲近。
这一年,我认真的留意到了父亲身上的一些变化。即使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留着半寸平头,但那些鬓角的白,还是无法人为的掩盖过去。那天父亲在楼下给我电话,叫我把一包30斤的米扛上去。我跟在他身后,看他两手空空却气喘吁吁的爬着楼梯,我的心异常沉重,仿佛背上扛的不是大米,而是父亲即将面临的年老岁月。一个曾是我心目中开天辟地的英雄,如今输给了一袋30斤的大米。
以前读朱自清的《背影》,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泛泛哀伤,如今却有钻进心底的触动——“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父亲,我愿用这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我欣慰在,尽管岁月如梭,一些东西还是原始的保留在父母身上,以至于我时常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
比如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唠叨。唠叨我别酗酒,唠叨我少熬夜,唠叨我多吃点。比如父亲,还是不厌其烦的教导。教导我不卑不亢,教导我顺其自然,教导我知足常乐。尽管我快到而立之年,但父母还是会有理无理的教训我。我小孩生病了,他们会骂我;我自己生病了,他们还是骂我。我知道,他们的骂,是因为放不开我。在他们心里,我还是没有长得足够强大,去处理一些或大或小的事情。他们那种刻在骨头里的牵挂,暗示我从来没长大过。
我身上不仅流着父母的血,还有一些源自他们的与灵魂有关的信条。我知道,我身上的一些东西早已根深蒂固,如同他们耕耘多年的土地,比如善良,比如老实,比如知足。
2017年,我希望自己长得快一些,父母老得慢一些。
3
也许在生命的最后,唯一坐在床头陪我回忆过去,站在坟前泣不成声的人会是你——我的爱人。
感谢岁月,把素未平生的你变成如今长相厮守的你。
讨厌岁月,把曾热衷于高跟红唇的你熬成了如今关心柴米油盐的你。
感谢你把余生的幸福交托于我,通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从一无是处熬成了一无所有。那些花前月下的信誓旦旦,我从未忘记过,但横亘在现实面前的路却如此坎坷不平,至今诺言还是停留在诺言。
我问你当初为何选择我,你笑着说就喜欢现在的我,和将来变得更好的我。你陪我睡一床之宽的城中村,陪我吃搜肠刮肚的地沟油,陪我走蛇虫出没的回乡小道,陪我过一只面包两杯可乐的生日。你说,苦尽甘会来,春暖花会开。
如今你成了我的妻,我成了孩子的爸,生活在平凡中轮回,不上不下,不多不少。你说喜欢这种细水长流,有吃有穿,有家有爱,这就很好。但我内心仍然惶恐不安,我害怕时间这个小偷,会在某个平静的午后夺走一切,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一场措不及防的亲情变故。我知道,所有幸福的基础,都需要物质生活的保障。那些岁月静好的安慰,只不过是安于现状、碌碌无为的折衷。我知道,你想要的不多,但我想给的却是更多。至于那些诺言,我一直在践行的路上。感谢宽容和理解,唯一的一张桌子上,放的不是你的整齐的护肤品,而是我凌乱的书本。
你说2016年过去了,相比以前,多了一些切身感受的幸福。债还清了,生活不再拮据难堪,可以吃个大餐,出国旅个游,周末看场电影,给小孩买玩具,给老人送些钱,给自己买衣服。最重要的是,我有了更坚定的追求,你有了更大胆的向往,我们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这一切,都起源于那个一见钟情的眼神,和这场一往情深的厮守。
借用拾遗君的一句话:
我们这辈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总有一天,我会变成那个看着女儿荡秋千的父亲,你会变成默默叠着衬衣想着从前的女人,早晚而已。
4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朋友,2016年我们见得太少,甚至已经多年未说上一句话。我知道,你们心里有我,我也未曾放下过你们,只是我们都不说。
那些曾一起度过的青春年少,一直留存在记忆最赤裸的地方,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隐隐发作。我不会忘记球场上夕阳下的奔跑,不会忘记大学城雨夜狂奔的速度,不会忘记那段陪心仪女孩走过的很长很长的路,不会忘记临考前焚膏继晷的夜晚,不会忘记毕业那晚酒醉后的真情流露。那时候,我们都一样,没有职业的区别,没有薪水的高低,更没有阶层的庸俗俯视。
这些年,我们很少交流,甚至没有交流,只剩下手机里从未拨出去的号码,和微信里安静躺着的名字。我害怕那些号码过期的冰冷提示音,和那些发出去却没有回音的文字。我想,自从走出校园,一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了,剩下照片上那张模糊的轮廓,却久久叫不上名字来。
我知道,你们在努力,我也没停歇。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我起步晚了些,跟大家距离远了些。但我一直在弥补,就是想变成更好的自己,不至于和你们拉得太远。因为有些感情,会被现实的差距活生生的埋葬。这个谁也怪不了谁,毕竟你我皆凡人,终究逃脱不了这尘世的规则。希望再次见面那天,你开你的奔驰,我开我的奥迪,大家欢聚一堂,追忆过去,畅想未来,没有盛气凌人,也没有妄自菲薄,大家平等的庸俗、享乐。
2017年,我想和你们谈谈。
2017年来了,没有歇斯底里的去定一些目标,因为我当下的世界,都与温暖的人有关,与事情无关。假如真的有,那就是希望自己在平凡中快乐,给他们创造一些幸福。
时间是辆单向的列车,没有谁会陪你坐到终点。但我希望那些我参与过的片段,画面美一些,视野广一些,时间久一些,主角,幸福一些。
原创声明:本文系杂乎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木森所有,转载请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