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

人生并非显而易见


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一首歌曲突然的流行开来,我们的惯性思维,总会认为这首歌曲一定有着出类拔萃之处,或者是其幕后一定有推手,总是因果律性的归纳,而没有注意到很可能成功仅仅是因为运气好而已。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事情的成败归结于与因果,甚至阴谋论,好像什么事情,都跟注定一样,而事实却是,很多事情仅仅不过是相关性,偶然而已。

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实人生并非显而易见,越是线性的确定性,往往生存弹性越小。当传统银行稳定柜员被自动取款机取代,当超市收银员被自动结算机取代,所谓的稳定,线性,铁饭碗已经是变化的。未来一切不变的就是变化。只有具备非线性的世界观,才能更好适应社会。

而大众的常识思维,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后现代社会的变化。常识的矛盾就在与,他们既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同时也会削弱我们适应社会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认识定势思维的反面。我们应该在意的不是认知的升级,而是认知思维的反。


一个观念,只能生长在一堆观念之上。


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种观念只能生长在一堆观念之上。很多人做事风格是:别人都是这样做的呀,心智模式,永远是别人的。属于自己的心智模式没有。更不会考虑,别人的心智模式,是否符合自己。而跳出系统,往往是打破惯性思维的好方法。

那么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世界观。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有些语句是语言系统无法判断对错的,必须跳出这个系统才能判断。如果我们全部的思考被限制在一些语言环境里,有些事对你来说永远不知道怎么做决定,我们得跳出这个语言环境。具备认知思维上的反跳弹性。

当下抖音和小红书与之前的网红不再一样了。一个越来越确定的发现是,粉丝量已经不是像常识性那样的重要,而是重要的是你能否真正影响5000人或者1000人,这种更小更个人化的场景所定义的信任传递,成了这个时代的反常识做法。

差异尝尝以不符合经验逻辑呈现,新变化必须超越经验的视角才能长成。

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困守的常识认知框架


何为常识?常识即平常之识,是我们从日常社会生活,劳作,学习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基本知识。比如,感冒了应该多喝水,坐久了适当活动等。简单的一因对一果的处理方式。产生于农业社会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的经验阶段,而现代工业社会,运用常识性做法,往往是失灵的。实质上,常识并没有失灵,只是我们忽略了常识成立的前提条件。


常识的成立很多时候需要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果让影迷说出电影《流浪地球》大火的原因,他们会举出科幻元素,制作良心,特效给力等不可辩驳的特点。为什么只有《流浪地球》火了呢?我们的解释是,在知道结果之后去反推原因,其实我们得出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原因,而只是对既定事实给出的一个符合自己价值期许的解释罢了。常识只是特别善于在事后解释事件,而这种解释根本谈不上真正理解。只不过是“后此谬误”的事后诸葛亮。

常识作用和神话一样,依赖常识的代价便是,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理解的事情,实际上被我们用一个看似合理的故事掩盖了。

而人的一生往往困守自己为自己构建虚构的“执念中”,不去考虑这份执念从何而来。或许这就是虚构的想象体。可以这么说人一生都困在自己观念的牢笼里。


跳出常识系统,是打破惯性思维的好方法。



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往往也是导致常识失效的重要原因。常识既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也会削弱对世界的理解的能力。

《反脆弱》作者也在告诉我们: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一切都会变化。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的尤其彰显重要性。人类正在迈入一个陌生得未来,在那里,现在被奉为效率,规模,组织以及确定性伦理必然崩解。

培养反常识思维,最重要的是少依赖常识,多依赖客观的,多维的,可量化的东西,少关注对未来的预测,多重视对当前的反映。在智能时代,信息极度丰富,具有反常识思维,跳出系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站在上帝视角,是我们在数据浪潮中激流勇进看清世界问题的法宝。

反常识思维方式,并不是说常识都是错的,而是以审慎的态度,时刻对自然而然和习惯性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质疑。

最后,不得不说,批评常识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人人都觉得他是好的,是人经验的总结。因此,常识的矛盾也在于:它既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也会削弱我们的理解能力。

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聪明的人,共同进化)