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回归的香港,17年“回归”的港股

97年回归的香港,17年“回归”的港股_第1张图片


《我的前半生》里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女二号唐晶作为知名咨询公司上海分公司管理层,在升迁之际被要求去香港分公司任职,为履历“锦上天花”,而唐晶在香港交流工作的时候,用的竟然都是标准普通话。


97年回归的香港,17年“回归”的港股_第2张图片


《我的前半生》的作者亦舒原本就是一个香港人,创作的背景是30多年前十里洋场一般的香港。虽然剧本进行了本土化处理,仍不失香港的小资情调和金融圈独特的精英感。

香港在1997年就回归了,可是港股在真正意义上“回归”中国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选项,却是2017年。

投研界大佬,海通证券的荀玉根今年3月份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叫做《A股港股化还是港股A股化?》,其中记录了一些到香港路演时的种种,让曾经在香港摸爬滚打过的大陆二级市场从业者发出由衷的感叹。

“这次到香港路演,新办了一本因公港澳通行证,距离我第一次到香港路演整整五年。回想五年前到香港路演时,遇到的客户基本上一半讲中文,一半讲英文,即便讲中文也多是港式中文,听起来有点费力。而现在,在香港路演,中文畅通无阻,而且基金经理中大陆人占比越来越高,偶尔碰到一两个老外,居然能讲中文!”

香港股市的地位很独特,在过去,他是海外投资者在资本流动受限情况下,投资中国经济的桥头堡;而今天的港股角色定位又加了一个,那就是中国投资者投资中国创新型企业以及海外投资企业的最理想的场所之一。


港股龙头的崛起


港股上市采取注册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所以“龙头股”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加上沪港通、深港通的开启,港股的成分股会享受到更加多的“龙头股溢价”。

真正港股开始出现活跃资本市场特有的“龙头股溢价”的现象,有一个里程碑式的股票,叫做美图公司。

美图秀秀大家皆耳熟能详。作为一款国民手机软件的运营商,美图公司因为利润问题和上市周选择在港股上市,上市时间则是去年的12月15日。

美图公司上市之后在数天内旋即破发,虽然后续行情有所回,但如此低的市场认可也是出乎大陆投资者的意料的。然而,就在美图公司宣布成为沪、深港通标的那天,也就是今年3月6日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美图公司上涨11.68%,创出其上市以来的最大涨幅。

97年回归的香港,17年“回归”的港股_第3张图片


无独有偶,我们看到的是如恒大、万科、腾讯等港股龙头的崛起,而这背后正是龙头估值溢价的崛起,深港通公布之后的8个多月里,万科企业上涨超过30%,腾讯上涨超过100%,中国恒大则从4元附近,一路最高涨至24元附近,股价涨幅超过500%。

港股反映上述这种情况,其实正是沪港通、深港通开启后的真实写照——A股分流了资金去港股历险。由于沪港通深港通标的限制,大资金砸到了小水缸里,结果就是水位更高,涨起来更容易。

南下资金垒起的估值溢价


过去几年的港股,是一个完全没有龙头溢价地方。龙头没有估值优势,国企股完全对A股折价。

但是这一现象在今年出现了改变——港股通今年以来已经累积净流入1000亿

97年回归的香港,17年“回归”的港股_第4张图片


截至8月24日,根据Choice数据,上证综指PE整体法为16.32倍,但成分股PE的中位数为36倍,其从三月的52倍大幅下降;如果以同样的方式考评港股,恒生指数的整体法PE为12.25倍、成分股的PE中位数为14倍,其已经从3月的7倍上涨了一倍,龙头估值溢价发挥到这个地步,估值中位数仍然远低于A股。

港股的国企股固然有供给侧改革因素支撑,然而我们更应该了解的是,北水南注,让港股生态更接近A股;而港股在更接近A股、A股的投资者更容易投资港股的时候,大中国的资本市场,其实相当于完成了一次注册制改革。

事实上,更多的港股资金配置出口并非是在港股通里。

今年以来,共成立20只沪港深主题基金,合计募集资金达114.5亿元。另据证监会最新发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截至7月14日,还有331只基金等待审批,其中沪港深主题基金多达52只。


海外资产配置桥头堡


如果我们把南下之水看作是A股的“游资”,我们或许更容易去理解时不时暴涨的港股权重。


在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加大的如今,内地投资者已经把香港当做国际资产配置的桥头堡,入陆,出海,甚至留港等多种不同的资产配置方法、结构一应俱全,极大地拓展了资产配置的广度与资金使用的效率。

正如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所说:“港股作为中资股的第二大阵营,未来必定吸引更多的大陆投资管理人参与,随着人流的融合,两地投资者的习惯和和偏好将逐步趋同。”

征战A股多年的投资者一定有看龙虎榜的习惯。然而,沪、深港通的机制,决定了盘后分析资金流向非常困难,交易所只有一个汇总的数据,并没有非常细致的盘后买卖资金来源。

在港股投资以南下资金驱动的当下,对A股式投资逻辑——资金盘口分析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荀玉根所在的海通证券是中资券商中最早涉及香港业务的券商之一。海通香港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更是早在上个世纪便在香港展开了经纪业务,并于1996年登陆香港主板,如今已经达到260亿港币。

大陆的投资客们也许不了解海通国际,可但凡在香港金融圈“混迹”过的,都知道海通国际是“中环”中资券商“执牛耳者”。除了经纪业务之外,海通国际在三年里承销了多达300家上市公司的IPO,二级股权融资,债券发行,海外并购等等,那些曾经在香港不可一世的投资银行——“大摩”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都在总体承销规模这个投行关键数据上,成了海通的手下败将。

2017年8月22日,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香港交易所港股Level-2的授权,成为国内首批首家获得此授权的券商,该业务能够使得投资者观看买卖10档盘口数据。根据海通证券相关人士介绍,港股Level-2行情服务200港币/人/月。在初期,所有客户可以免费试用一个月。试用期过后,针对核心港股通客户免费赠送一年。

海通证券是最早一批启动港股通业务的券商,成交规模也一直处于市场前列。2017年上半年,海通的港股通交易量连续第4个月位居行业第一,而且海通客户似乎也“更热爱交易”,因曾有数据显示海通的活跃用户数占开户人数的比例是领先许多其余券商的。也许,深耕港股及国际业务和多年,并累计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是海通此次能够第一个获得Level-2行情服务授权的关键。


END

97年回归的香港,17年“回归”的港股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97年回归的香港,17年“回归”的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